APP下载

“最美五老”的“醉”美人生

2020-06-22徐以立

至爱 2020年4期
关键词:李老长宁区网吧

文、图|徐以立

锯断锁链参加革命

1948年夏日的某一天,因开展进步学生运动而被父亲关在家里的储藏室月余,16岁的少年好不容易央求母亲撤去脚上的链条。趁着母亲去厨房的空当,顾不上拿任何东西,他以最快的速度从饭堂冲到天井,麻利地踩着网格,攀上铁门,一脚便跨出去。耳听得年幼的弟弟惊慌失措的叫声,他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虽然深爱,但无法理解他的家庭一眼,毅然扭过头,将另一只脚也跨了过去,跳下铁门。甫跳下地,他便头也不回地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一腔热血立志报国。“我们这一代人当过‘亡国奴’,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不会受欺负。所以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早就做好牺牲的准备,不害怕。”72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青葱少年已成为米寿之年的老人。坐在装修简朴的家中,满头白发,但神采奕奕的李仁杰老人轻描淡写地说着当年种种的危险,眼神中闪耀着属于马克思主义者纯粹的光辉。

李老曾担任长宁区委书记,离休之后又先后担任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协会会长、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可谓将“余生”献给“后 生”。

“五老”志愿服务队

01 李老和他所获的荣誉

在长宁区,提起这样一支队伍,人们总是交口称赞。那就是成立于1988年12月的“五老”志愿服务队。所谓“五老”,就是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30多年来,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他们将关爱下一代的志愿服务覆盖到了全区各系统、各街镇、居民区和居民楼组,从不间断。

李老便是其中一员。他带记者走入他的书房内,大书橱占据一面墙壁,甚是抢眼。他随手拿下几本书,均是“五老”志愿服务队将结对各类特殊青少年时的书信集结成书,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现在,这些书已经占据了这个书橱的一整排。

李老一直与青少年工作打交道。在当长宁区委书记后,除了抓经济建设,他也始终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在他的领导下,长宁区法院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少年法庭,长宁区建立了第一所孤儿院,长宁区先后3次被国务院妇儿工委评为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

离休之后,每年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上海市及长宁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他向青少年进行形势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比如起草“共产主义指引我的人生路”主题报告;以长者身份走进长宁区青年干部培训班,与青年们谈理想和人生;走进街道社区义务宣讲,和居民们打成一片……仅仅在2012年纪念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中,他就作了21场报告,让3185名青少年受到教育。创办于1991年的长宁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以下简称“马读会”),更是其中的典 范。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为了红旗飘万代,就要关心下一代,要教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在李老的书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手写演讲稿。泛黄的稿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参加地下党等革命经历以及学习马列主义的心得。那些力透纸背的字迹,沉淀着他的思想光辉,以及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热忱。

不少从“马读会”走出来的学员,有些在高中阶段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些获得了市、区两级荣誉称号,有些在大学阶段担任了学生会干部,有些进入社会后成为了单位骨干——可以说,是“马读会”点燃了他们的信念之火,开启了他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灯”。

02 李老撰写的关于关心下一代的文章

“我始终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奋斗。我和老同志们商量,要做一个对党对祖国有奉献的人,做一个让组织和人民放心的人,做一个回忆往事、回顾一生问心无愧、无怨无悔的人。我相信我们国家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灿烂的,年轻同志一定会干出更加辉煌的成绩。”李老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回忆道。

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老领导、老战友都纷纷参加“五老”报告团。其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更获得了上海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

“关爱四行动”

如果说针对先进青年的“马读会”是责无旁贷的“锦上添花”,那么针对特殊青少年的“关爱四行动”,则是李老和其他老同志满腔关爱的“雪中送 炭”。

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要求,以“老少结对”“社校联动”的形式,老同志们在失足青少年、服刑人员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困难家庭子女等群体中开展了“关爱四行动”,即“红烛挽救行动”“爱心护花行动”“帮困解难行动”“文化市场卫士行动”。该活动荣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佳品牌”称号。

李老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明明(化名)的父亲曾因盗窃被判刑,母亲是外来嫂,全家每月收入仅两千元出头;而她的成绩在班级中也是倒数,并对陌生人有畏惧感。闻讯,一位老干部主动与她结对。在组织的帮助下,老干部请来东华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明明补习功课。每周日,由她带着明明去东华大学参加补习。1年后,明明成绩单上扎眼的“红灯”逐渐熄灭。但在五年级的时候,帮助辅导的大学生志愿者毕业了,由于缺乏有效的辅导,明明的英语成绩开始下降得很快。焦急的老人又请到了中科院上海分院的研究生导师给与帮助。两位老人根据明明的学习情况,为她量身打造学习方案。孩子努力、老师上心,很快,明明在英语学习上取得重大进步。

还有一位将近90岁的老干部,从1989年起就参加了“五老”志愿服务队。考虑到她年事已高,组织上曾劝她不要再结对了。但是她说,自己身体尚可,还能为关心下一代做些事。

除了关注特殊青少年,老同志们还在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上发力。他们每年进行不少于2万次的网吧巡查,开展“文化市场卫士行动”。“多年来,许多老干部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早上出门买菜前,去各个学校附近的网吧里看看有没有未成年人;晚上吃完晚饭,又会去网吧转转看看。”李老哈哈笑着。原则上,1位“五老”网吧监督员负责2个网吧。他们走街串巷,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经营性网吧,举报黑网吧和赌博机房,维护校园周边环境,防止更多青少年沉迷网络。

送温暖、解困惑、启心志、助圆梦……30多年来,不计报酬和时间,李老和老同志们甘为人梯。1991年以来,长宁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更是因此连续6次荣获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命名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05年5月,一位老友,香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姚连生先生与李老见面。被他对青少年工作的热诚所打动,再加上也想为家乡做些贡献,姚先生决定拿出港币30万元,用于资助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列入“关爱行动”的孩子,还有汶川大地震之后来上海读书的都江堰优秀学生等。

虽然善款每年能产生人民币1.65万元利息,但由于需要资助的学生人数太多,李老决定发起捐款,自掏腰包拿出人民币5万元,并将该基金取名为“爱心育苗基金”。2014年底,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李老又自掏腰包人民币30万元,使该基金金额达到人民币170万元。他说一位连续3年获得“爱心育苗基金”的初中生曾对他们说,是助学金激励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用自己微薄之力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需要温暖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李老依然心系群众、心系国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李老夫妇俩与辖区内1户单亲低保家庭、2户残疾家庭的青少年结对,“以前每个学生给人民币3500元学费,如今两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年资助金额增加到每人人民币5000元”。聊起这些孩子,他的表情显得很欣慰:“他们都要求上进,在学校里助人为乐。其中一个孩子已经在争取入 党。”

2019年,他又拿出人民币40万元,在所在社区设立了“初心”奖学金和“初心”奖励金。每逢寒暑假,他还特别关心居民区如何开展并做好有关青少年的工作。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他更是一次性捐助人民币5万元,“我的心是与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一起的”。

除了资助弱势群体,李老更是心系志愿者。他说从2019年到2028年,计划每年拿出人民币4万元,专门用来奖励所在街道热心搞居民区工作的志愿者们。“因为这其中有许多健康状况和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的老人,在无偿地做着志愿者工作。”通过这点心意,他希望能鼓励志愿者们继续将爱传播出去。

李老已经88岁了,因而在捐款规划中写上了儿子的名字。他说他的爱心计划会由儿子传承下去,“这不仅是爱心传承,更是对小辈的爱心教育”。在采访最后,他说依然清晰地记得14岁那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场景。在另一位进步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徐维诚的家里,他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74年来,他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的初心。他眼波里属于马克思主义者的那份坚定和纯净,一直未曾改变过。

猜你喜欢

李老长宁区网吧
探访抗美援朝老战士
幸福成长从“三十件事”开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的“幸福课堂”
My Best Friend
我的高寿跟我从事的工作有关
潜在危机
庄稼汉当上了网吧义务监督员
党建引领自治 自治改变生活
做个“养心家”
珍品方足布“”入藏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