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宪法至上

2020-06-21周东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宪法内涵意义

周东波

摘 要: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同时在我国宪法的法律效力是最高的。宪法至上指的就是国家中的宪法在法律实践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中存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如要想实现宪法至上就得全面系统了解宪法至上的内涵,并理解实现宪法至上的原因分析,通过联系我国《宪法修正案》通过的意义,发掘出其中宪法至上的精神,并好好总结,继续坚持所推进的宪法至上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宪法;宪法至上;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60

0 引言

我国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从我国的十八大以及十九大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多次在各个场合强调坚持依宪治国以及依宪执政的重要性。因而我们应不断地去提倡宪法至上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达到依法治国。其中我们必须结合最新的宪法修改去探究实现宪法至上的各项内容及途径。

1 宪法至上的概述

1.1 宪法至上的内涵

对于宪法至上性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实质意义上的至上与形式意义上的至上,同时我们可以从王世杰和钱端升这两位宪法学家所合著的《比较宪法》中可以得出一些观点。从这篇著作中我们可发现该著作是认同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并且认为宪法的至上性指的是宪法在实质上以及形式上与一般的法律是不同的,其中宪法的效力是不同于我们一般的效力,其本身的内容上也是与普通法有所区别的,并且该法的修改也与普通法不同。对于宪法在形式上的至上性,一个有宪法的国家中,形式上的宪法至上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宪法在形式上与普通法的区别则主要是地位、内容等方面。虽然一个有宪法国家中的形式上的宪法至上是必需的,但其中实质意义上的至上在其中显得尤为关键以及重要。这也是因为宪法的至上性实践中与宪法自身制定修改程序以及法律效力直接联系不大。对于实质意义上的至上则指的是人们能够有意识能动地去维护宪法至上的权威,并主动提倡宪法至上的精神,人们这种法律思维以及意识能够使得宪法实施的效果更佳以及更有保障。我们要更好地理解宪法至上,那么我们就应该将两者进行结合起来。我们不仅要重视形式上意义的至上,更要将实质意义的至上当作实现宪法至上的关键。

1.2 宪法至上的体现

我国在2018年3月11日正式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党和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意义重大。此次宪法的成功修改是适应我国最新发展新形势的,能够与时俱进的。我国从十八大以及十九大以来,以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带领着全国人民进行了个各方面的深化改革。我们只有成功地进行相应的宪法修改,才能够真正去适应改革发展中的需求,进而使得我国宪法的权威得到提升及巩固,真正地去实现宪法至上。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得到完善

宪法的成功修改是通过不断的采纳民意以及集聚民心的基础上,使我国党与各族人民的意愿变成国家的意志。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主要是宪法的内容,这次对宪法的成功修改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在这次宪法修改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总纲中有明确指出我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撼动的领导地位,这也使得我国宪法以及各项法律的实施得到坚强的领导保障。同时对中国共产党这么多年的领导改革所做出的贡献,在宪法中进行了明确肯定,能够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本质的特征。

1.2.2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得到激励

我国的宪法修改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各项的发展,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我国各方面呈现飞速发展,进行相应宪法的修改,这是契合宪法发展的规律的,同时又是顺从民意的,使人民群众的心声得到反映。我国这次在2018年宪法中确定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能够使得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真正的转化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相当于给我们的国家塑造了国魂,能够使我国各民族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并大大的激励我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及决心。

2 宪法至上的原因分析

2.1 宪法至上能够有效地促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不但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法律的至上权威。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法律不能够得到严格地执行和遵守,那么将无法产生法律效力,无法发挥出所发布法律的功能,从而人们也就会不再对法律信仰。同时,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宪法的至上其实就是人民利益至上,也就是说如果人民的利益如果都不能放到首要位置,这就会大大削减人民的政治热情。因而我們应该要更加坚定地对宪法至上的精神予以肯定以及确认,这样才能够使人们真正积极地投身于法治的实践当中,真正的达到依法治国地理想状态。我们应该认识到依法治国不应该只是依赖于法律的规定,同时也是需要精神上的驱动力,使思想意识得到相应提升。人民最高利益的体现是宪法,因而只有真正确定了宪法至上的权威,依法治国才能予以实现。

2.2 宪法至上能够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宪法能够让人民的意志与党的主张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意志,从中也可以发现到宪法使我国党和人民的思想与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得到有机统一。从党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2年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所指出的,我国的宪法至上的权威就是我党以及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我党以及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也应该就是宪法的尊严。因而,我们只有在法律实践当中维持法律的有效施行,不断地提升以及巩固宪法的权威,我国党和人民的意志的权威性才能够得到巩固以及维护。正如2018年我国所进行的宪法修改,其中的修改是完全的符合我国宪法发展的规律的,这使得宪法的权威地位又得到深一步地提升,使得我国的法律与发展在适应方面更加的契合一致,使广大人民的意志得到体现。

2.3 宪法至上能够维护好人民主权

我国的人民主权表示的是人民掌握着主权,它所包含的理论核心主要表达的是对于国家主权地起源及归属问题的探究。然而对于国家主权,我国的国家权力的运用容易出现失控等问题,这时国家权力的行使者就必须得由国家权力的所有者控制及制约。同时我们所知人民进行实现其意志的方式就是权利,只有权利能够制约权力才是实现不出现国家权力失控或者异化等局面的最好形式。因而,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维持以及巩固宪法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才能够保证相互制约体制的稳定性以及权威性。对于我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出现国家监察法的内容,使得我国的法律监督的体系更加的完善,这既体现了权利制约权力的规范性,同时还使得宪法的权威性更加的深入人心。

3 憲法至上的实现

3.1 建立国家宪法日

我国为了真正实现宪法至上,不断的提倡以及维持宪法至上的权威性,在2014年11月1日,我国在当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的宪法日。通过设立每年的国家宪法日,使得全国上下学宪法懂宪法,更加充满着仪式感,能够让我国的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我国设立这个国家宪法日,其中的想法不只是一个纪念日,更是希望能够发动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形成尊重宪法、维护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以及环境。通过设立宪法日让我国的公职人员的宪法思维得到提升,宪法至上的精神更加深刻,使得人民真正的掌控权力,并且权力遵循宪法。通过建立国家宪法日,让我国国家的公职人员服务人民更加的全心全意,而不是随意的滥用人民给予的职权伤害人民,并能够让所有违反宪法至上的行为得到纠正,使得我国宪法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得到大大地提升。

3.2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我国在2015年6月24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正式通过宪法宣誓制度,真正地用一种能够看得见的仪式开始承诺宪法至上,维护宪法的权威。同时在2018年3月我国的领导人习近平主席全票再一次当选国家领导人后,我国的国家领袖习近平立即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然而这次宣誓也是我国自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进行宪法的宣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影响重大。在人民领袖的带领下,维护宪法至上的理念以及精神也一定会更加的深入人心,影响深远。这种看得见的仪式只要继续坚持的践行下去,让我们的国家公职人员真正对照所宣誓的内容践行法律,并由我们的领导班子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相信我们的人民也会更加的遵守宪法及其他法律,并且宪法至上的权威性也会更加牢固。

3.3 对宪法内容的完善与创新发展

我国的宪法只有不断地去顺应新的形势,不断地去对宪法的内容创新及发展,才能真正更好发挥宪法至上的精神,并对我国的新时代伟业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宪法理论应该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各项发展自从十八大以及十九大会议以来,已经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使得我国各民族以及人民的凝聚力及向心力不断提升,因此我国这些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我国的十九大重新确立我国的社会矛盾后,我们下一阶段将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也因此重新并确立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的各项顶层设计的新发展以及新部署,这些都需要通过宪法修改的方式以及程序,并转化为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宪法,我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都应该予以认真遵循。我国的十九届二中全会能够专门的去对我国宪法进行修改,并进行相应的创新发展,这能够有效地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回应。

4 结语

从我国的宪法序言中,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比较清晰明了。我国对于推崇宪法至上的精神,一直都在用行动在践行着,我们在以后的法律的发展中应该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发展我国的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因为宪法的生命就在于实施,并对宪法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发展,将每年的国家宪法日以及宣誓制度真正落于实处,起到推进宪法至上精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杰,钱端升.比较宪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6.

[2]朱福惠.宪法至上:法治之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0-53.

[3]许崇德.宪法与民主政治[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

[4]谢维雁.论宪法的司法化[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2):109113.

[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129.

[6]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M].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4.

[7]何家弘.司法公正论[J].中国法学,1999,(2):12-13.

[8]戈尔丁.法律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87:240.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何华辉.比较宪法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311.

[11]谢晖.法的思辩与实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25.

猜你喜欢

宪法内涵意义
宪法伴我们成长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宪法伴我们成长》
挖掘习题的内涵
尊崇宪法 维护宪法 恪守宪法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三十而立:“八二宪法”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