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元课程仅卖五元?盗版网课乱像横生

2020-06-21

新潮电子 2020年5期

贵的价格、不明显的效果……面对网课,消费者总有这样那样的挑剔,可当海量盗版网课以极低售价互联网上兜售时,谁又来保障知识供应方以及正版网课付费群体的权益呢?猖獗的盗版网课买卖及使用背后,不仅违法,更容易受骗且毫无保障,乱象丛生的盗版网课现象,实际上已成为线上教育成长道路上的一颗毒瘤。

上万元网课仅售几元钱

“学而思三年全套数学课程50元,送猿辅导高一数学,需要吗?”——曾经动辄上万的网课以极低的价格在闲鱼、贴吧、微信群等地方大量销售时,人们该庆幸知识的廉价还是惊讶于盗版的猖獗?

大到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公务员考试培训、研究生考试培训、各类语言等级考试,小到各类热门考试培训甚至私教课程,海量网课资源以极低的售价在网上兜售引发不少人关注,0.5元的学而思课程本身已经让人吃惊了,关键是还包括了往年课程资源以及全套三年课程。

学而思、猿辅导、跟随学、新东方……绝大多数主流网课资源都可以轻松在网上找到,极低的售价让不少囊中差涩或想节约的消费者心动不已。完整的品类加上极低的价格,海量盗版网课兜售者借助如今便利的网络资源,在极端的时间里便收获了大量消费者。据多家版权服务机构发布的行业报告,相比2018年,2019年盗版侵权事件同比增幅较大,各类网课是其中的“重灾区”。记者发现,当前盗版网课呈现出价格低、资源全、传播易的特点。

社交平台上泛濫的网课

除了低价外,传播渠道的便利性也是当下盗版网课大爆发的重要原因。在管理较为松懈的时候,在闲鱼搜索输入“学而思、跟谁学、猿辅导”等矣键词,便能直接搜索到相关盗版课程。随着电商平台对版权内容审核的加强,兜售盗版网课的人开始用“商品图片”或者暗示性标题来躲过系统审查,类似“丑橘跟~谁~学好吃不贵”成为盗版网课销售的暗语。

实际上,根据《咸鱼社区公约》的相矣规定,“不得发布侵犯他人商标权、著作权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在闲鱼这样的传统大平台上兜售盗版网课会面临较大风险,而拼多多、微信商店、百度贴吧、B站等社交平台成为盗版网课兜售的渠道。

各大平台禁止盗版网课的态度是一致的,但社交及支付平台的便利向,让盗版网课的交易变得十分简单。消费者通常只需要在社交平台上搜索或者在社交软件上根据亲友介绍,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兜售者,而支付宝、微信甚至收钱吧等平台,也提升了交易便利性。交易完成后卖家会发送存有盗版网课内容的云链接供下载用,使用和分享都“非常方便”。

对于兜售者而言,即使是一个平台、一个账号被举报封禁了,也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启用新的账号继续完成交易或兜售,而在QQ群、微信群的掩饰下,监管变得困难,销售与分享却更为方便。

线上教育让盗版者有机可乘

盗版网课本身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只不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火爆为头部品牌打响了知名度,相关的低价盗版课也顺水推舟,再次猖獗起来。当下,除了互联网社交及支付平台为盗版网课快速传播“提供”便利的环境外,线上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为盗版产业链提供了庞大资源。

在”停课不停学”的大背景下,不仅传统线上线下教育平台纷纷推出网课,就连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也成为了“网红”。大量优秀骨干老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课程的同时,也让黑产有了可趁之机。

同时,疫情期间,不少教育平台都推出了免费网课资源,这原本是一件公益的事儿,可同样很容易被盗版网课产业链盯上,大规模录制并打包出售,看似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却也严重侵害了版权所有者的利益。

已成灰产的课程代理

在庞大的互联网生态中隐藏着不少黑色产业链,欺诈、搏杀、坑害、出卖、钓鱼、攻击与防守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盗版网课如此发达,除便利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外,盗版网课多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黑产也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在贴吧上搜索“网课”的同时,很容易一些标注“课程代理”、“兼职刷课”等关键词的帖子,“课程代理”成为盗版网课泛滥的关键。”368元的代理费,一二欠收费,永久更新,直接更平台下单”的话术意味着盗版网课产业链的成熟。只要缴纳几百元的代理费,来自文都、粉笔等大量知名教育机构的考研、考公课程随便享受不说,将这些课程拆开卖给其他人还能收回成本,甚至可以借此赚取不少差价。

学生群体成为“课程代理”主力军,对于学生而言,四六级、计算机二级、教师资格证、考研、考公等等需要海量学习资料,其本身就是网课的刚需群体。相对正规知名教育机构动辄几百元甚至数千元的付费内容,盗版网课无论是量还是价格都给人“性价比超高”的感觉。

同时,学生群体缴纳几百元的代理费以后-还可以完成从消费者到卖家的身份转变。在学生网课代理看来,网课代理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毕竟身边都是具有同等需求的同学、朋友,完全可以从身边已有的资源做起。虽然盗版网课销售价格非常低,但凭借庞大的销量,不少学生网课代理仅靠吃差价就能获得一个月几千元的收入,而高收入也会继续刺激“课程代理”群体的扩大。

源自付费内容的黑产

“课程代理”作为最终端的销售渠道,其在整个盗版网课产业链中并没有太高的门槛,代理们做的通常也就是在校内网论坛或校友QQ群中推送消息,真正让盗版网课泛滥的,还是盗版网课的代理机构以及翻录“工作室”,而这些环节,早在付费专栏时代就已经成形并逐渐成长完善。

当年“得到”兴起了专栏付费群,而在那个时候,付费内容的黑产就逐渐形成-而后喜马拉雅FM、十点课堂、混沌商学院等等垂直媒体共同推动付费内容产业崛起的同时,盗版问题就随之而来。动辄过亿的付费内容销售额,即使0.1折也能养活庞大的黑产上游。随着以网课为代表的视频付费内容成长,这部分黑产很快就转移了目标,毕竟在技术的更迭下,翻录屏幕影音内容并非难事儿。

传统图文付费内容,全网海量收集也不过几个GB容量,对于很多投机取巧的网赚群体而言,这样的内容获耳叉、传播门槛都相当低,而随着付费音频内容的成长,对黑产内容“生产者”也提出新的要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需要一定的门槛才能盗取内容。如今,视频翻录或许本身技术门槛不高-但动辄以GB计算的容量和软件运行需要的PC硬件性能,都成为黑产上游的门槛。付费内容盗取门槛提升的同时,整个付费内容盗版团队从“内容生产”到代理加盟及内容流通等环节也越来越专业化、产业化。

从网赚群体不专业的利益组合,到专业化、产业化的大规模盗取网课内容,当前泛滥的盗版网课问题就显得非常严重了,而除了成长的黑产团队外,消费者刚需的爆发,恐怕也是盗版网课横行的重要推手。

盗版背后的义与利

任何市场有卖自然有买,当我们感叹于盗版网课泛滥及交易猖獗时,又有多少人会在心理盘算下自己想要購买的正版网课同盗版网课的价差呢?在这个知识价值凸显的时代,花费数百、数千甚至上万元给自己充电渐成刚需,当盗版网课不断用10元、5元的价格诱惑消费者时,有多少人忍得住?

绝大多数低级购买网课的消费者其实很清楚自己购买的是盗版网课,尤其是不少人还会在大量购买盗版网课学习前咨询下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否触犯法律法规,可面对超低价的诱惑,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以正版网课收费过高、收入较少、生活压力较大等理由说服自己购买盗版网课。

从不道德的行为到利益共同体,购买网课的消费者何尝不是盗版网课黑产利益享有者?整个黑产对知识产权的侵略,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和风气,即使是兜售盗版网课的商家,不少也“贴心”提示,网课素材仅供交流学习,不能商用,甚至贴出“免责声明”:“本店资源均通过网络等公开合法渠道获取,该资料仅作为阅读交流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店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

这样的“免责声明”更多时候是黑产利益获得者求的一份心安而已。网课中包含授课老师的口头讲授和文字课件,这两项内容分别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口述作品和文字作品,均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允许而翻录网课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售卖网课视频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只不过在既得利益面前-道德已经很难对人们形成约束了。

从受害者变为卖家的消费者

从盗版网课的买家到卖家,除部分消费者是因为受不了利益诱惑,想要沉寂赚钱外,更有不少人是因为一不小心成了盗版网课的受害者,想要通过“二次销售”,分摊减轻自己的损失罢了,这类人群或许销售盗版网课的积极性一般,但其对整个线上教育生态的危害同样不小。

在没有第三方平台监管的情况下,盗版网课的购买者很容易成为受害者。高清变普通画质、声音杂乱不清等视频质量问题或许忍忍就算了,可不少盗版网课兜售者抓住买家贪小便宜、金额较小不会投诉报案等弱点,直接销售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内容,或者干脆收了钱不发内容。

盗版网课不等同于其它商品,当消费者花钱购买了网课后,如果发现视频有问题,不仅这次交易失败,更麻烦的是有可能影响到学习进度,完全没有保障的交易环境很容易成为骗子们的温床。

持续多年的技术攻防战

对于持续存在多年,且越发泛滥的盗版网课市场,纯靠道德约束显然很难,而知识产权方也不是没有尝试通过技术保护自己作品的方式,只不过总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丈”的错觉。

当视频成为网课资源主要呈现方式时,翻录就开始盛行。除视频软件翻录外,硬件翻录能让盗版网课黑产们低成本地突破加密内容。硬件翻录俗称用视频采集盒(卡)翻录视频,某宝上可以最低300块左右买到。由于市面上的加密系统大部分只检测软件翻录信号和行为。而硬件翻录主要通过视频数据线采集视频和音频信号,所以这些系统都没法检测和屏蔽信号,没法防止硬件翻录。这就导致普通人就能轻易操作,轻而易举地翻录视频教学。而这个视频采集盒可以轻易翻录多个平台的视频,比如电脑端的win和mac系统;手机端的Android和105系统等。

在技术层面防止硬件翻录的有效手段就是制作硬件翻录芯片监测系统。在进行硬件翻录行为时,会有一个翻录信号,当程序监测到信号后就马上切断翻录视频信号并向教师管理后台提交报警信息让教师处理即可。

显然,这样的技术对抗对于知识产权所有者而言无疑加重了负担,本身防翻录的技术门槛也比较高。而在一路有一轮盗版与防盗版技术碰撞中,甚至有培训机构想出了“靠录假课来打击盗版视频”的办法,尽显无奈与尴尬。

问题不少的正版网课

在批判盗版网课黑产和为利益沦为黑产“帮凶”的消费者的同时,知识产权所有者或者说正版网课真的就一点锗都没有吗?

实际上,消费者抱怨正版网课问题的不仅仅在于费用较高,更有不少经常购买正版网课的消费者指出,不少正版网课质量并不高,根本无法同价格对等挂钩,类似“网课质量不行,就值10块钱”、“往年内容都一样-糊弄顾客是傻子”等声音也很多。

调查发现,不少网课的确存在模式化生产的问题,批量化生产的视频很多时候都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而在成熟的教学模式下,今年的内容和去年的内容撞车事件并不新鲜,这样的网课内容,让购买正版的消费者受伤也是很正常的了。

除网课质量与价格争议不小外,有许多用户曾遇见交完了学习费用,线上辅导公司倒闭、跑路的情况。即使是已经上市的知名教育公司,许多用户在选择购买时也会留个心眼。当消费者同教育机构相互防备时,盗版网课就有了生存空间。

有待完善的线上教育

线上教育是好事儿也是大势所趋,泛滥的盗版网课不仅损害了教育机构的合法利益,严重侵蚀了社会创新动力,更是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害,不过在仔细倾听正版网课购买者的声音后会发现,整个线上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能轻易被盗版课程代替的在线课程,需要进行思考内容及线上教学形式是否存在漏洞。在课程内容方面,通过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性,加强与本平台的教材、系统的连通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课程视频就概括了全部课程内容,从而轻易的被盗版课程所替代,或许比高精尖技术防盗更能保护内容。

同时,培训机构或线上教育平台也要加强自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及时的对接,有效的回应,让用户在使用在线课程的同时,感受到全套的课程服务体验。这种线上服务流程是盗版课无法做到的,也是在线课程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

此外,线上教育当下的商业模式恐怕也有待商榷。 为了促进用户买单,教育公司一般会进行发布免费公开课或者1元公开课,通过微信、微博、抖音引流——组建社群,通过微信群里的“托”来一唱一和,刺激消费者——通过饥饿营销进行逼单等流程促进消费,可在终端市场消费者日益成熟的今天,这样的“套路”很容易引起消费者反感。

居高不下的维权成本

正版线上教育体系存在问题绝对不是姑息盗版网课的理由,可防盗版无论是技术还是费用成本都相当高。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初期阶段,由于竞争激烈,相矣企业往往容易在盗版产品的“广告效应”和版权保护之间“纠结”。培训机构虽然久受盗版网课之苦,但由于此前有多家企业都因严打盗版反而严重影响“人气”导致公司损失巨大,因此大家对盗版网课“敢怒不敢怼”。

盗版网课交易大多藏身于各类网络平台,但相关平台的责任十分有限,虽然相矣平台禁用了部分交易矣键词,但只要稍稍变化关键词字形就能绕开,部分账户甚至还会加上“高分、及时更新、包过班”等字眼吸引买家。

同较高维权成本不同的是兜售盗版网课的违法行为成本却很低,對于平台的举报、封号,销售者只需换一个账号即可,而当前网络平台大都将要求著作权人提交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证明权利归属唯—方式。但基于线上教育机构的产品特性,这一规定将大大增加企业成本且并无法律依据。

技术始终是防盗版的关键

对于网络盗版,恐怕最终只有用技术来解决。在图文时代-网络爬虫让黑产轻松获得内容资源,而随着技术的进步,猖狂了许久的网络爬虫也渐渐被屏蔽。

翻录是当下盗版网课黑产们获取内容资源的主要手段,在硬件翻录猖狂的今天,制作硬件翻录芯片监测系统可以说是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但较高的执行成本恐怕需要技术持续升级改进才能被广泛应用,而软件实时监测、内容托管云服务器等方式,一定程度也可避免内容被盗问题,不过总体而言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升级和推广才有机会在技术上压倒盗版黑产。

技术之外,法律法规的完善也是打击盗版网课的有效手段。具体到“最终用户使用盗版是否侵权”,美国判定为侵权,国内的法律没有把最终用户列为侵权。差异的根源或许来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过加强法律监管及惩处力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写在最后:注定是持久战

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盗版网课很难在短时间内根除,正如同正版网课供应者担心的那样,即使是为提升网课名气,有时候也要放任盗版网课存在。随着知识付费市场体量的不断扩大,盗版问题也会如影随形,治理盗版网课无论在何时都是一场持久战,或许未来,随着人们收入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盗版网课问题才有可能被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