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问遗篇》三年化疫对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认识*

2020-06-20古继红杨忠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素问阳明病机

唐 利,古继红,杨忠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 510006)

2019年12月以来,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COVID-19)(简称“新冠”)在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出现,后被定为乙类传染病,属于《素问遗篇》中的木疠。传染病属于中医温病学中的瘟疫,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特别是《素问遗篇》(《素问·刺法论》《素问·本病论》)较为系统详细地介绍了疫疠发生的运气机理及临证表现等,如刚柔失守,三年化疫;升降不前,气交有变等。《素问遗篇》阐述的疫疠规律主要依据长期的观察总结,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和天干地支系统,正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五运六气理论也在《内经》七篇大论中有比较系统的记载,其对天文、历法、气候、物候等方面的规律认识值得当代人不断学习探索。

1 《素问遗篇》三年化疫之木疫疠

1.1 木疫疠的理解

若壬午年,去岁上司天之刚气不退位,厥阴司天,而下在泉之柔气已迁正,阳明在泉,故下在泉之柔气不可独主,“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木运太虚,反受金胜,故非太过”“太角不应,金行燥胜,火化热复”,三年化木疫。同理,若丁酉年,本天阳明地少阴而为天少阳地少阴,故丁“柔不附刚”“木运小虚”,金小胜火小复,三年化木疠,微则徐至庚子年初,甚则速至己亥年末。

1.2 三年化疫的理解

为什么是“三年”化疫?这不是巧合,而是五运六气的规律体现。“丁壬之岁,木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素问·天元纪大论》),五岁而右迁,壬午和丁酉三年后必是乙庚金运之年;“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素问·五运行大论》),子午少阴君火天,阳明燥金应在泉,六期而环会,三年前午酉与三年后酉子的司天与在泉之气必然相反,见表1。

因此,刚柔失守,三年方化疫。庚子金运应丁酉年金胜,故发木疠。金运甚则先天而至,发于己亥年终之气;若金运微则其至亦较晚,可发于庚子年初之气,非典可类比于此。金胜必火复,庚子君火司天,特别是三之气君火临相火,火胜金则木疠止。五疫疠中,阳年复气必为司天(如庚子),阴年复气必为在泉(如乙酉)(参见表1)。可叹胜复往来,皆为天数,此为规律,人必应之,应时而动,顺时而治,“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方可药到病除,挽狂澜于既倒,救黎患于将危。

2 2019年木疠的发病历程及运气特点

本研究依据《素问遗篇》三年化疫的内容,运用五运六气理论与五行思维,得出此次2019年木疠的发展历程大致根于丁酉年刚柔失守,三年化木疠,发于己亥年终之气,长于庚子年初之气,收于二之气,消于三之气。《内经》根据气的状态,将四季一年分为生、长、化、收、藏,人生一世分为生、长、壮、老、已。这是规律的体现,盛衰枯茂,浮游生灭,万事万物,无逃乎此。其主要运气特点为金胜木郁火复,不同节气病机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于下文详述。

2.1 根于丁酉年(2017年)

丁酉年岁运少木,木运不及,是值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故本岁运气特点为木不及、金胜、火复,见表2。又气金克运木,属天刑燥金兼化之年,气候变化较为剧烈。2017年燥热偏盛,木令小虚,符合《素问遗篇》所说的刚柔失守,则三年后化木疠,甚而速至于己亥年末终之气12月初前后。

丁酉年的运气特点揭示了三年后木疠的特点:金胜木郁火复,金火交争,木郁土壅,火复胜金则木疠止。《金匮要略》有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是知木病及土,肝病传脾,脾虚湿盛者易感于邪。

2.2 发于己亥年(2019年)终之气

己亥年岁运少土,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气风克运土,属天刑风木兼化之年,气候变化较为剧烈,见表3。本年木胜土郁,金气当复。风木克脾土,肝郁脾虚证易见。“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素问·至真要大论》)

此次木疠发于终之气(农历小雪至大寒,约在阳历11月22日至次年1月20日),当少徵加临少羽,少阳相火加临太阳寒水,属暖冬。冬则气当藏,而少阳加临,引动相火,若气精不藏,则易发温病。又本湿土主岁,加之前有四之气主气之太阴湿土,五之气客气之太阴湿土,湿蕴土壅,易受肝克。且武汉江湖之地,湿气本重,民体质亦受影响。故此阶段病机以寒湿为主,寒伤太阳,湿生太阴;且相火内蕴,邪犯少阳。

表1 《素问遗篇》中有关木疫疠的四年岁运、司天和在泉之气表

表2 丁酉年(岁运少木)六气主客加临表

表3 己亥年(岁运少土)六气主客加临表

2.3 庚子年(2020年)

庚子年太金主岁,金运太过,是值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气火克运金,属天刑燥金齐化之年,气候变化较为剧烈,见表4。故木疠运气特点为金胜木郁火复,金火交争,木郁土壅,火胜金则木疠止。其病位主要为太阳、阳明以及少阳,逐渐发展入阴;湿邪从中焦逐渐弥漫三焦;以卫气分为主逐渐深入营血。其病机寒热错杂,燥湿兼具,动态变化主要为由寒化热,由湿化燥,具体以寒湿、湿热或燥热为主,应看患者的体质与临症表现。

2.3.1 长于初之气(农历大寒至春分,约在阳历1月20日至3月20日)

初之运为太商加临少角,春行秋令;初之气为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寒凝木郁,春气不升,故为寒春。加之岁运太金,金运本过,故加重木郁,脾土受邪,疫情逐渐发展。又有少阴君火司天,金火交争,火不胜金,燥热内生,阴液暗耗。其病机以寒湿、湿热为主,逐渐向燥热发展,具体应看患者的体质与临症表现。

表4 庚子年五运六气表

2.3.2 收于二之气(农历春分至小满,约在阳历3月20日至5月20日)

二之气为厥阴风木加临少阴君火,火气渐复,乃能抗金,木气见升,乃御金克,故疫情相对减弱。然而4月2日前仍为太商加临少角,金克木,金气仍盛;之后为少羽加临太徵,水克火,火被寒水制约,仍不能胜金。且金火交争较前更烈,需防病情骤变及顾护阴液。单从五运六气分析,此阶段病机当以温燥为主,仍有湿邪。湿性缠绵,其化热化寒还需看个人体质与临症表现,此所谓“谨守病机,无失气宜”。

2.3.3 消于三之气(农历小满至大暑,约在阳历5月20日至7月22日)

三之气为少阴君火加临少阳相火,司天君火之气正当其位,又遇二火相逢,其气必盛,非如此何能克岁运之太金,火乃胜金,木疠当退。从五运看,6月15日前为少羽加临太徵,但君火司天,火受寒水制约较弱;之后为太角加临少宫,木克土,风胜湿,又金被火克,故不乘木,木乃得升,土乃得疏,故6月15日后木疠必退。金火交争,此阶段为火胜金的关键时刻,其病机主要为温燥,仍要结合个人体质与临症表现,仍需防病情骤变及顾护阴液。

2.3.4 下半年

四之气为农历大暑至秋分,约在阳历7月22日至9月22日,其客主二气均为太阴湿土,湿热为盛。8月29日前为太角加临少宫,木克土,之后为少徵加临太商,火克金。故运气应不具备金胜疠复的条件。民易病湿。

五之气为农历秋分至小雪,约在阳历9月22日至11月22日,少阳相火加临阳明燥金,11月11日前为少徵加临太商,火克金,之后为太宫加临少羽,土克水。运气仍不具备金胜疠复的条件。民易病燥,燥从湿化。

11月11日后为五之运,太宫加临少羽,土克水。六之气为农历小雪至大寒,约在阳历11月22日至次年1月20日,阳明燥金加临太阳寒水,金生水,水涵木,且前有二土湿为盛,土能育木,湿能化燥,况木疠已退数月,时机已过,故燥金虽为在泉之气,犹不至于乘木而疠复。民易伤于寒凉,燥湿相间。

需要补充的是,本研究运用的五运六气理论是基于国内视角和自然因素;国内确诊人数还受多种人为因素和数据积累等影响,不必随运气变化。单从运气看,国内累计确诊病例的峰值当在庚子年二之气或三之气内,若防控得当,有效隔离传染源,则可提前到达峰值,否则也可延后。同理,三之气期间木疠消退并不代表感染人数为零,其发生消退都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还受医疗和防控等因素影响,可提前或延后。而病机则主要受运气(包括染病时和治疗时)和体质因素影响,以临症表现为依据,故当辨证论治,正所谓“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伤寒溯源集》)。

3 总结

3.1 当前:指导中医防治

此次木疠当紧扣金胜木郁火复的运气特点,结合患者所在地区和体质,以临症表现为依据,“谨守病机,无失气宜”。不同节气病机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组方用药选穴等均应顺时而变,早做预防。

《素问·刺法论》较为详细地记述了木疠的防治,“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针刺应选脾俞和大敦穴,当刺脾之背俞穴脾俞以实脾而御木克,次三日可刺肝五输穴所出之井穴大敦以疏肝,激发木气。需注意静养,勿歌乐,无久坐。饮食宜甘宜淡,食无太酸,勿食生物,勿大醉,勿饱食、气无滞饱。

从运气和五行角度分析,此次木疠的运气特点为金胜木郁火复,消退的关键在于火胜金,需扶木抑金疏土,故可治以苦,佐以辛,以甘缓之。苦为火味,苦温能燥湿,苦寒能泄热,故治宜苦。《内经》中以辛补木泻金,以酸补金泻木,辛能散能行,酸恐闭门留寇,故治宜辛,当然具体还需根据机体气机升降情况调整。甘能调和药性,顾护中气,尚能解毒,为常用之使药。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1]中期“疫毒闭肺”证推荐处方中:苦味药有生炙麻黄、杏仁、生大黄、桃仁、苍术、栝蒌、槟郎;辛味药有葶苈子、草果、槟郎;甘味药有生石膏。(中药性味主要依据《神农本草经》)苦性下行,辛性上行,辛开苦降,苦燥辛散,通利中焦,畅利三焦。石膏甘寒,清热生津。槟榔兼涩,散中有收。综上可知,五行五味对中医治法组方的指导意义。

3.2 今后:重视五运六气学,加强疫疠预测预防

2020年2月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称,试点省份临床观察显示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2],这充分说明中医药在此次疫情救治中的有效性。五运六气学是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以天干地支系统为演绎工具,对天地万物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长期整体观察的规律性总结[3]。运气是历代先祖经过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发现了自然变化的五运六气周期,并联系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变化,不断专研总结而成[4]。非典、新冠……多少次的传染病都验证了《内经》、尤其是《遗篇》和七篇大论的准确性。非典后,已有学者指出,若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有类似SARS的传染病在今后几年内出现[5],告诫人们需顺天应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历史反复提醒我们要重视五运六气学,综合协调多学科多领域,重视研究并利用其预测疫疠,防范于未然,于国于民之幸也。

猜你喜欢

素问阳明病机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