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言语形式学习中有效迁移语用

2020-06-19乔文雯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孩童景色落日

乔文雯

阅读教学应重视言语形式的学习,在对言语形式的模仿和创新的片段性或整篇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列为重要的语用练习形式,希望教师有机融合言语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彼此交融、互相促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促进作用的最大化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产生一些思考,现诉诸文字就教于方家。

一、让碎片式模仿形成关联序列,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斟酌删改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几乎完美的言语形式,当之无愧地成为每一个行走在语言表达学习之路上的初学者的典范。教学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富有特色的言语形式,相机融入到课堂阅读品悟和写作能力迁移中去。如《三亚落日》,作者运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三亚的美景,落日的轻快活泼。教学中,笔者根据本组课文(另三篇分别是《长江之歌》《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习作一例文的特点,确定课堂教学中言语形式的学习以比喻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指导为主。这样,《三亚落日》一课中出现的比喻——快乐的孩童、红艳艳的灯笼、敏捷的跳水员,便成了本课言语形式学习的重点和读写链接的平台:

师: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写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都饱含着诗人浓浓的情感。我们课文里的落日,有没有被作者赋予某种情意呢?

生1:在作者眼里,落日像个孩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孩童?白居易《池上》里偷采白莲的那个天真、淘气的孩童?还是胡令能《小儿垂钓》里专注、聪慧的孩童?

生2:都不是,这里的孩童是活泼的、顽皮的,而且充满无穷的活力,他能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溅起无数夺目的亮点。

师:这让老师想到了踩着风火轮在海上嬉戏的哪吒。你能帮我仿照课文的表达,写一写吗?

生3:活跃了一天的太阳,此刻就像踩着风火轮在海上嬉戏的小哪吒,它歪着红扑扑地脸蛋,毫无倦态……

师:这样的直接套用,太没技术含量啦!

生4:活跃了一天的太阳,此刻就像踩着风火轮在海上嬉戏的小哪吒,他挥舞着手中的混天绫,在海面上激起无数夺目的亮点。

生5:活跃了一天的太阳,像在东海边无忧无虑、尽情嬉戏的哪吒,他挥舞着手中的混天绫,风火轮在海面上留下无数夺目的亮点。

师:此时此刻,依然充满了活力的落日,不光感染了天和海,更感染着作者,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生齐: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这样的读写交融让学生对课文比喻的意象有了更具体的体悟,对比喻的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也实现了读与写的创造性迁移,他们的比喻不再生硬冰冷。对下文的红灯笼、跳水员的比喻,笔者着重让他们关注作者运用的动词,体会动态的日落过程。而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则围绕其他三篇课文中的精彩比喻,适时前后联系,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创造性仿写,由此形成一个关联序列,达成写作能力的稳固构建。

二、让易得学生青睐的言语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样式

課文中有很多习作时可直接借鉴的行文方式,它们因为易于操作而深得学生青睐。像《赶海》以歌词开篇、歌词结尾的方式;《烟台的海》按照四季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移步换景、地点变换为线索等等。如果我们对学生简单套用现有的模板放任不管,那么势必造成他们思维的懒惰,自由、创意地表达也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密切关注学生写作的状态,积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他们在写作时“跳一跳”,往深处想一想,写出有思维含量的习作来。如学习了《赶海》一课开头结尾以歌声表达愉悦心情的方式后,大部分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日记、作文中采用这样的方式行文。在评价时笔者首先肯定他们选择的歌词很恰当,非常符合所描写事情的情调,然后设疑发问:“表达快乐的心情,我们只有用歌词开篇这一种方式吗?想一想,相信你一定有妙招!”在这样的激励下,小学生不服输的天性促使他们进入深层思维状态,继而发现“可以以活动现场人们的欢呼声开头” “可以以天气、景物的描写开头” “可以采用抒情的描写”……走出以声夺人的固定言语形式,寻求更多表达样式,既是对已有言语形式的归纳,更是对今后写作出新提供思路和热情。

再如学习了《三亚落日》《孔子游春》《理想的风筝》等几篇课文之后,学生对这几篇文中借景抒情、以景写人的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凡写到人和事,都免不了来一番景色描写。针对这种状况,笔者采用集体讲评的方式,先将他们的习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然后互相点评。刚读时,同学们还个个眉飞色舞,不管是读的人还是写的人,都为文中有一段优美的描写沾沾自喜、津津乐道。但连续读了几篇之后,他们的兴头迅速消退:“这些景色描写怎么像空话啊?”“如果没有这段冗长的景色描写,文章会更简洁。”“这段景色描写太牵强了吧?”……不动声色的一次作文评价,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接下来的习作里,笔者鲜有看到大段凑字数的景色描写充塞于写人写事的作文中了。

三、变写作方法刻意地为用而用为有选择地创造运用

我们发现,但凡教师在课堂上浓墨重彩、反复品读的言语形式,都会在学生习作中投下或浓或淡的影子。这时我们就要及时引导,提醒他们学会有选择地、智慧地、创造性地运用,不要被人家的模子占了自己的脑子。如阅读了《三顾茅庐》一课中关于隆中的一段景色描写,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来到……只见……”这一句式写一处景物。很多学生选择了写熟悉的校园景色,从教学楼写到花圃,从餐厅写到操场,甚至连乒乓球桌也不放过。尽管他们也像课文里那样,在每种景物、建筑前都加上了能够概括其特点的词或短语,但总觉得那么生硬,更像流水账。笔者提醒他们再次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隆中的景色只有这一些吗?作者这里为什么只写山冈、松林、竹林、溪流?”

一番讨论交流后,学生明白了山、松、竹、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寓意,很快对刚才的练笔进行了删改,只留下了“一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校园广场,像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启航楼和杨帆楼遥遥相对”“环形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红绿相间”等富有学校韵味的景点。笔者启发他们再联系前面《走,我们去植树》中“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和《燕子》一课中“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两句,思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特点,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给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小脸通红、小手直举:“这里把枝叶和小燕子都比成了音符,绿色的音符、黑色的音符,都代表着快乐。”“我们校园里沿着小河生长的一排柳树,也好像一行曲谱,奏出动听的校园之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写作实践中练习写作、反思写作、总结成败,找到“属于自己的句子”说真话,说心里话,可以有效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

在言语形式运用过程中,我们要在单元课文中找到明晰的写作指导点,并注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可发展的能力建构;力图避免对静态的文本言语形式的刻板套用,启发学生言意共生,意为主、形为辅,从而写出个性的、有创意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融合多种言语形式,百家之长,为我所用。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孩童景色落日
落日
Do Softly Pray
咦,春天!
大漠落日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落日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童年之歌
秋天de景色
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