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吉服颜色词研究

2020-06-19王文奇郑璐

北方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祭祀颜色词说文解字

王文奇 郑璐

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著作,其中收录了诸多颜色词。本文对《说文解字》中所收录的,涉及吉服颜色的词语进行梳理,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考察上古汉语吉服颜色词的基本面貌,探讨其中所反映出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说文解字;祭祀;吉服;颜色词

颜色词,是描写事物颜色的词语。吉服作为祭礼时的重要着装,其颜色在上古时期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一部字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其中亦收录了上古汉语中吉服颜色词。(1)

一、吉服的定义

《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2)上古时期极重礼仪,并将礼仪划分为五种,祭祀为吉礼、丧葬为凶礼、待宾为宾礼、军事为军礼、婚冠为嘉礼。祭祀活动在上古时期意义重大,多是祈祷来年农事顺利,祈求神灵护佑,所以祭祀礼仪也被称之为吉礼,《周礼正义》有云:“祭祀之礼,取以善得福,是谓之吉礼。”(3)郑玄注《礼记》云:“莫重于祭,谓以吉礼为首也。”也指出五礼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祭祀之礼。所谓吉服,专指祭祀时所着服饰,又称为祭服,不包含丧葬礼仪、婚冠礼仪等服饰。因祭祀之礼为五礼之冠,关于人们在举行吉礼时所着礼服,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不同身份地位者,所着吉服的形制、颜色、花纹亦有所区别。

二、《说文》中的吉服颜色词

(一)描述单纯颜色的词语

《说文》中描述单纯的吉服颜色的词语有以下6个:

玄,《说文》:“黑而有赤色者为玄。”黑为火熏之色,玄为黑中带赤之色,即赤黑色。“祭服皆上玄下纁。”玄在吉服中大面积使用。除此之外,玄色还用于礼冠,《论语·乡党》:“羔裘、玄冠不以吊。”“吊”指吊唁慰问,属于丧葬活动,显然羔裘、玄冠不适用于丧礼。依杨伯峻所作注解,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仅用作吉服。(4)

缁(纯),《说文》:“帛黑色。”这里将“缁”描述为黑色的布帛。《礼记·祭统》:“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郑玄注:“纯当为缁。”纯服是古代天子祭祀蚕神时所着吉服,纯与缁通,纯服即缁服。《礼记详说》:“祭服皆上玄下纁,天子言缁服……缁以色言。”(5)这里的“缁”则是描述颜色的,意为黑色。郑玄注《周礼》有言:“缁与玄通称。”缁与玄,因颜色相近而通用,上衣主色为玄的吉服也被称为“缁服”。

纁,《说文》:“浅绛也。”“绛,大赤也。”纁,浅赤色。“祭服皆上玄下纁。”纁是吉服主色调之一。《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爵弁本是古代高等礼冠之一,士人助君祭祀时佩戴,同时需要穿着与之相配的纁裳纯衣的爵弁服。

黄,《说文》:“地之色也。”大地之色即为黄色。《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田夫在参加腊祭时,必须穿着黄色的礼冠、礼服。郑玄注:“服像其时物之色。”腊祭举行于草木枯黄的冬季,黄色正应此时之景,因此要穿着黄色的衣服,象征丰收亦象征农耕暂息。

缟,《说文》:“鲜色也。”指未经漂染的生绢本色。缟近似于白色,实则多用于丧葬,仅在极少情况下用于吉服之中。孔颖达《礼记》疏:“当祥祭之时,身着朝服,首着缟冠。”缟冠是生绢材质的礼冠,需要在祥祭即吉礼时佩戴,所以也属于吉服之列。

雀(爵),《说文》:“依人小鸟也。读与爵同。”可见雀、爵二字读音相同。又《说文》:“爵,礼器也。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雀,体型小巧的鸟。爵,吉礼时所用酒器,向爵内注酒时的声音像雀鸣,又金文爵字形似小鸟,因此爵与雀二字同音通用。郑玄注《仪礼》有云:“爵弁者,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可见,爵弁因似爵(雀)头之色而得名,所以,爵(雀)引申为赤黑色。(1)

(二)描述复杂颜色的词语

《周礼·司服》:“王之吉服,享先王则衮冕。”《说文》:“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幅,一龙蟠阿上乡。”又“冕,大夫以上冠也”。衮冕,是天子祭奉先王时所穿的吉服,首服冕冠且衣袍下端绣有卷曲的龙纹。郑玄注《周礼》有云:“冕服九章……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即黻、黼与黺皆为衮衣上的绣文。因此,《说文》中描述复杂的吉服颜色的词语有3个:

黻,《说文》:“黑与青相次文。”文,花纹也。黻则专指绣于吉服上的花纹,黑青二色相间。《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2)不茹荤是由于身上所穿着的衣服为祭服,所穿着场合是祭礼,此时不能食荤,有杨倞注为证:“黼衣、黻裳,祭服也。”因为只有吉服之上才能绣黼、黻作为花纹,所以黼衣、黻裳也成为了吉服的代称。

黼,《说文》:“白与黑相次文。”黼专指绣于吉服上的、黑色与白色相间的花纹。《书蔡传》:“麻冕黼裳,王祭服也。”亦是明确了黼裳为天子专用吉服的地位。

黺,《说文》:“衮衣山龙华虫。”《玉篇》:“黺,綵也。”“綵,五綵备。”可见黺为五彩具备之色。《集韵·吻韵》:“黺,通作粉。”陆德明《经典释文》:“米,盧本作?。”《玉篇》:“?,畫文若聚米。”则“粉米”即“黺?”,指衮衣上五彩色的米形花纹。(3)

三、《说文》吉服颜色词中的文化信息

从《说文》中所涉及的吉服颜色词来看,此时的染色工艺已达到较高水平,织物颜色划分即明确又详细。《说文》词条“縓”下有详细解释:“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三染谓之纁。”由此可见,上古之时,浸染次数不同,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都有各自的名称。从縓、?、纁三色来看,一染而出的縓多用于丧葬之礼,二染而出的?亦是用于丧葬、招魂等凶礼之中,三染而出的纁却是大面积应用于吉服中的色彩。简而言之,縓与?均为丧服中所用颜色,而纁则是用于吉服中的颜色,三色浸染原料相同,差别仅在染色次数上,却被应用在完全不同的场合之中,差异十分明显。此外,还如缁、玄二色,二者造字之初,因染色工艺差别,所以分設名称,但可能目视色差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才相互通称。古人在颜色上细致入微的划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染色技艺之高超。此外,细致的颜色划分,也体现出祭祀活动在这一时期所具有的非凡意义,小到礼冠上一条细小的边缘所用的颜色、材质都有相应的明文规定。如上文所述“缟冠素纰”,缟是白色的生绢,素则是白色的帛布,二者颜色相近,仅在材质上略有区别,在礼冠上却被配置在了不同的位置,并且被记录在文献之上,足见上古时期祭祀之礼的重要性。

同时,颜色也被赋予了区别阶级的功能,不同的人在参加不同的祭祀活动中,所着吉服的颜色亦有所区别。描述复杂颜色的黻、黼与黺,均为天子吉服的专有色彩,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其他阶级不能使用。此外,士以上阶级即贵族阶级所穿着频率较高的吉服,主色调定格在“上玄下纁”,而平民百姓所参与的祭祀活动如腊祭,人们则是穿着“像其时物之色”的黄衣、黄冠。此时,黄色并不是皇权和尊贵的象征,反而是田夫的代言色。与此相反,黑色在历史的演进变化中,地位急剧下降。《旧唐书·舆服志》有规定:“庶人以白,屠商以皂……”。(4)皂为植物,可染黑色,皂色即言黑色。曾在上古天子、诸侯、卿士参与高等级的祭祀活动之时大面积穿着使用的、象征严肃端庄的黑色,在唐代已沦为社会地位极低的商人、屠夫的专用服色。由此可见,古代服饰颜色在古代是不可随意选取的,不同阶级在颜色的使用上也不可逾越礼制。虽然在不同时代里同一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不尽相同,但是颜色对地位尊卑的划分是始终如一的。

猜你喜欢

祭祀颜色词说文解字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中英颜色词涵义异同及其成因分析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英汉颜色词之对比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