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种整体伦理的观念

2020-06-19马越

中州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

马越

摘 要:在当今的科技文明时代,人们的经济决策、伦理思维、社会行动不仅影响着同辈人的存在与幸福,而且也深刻决定着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需要一种突破横向人际关系的局限,将视野延伸到纵向的人际关系,并关注到作为道德主体的现世人类与未来人类共同幸福的整体伦理。所谓整体伦理,具体而言指的是以传统的整体论为思想渊源,以功利主义为思想启迪,以人权理念为论证依据,以代际传承为理论支撑,以整体行为为实现方式的一种调节现代人类与未来人类之间关系并关照其幸福的伦理观念。

关键词:整体伦理;功利主义;代际传承;未来人类权利

一、引言

伦理学是研究人际交往规范的哲学学科。在科技文明时代到来之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交往模式没有超出日常生活的边界。我们所了解和熟知的伦理理论、道德原则聚焦和解决的是现有的活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它们根本不会去关注和顾及远距离的未来人类的生活状况。

然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20世纪上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指的是,在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民众以追求物质繁荣、经济增长为主导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给地球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际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梅农(M.G.K. Menon)提到,“人类在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了至少已存在的二百万年的地球环境。在人类早期,人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仅仅保持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但是,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之后,人类获得了在更大规模上影响和改变地球环境的能力”①。这样一种人类能力的巨大增长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的科技文明时代,人们今天的经济决策、伦理思维、社会行动不仅影响着同辈人的存在与幸福,而且也决定着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换句话说,当今的资源危机、生态破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瑕疵和政策上的失误,它实际上也是当今人类与未来人类伦理关系的一种显现。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科技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的此种道德难题挑战着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并推动着新的理论进展。基于此,这样一种突破横向人际关系的局限,将视野延伸到纵向的人际关系,并关注到作为道德主体的现世人类与未来人类共同幸福的整体伦理,可以看作是解决这种道德困境的一种新的理论尝试。整体伦理有着可追溯的思想渊源。也就是说,整体伦理中的整体概念主要来源于哲学意义上的整体论思想。亚里士多德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来探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简单来说,亚里士多德认为,部分是可以以任何方式被分解的东西,因而那些能够从一个物体中分割出来的东西永远被称为部分。而整体指的则是由许多蕴含物构成的某一物体。但是,整体却不是各部分的简单机械相加之和,且整体的功能要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所(Ludwig von Bertalanffy)十分肯定亚氏的这一论断:“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至今仍然正确。”②在黑格尔看来,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多方面相互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就如同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它具有沁人心脾的香味,几何对称般完美的外形,以及鲜艳夺目的亮丽颜色。但是这些并不是机械式的拼凑和堆积在一起的,而是内在的、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着,“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样的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③。南非哲学家斯穆兹(Jan Christiaan Smuts)高度赞扬了黑格尔的此种论断:“一个整体是各部分的综合或统一,它影响着这些部分的活性和相互作用,赋予了这些部分新的结构,进而改变了这些部分的活性与功能。”④他强调,整体概念不仅是人类思想的创作物,同时也是其伟大的标志之一。时至今日,整体论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信息学、管理学等。

从众多对整体思想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第一,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的层面上来看,整体这一观念非常重要,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且整体不是各部分简单的叠加,而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第二,关于整体思想的这些论述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一些学科的发展,并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整体性在提供解释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这样一种强调整体性、全局性思维的整体论思想也为道德哲学视域下所谓整体伦理的出现提供了启发和借鉴。在我国伦理学界,最早提出“整体伦理”这一概念的是甘绍平研究员。他在《伦理学研究》2015年第4期发表《当代社会道德形态的基本特征:从个体德性走向整体伦理》一文,从产生渊源、运作方式和内容延展等三个层面,论述了当代社会道德形态从个体德性走向整体伦理转变的基本特征。笔者深以为然,并且也认同一种整体性的伦理在一个民主的时代将无可逆转地定义着我们的道德世界,表现着我们道德的生存方式与运作方式。特别是当前人类在面临像气候灾难、后代权利、科技风险、人类命运等紧迫的现实问题时,通过道德共识的塑造来确立一种整体性、机制性的伦理,似乎应被视为一项最为紧迫的任务。笔者通过本文试图推进整体伦理理念,系统地阐释一种以传统的整体论为思想渊源,以功利主义为思想启迪,以人权理念为论证依据,以代际传承为理论支撑,以整体行为为实现方式的调节现代人类与未来人类之间关系并关照其幸福的整体伦理观念。

二、整体伦理的论证路径

在科技文明时代背景下,这样一种全新的整体伦理,“实质上是一种具有紧急性特征的道德理论。虽然存在着众多的路径,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等来探讨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伦理观点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种”⑤。我们所说的这种既顾及当代人福利又考量未来人幸福,同时又认识到代际内部公平与正义的整体伦理有三种逻辑自洽的论证路径,分别是功利主义、人权思想和代际传递。

1.功利主义的论证路径

我们先来看整体伦理的第一种论证路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一书中开篇就提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能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从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出发,边沁提出的功利主义实质上是这样一种原理:“它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一项行动……(就整个共同体而言)当一项行动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小这一幸福的倾向时,它就可以说是符合功利原理。”⑥从这些论断中我们可以得知,功利主义认为虽然行为者自身的幸福是必須欲求的,但这并不是终极目的。因为功利主义的行动标准不仅是行为者本人的最大幸福,而且也是全体相关人员的最大幸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如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都深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例如,功利主义考虑整体幸福的思想就为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为了增进民众福利的提升而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得益于功利主义这样一种注重整体视角的观点。

功利主义所蕴含的整体性关照视角为整体伦理的提出提供了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可以说,以往我们所了解和熟知的道德理论的适用范围往往都局限在活着的人与人之间。对于生命只有一次的个体而言,能获得自身幸福最大化就已经是一生最大的追求。与之相对,那些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未来人类的幸福问题,则是很难进入伦理顾及的范围之内的。然而,在当今的科技文明时代,我们把成堆的垃圾倾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中,过度使用不可再生的矿石燃料,以极快的速度消耗着肥沃的土地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后代追求幸福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而,我们的道德理论需要顾及未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而功利主义理论就可以承担这一论证任务,因为功利主义强调幸福总量的最大化,而幸福最大化原则对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是平等适用的。这里没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没有地域上的分别,即行动者的行为后果应当顾及的是所有的当事人。依照功利主义的立场,我们不能因个体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时间顺序而放弃去思考远距离的人的福利和幸福。功利主义作为一种考虑于未来人类福利的伦理思想,要求人们要为自己的后代做出一定的牺牲,即以整体福祉的名义,每一代人都必须为其后代做出更多的付出和努力。也就是说,“如果说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在于经济的增长和技术的革新,那么在人类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那一代人就是处境最糟糕的那批人。尽管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但是他们仍然有一种功利上的责任,那就是为后代做出一定的牺牲,比如保护地球资源而不是肆意破坏”⑦。

总之,功利主义不仅关涉当下存在着的个体之人的幸福,按照逻辑推理,它实际上也考量着未来人类的福利。因而,“功利主义以整体福祉为价值导向,整体福祉是每位个体福祉的总和。这里所谓个体也包括未来者。如果包括未来者在内的每位个体所希冀并且事实上所获得的福祉越大,则总体福祉便越多,因此让后代得到更大的福利而且越往后出生者的幸福指数就应越高这一点,便得到了论证”⑧。功利主义之所以要求我们在保障自身基本利益的同时,还要顾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原因就在于,我们不能忽视“在我们死亡之后,世界将会被未来人类掌控。所以,我们应该关怀自己的下一代,也包括他人的下一代。我们不仅要接受自己与过去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要关注自己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接受一种共享的整体性的幸福”⑨。功利主义的这样一种顾及未来的整体视角就成为整体伦理重要的论证路径之一。

但是,功利主义不能作为整体伦理的唯一论证途径,原因在于它有一个致命缺陷,即重视整体的功利主义对个体权利的漠视。功利主义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虑问题,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它的价值导向是十分明显和清晰的,那就是,个人要为了整体的福利做出牺牲,即“功利主义式的牺牲”,且这种牺牲在功利主义看来是完全正当和应该的。然而,这一点与以康德义务论和契约主义产生以来的现代启蒙的主流价值理念是相冲突的。这种基本的价值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2.权利思想的论证路径

功利主义从整体性的视角为整体伦理的提出提供了思想上的启迪,而作为关注个体权利的人权理论则为整体伦理的提出提供了价值奠基。

一般而言,整体伦理就是主张所有人的利益诉求与价值地位的伦理。强调人的利益诉求与价值地位与人拥有权利这一点密切相关。通常意义上来说,权利指的是人之个体对某事物所拥有的资格。所谓人权指的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他人或某一主管面前,对于自己基本利益的要求与主张,这种要求是有效的,意味着他人或某一主管对于该要求具有认可或不得拒绝的义务。”⑩人权思想的形成源于人们通过深刻反思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那些惨痛的历史教训,尤其是战争给每个人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和伤痛而凝结成的理性洞察与坚定选择。早期的人权内容主要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权利。所谓人权的消极权利,指的是“他人有义务不干涉个人进行的某些活动”B11,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与之相对,人权的积极权利指的是“其他机构(或社会整体)有义务向权利拥有者提供帮助,以促进其利益的实现”B12,如经济社会权利、受教育权、发展权、环境权等。可以说,人权思想在当代已经构成了全球公共理性所无法拒绝的调节人际关系的价值基准,是维护人的根本利益的最低限度的伦理原则,满足了各个文化共同体中民众的根本利益需求。

这样一种人权内容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适用的,也就是说,对于未来人类同样是适用的。只要未来人类拥有作为人的本质,那么他们就应该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基础性的人权诉求。我们维护自身权利的逻辑与未来人类维护他们权益的逻辑是相通的。然而,大多数人经常会忽视未来人类所拥有的权利保护问题,或者说根本不去考虑遥远的后代人的生活。从情感意义上来讲,未来人类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不可能会受到人们精神方面的关照。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关注和聚焦的只是近距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少去思考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是,人权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认为个体只要拥有作为人的地位,不论他处于哪种时空环境,不论他存在哪种性别差异,不论他生存于哪种族群,都拥有不容侵害的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权价值根本不会受到与其他所谓的更大集体利益权衡的影响。因而,人权思想要求我们不能因未来人类距离我们如此遥远而漠视他们的权利。作为一种探讨现代人类与未来人类共同幸福的整体伦理,从人权的消极权利意义上来讲,它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包括未来人类,都应该得到一种人格平等的对待,即禁止因种族、人种、性别、出身、阶级、世袭、空间、时间等一切外在因素而对当事人进行区别对待。从人权的积极权利意义上来讲,当代人要主动作为,给后代留下足够多的、能够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使得他们可以过上一种体面的、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应当说,人权价值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体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应为全人类(不管是现代人类还是未来人类)所共同分享。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权就构成了考量当代人与未来人共同幸福之整体伦理的一个重要价值论证依据。

作为整体伦理论证依据的人权指的是一种平等性、对等性的权利。而权利又总是包含有相应的义务,人既是拥有权利的主体,同时也是履行相应义务的主体,如果权利是对等的,则相应的义务也是对等的。这种对等性的载体都是人类本身。只有人才是道德行为的主体和道德对待的对象。但这与一种鼓吹泛权利化的生态整体主义的立场是根本对立的,我们有必要做一澄清。随着现代生态学知识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一系列严重生态问题的重视和关注,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逐渐发展起来。利奥波德(Aldo Leopold)指出,人类的伦理观念是按照三个层次递进发展的:最初的伦理观念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层面的伦理观念考虑的是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的伦理观念考虑的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伦理关系,人类、植物、动物等同属于一个生命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且它们拥有和人类同等的道德权利。然而,上述这种把人类权利应用在动物、植物身上的泛权利观点有着严重的弊端。因为它根本无法解决人类利益与大自然之间、特别是人的生命与动物生命之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如极力赞成伦理整体主义立场的史怀澤(Albert Schweizer)在面对鱼鹰的生命和作为其食物的小鱼的生命这一具体问题时,就陷入了行为选择的两难境地。进一步来说,当一个人处于一种极端的境地,必须要杀死动物来获取食物以继续生存下去的时候,我们是选择人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同等重要,还是选择人的生命权高于动物的生命权?生态整体主义的这样一种泛权利化的观点会让个体在行为选择时出现价值混乱和无所适从。这也证明了,权利只能适用于人类自身。除了人类之外,没有其他存在物能够享有这一地位。

综上,人类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拥有着不容损害的一系列基本权利,而人权就是这些基本权利的基石。后代人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理应享有诸如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环境权等权利,且我们当代人也有义务保障后代人这些权利的实现。这样一种基本的人权价值诉求在当代人与未来人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人权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原则,为探究现代人类与未来人类共同幸福之整体伦理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论证路径和价值奠基。

3.代际传承的论证路径

整体伦理是一种探讨当代人与未来人类共同幸福的道德理论,功利主义为其提供了思想启迪,人权思想为其建构了论证依据。此外,这种关照当代人与未来人整体幸福的整体伦理还有赖于客观的基础与条件,这就是代际间的永恒的传承。

有关代际关系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各个学科感兴趣的话题。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代际理论指的是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关于社会思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与冲突的理论,如代际平等、代际冲突、代际流动、代际政策等;关注的是活着的两代人之间诸如社会行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价值观念、暴力倾向、代际贫困、家庭虐待等方面的差异与传递。传统的代际传递理论聚焦于现实存在和活着的人们,关注的是新一代人与老一辈人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代际间暴力的传递还是代际间贫困的传递,涉及的都是两代人之间的关系。而对于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涉及代际间暴力、贫困、虐待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汗牛充栋。

但是,与社会学意义上的代际传承不同,伦理学意义的代际传递关注的是宏观意义上人口的传承,它致力于通过现世活着的人的努力,把已经逝去的先辈的精神和物质遗产,传递到未来将要存在的人身上,从而实现人类整体幸福与福利的最大化。早在18世纪,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在《人口理论》里面就提出了关于人口生产的两个公理:一是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二是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这两个法则是人类出现以来所固有的准则。在马尔萨斯看来,“人口的代际传递实质上是一个受生物性和两性间情欲所决定的自然发展过程,如果没有生活资料的限制,地球人口将呈现一个指数倍的增长”B13。与马尔萨斯不同,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从更微观的角度——基因,探讨了人口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道金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实质上都源于组成身体的基本单位——基因的作用。基因存在的目的在于,它要一代一代地不断复制自身,即使中间出现了变异,这些变异的基因也在努力地复制着自己。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人类就像是一台载运工具的机器人,它的工作就是使基因能够不断地复制与存活下去,它一代一代地从一个个体转传到另一个个体。所有生命的进化与繁衍都是基因为了自身的存在而进行的结果。在道金斯看来,一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实际上全是人类自身的基因在作祟。比如,父母不仅会在基因的控制下表现出传承后代的行为和意愿,同时,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重复自己所走的历程。依据道金斯的基因复制理论,母性之所以爱护子女,源于自己基因复制、存活和生存的需要。在他看来,从地球上出现生命迹象的那一刻起,“基因或许始终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存在和生存下去的物质,它在不断复制的繁衍中进化为新型基因,从而更新换代,走向一种崭新的演化进程”B14。

不管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还是道金斯的基因论,宏观意义上的人口代际传递是一个客观的、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众多的研究表明,人类不仅受制于其生物性状,同时也是拥有自由意志、能够自由选择道德和建构伦理规范的理性存在者。伦理学意义的代际传递同人类主动地理解、感悟和自主行动密切相关。在伦理学的视野里,我们把当代人类自己看成是一道从过去延伸而来传递到未来链条中的一个节点。首先,我们受惠于前辈的关爱而拥有今天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先在地获得了我们不可能与之签约的父母及前辈的关爱。没有这种非对等性的关爱,我们就不可能成长到理性成人的阶段。对父母及前辈的先在付出,我们无法选择,也不可能拒绝。这样一种既定性与先在性使我们不得不产生一种先验的选择和先验的利益,那就是将父母无条件给予的关爱同样无条件地转移给我们的后代。而我们的后代又有义务将这些关爱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以此循环往复。其次,人们为了追求真理和幸福付出努力所创造出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使得我们肩负着将这些遗产传递给未来世代的责任。孔多赛通过对人类精神进步史的考察指出,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奠基在人口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人类的历史就是一幕人的理性理论自我发展的过程。每一个时代向人们呈现出来的文明和结果,都取決于此前各个阶段先辈提供的财富,接着,它又进一步影响着随之而来的未来时代。“这些变化的秩序,展现出每一个时刻对随后时刻所施加的影响,而且还应该表明当人类在无数的世纪之中不断地更新其自身而接受种种改造时,他们所遵循的进程,他们对真理和幸福所迈出的步伐。”B15同时,他还指出,从人类的完美性上来看,这种完美性实际上是无限的。人类这种完美性的进步,除了自然界限制我们当前的寿命及所在地球的寿命以外,就没有别的限度。换句话说,自然界对于人类能力的完美性并没有给出任何限度,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责任为了将来人类的完善性而使人类继续传承下去。

不管是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完美性,还是已存在的两性间的情欲,抑或是发人深思的自私基因的力量,人口的发展和代际传承都是不容否认的客观规律。我们不仅有继续保持人类存在的生理基础,而且也有提高未来人类幸福的道德义务。我们对后代人类的关心和爱护是无法逃避和放弃的,就像人们不可能放弃与逃避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一样。这种伦理学意义的代际传递的理念已经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道德意识之中,从而成为整体伦理理论的一种重要的论证途径。

三、整体伦理要求整体性的行动

整体伦理作为一种调节现代人类与未来人类关系并关照其幸福的道德观念,对我们在行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一切道德行为都要立足于作为“行为主体”的社会整体的力量。

整体伦理之所以强调这样一种社会整体性的行动,与当今科技时代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在当今的高科技背景下,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人类的活动无论是在目的、手段还是在规模、对象、后果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以往人们对技术的追求和利用相比,现代技术更是呈现为一种不可逆的线性发展过程。20世纪以前的人们或许根本无法想象现代的科学技术能够把基因编辑胎儿的梦想变为现实。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改变人类体质或勾画出我们所期望的子孙后代的形象也已不是幻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社会更像是一个由设计与创新所组成的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些潜藏着的巨大风险很难被归结为单一的行为主体。如苏联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实质上就是集中了科学家、设计者、建造者、操控者于一身的集體性的行动;日本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大体上也是如此。这些事故对当地居民来说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对我们整个人类来说则是需要时刻铭记和深刻反思的。通过对大量区域性、全球性社会问题的审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提升了整个人类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它自身也蕴含着巨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风险。这些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危及到了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面对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涉及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时,我们从传统的道德圣典或道德模范那里似乎很难能够寻求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得知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为了城邦的永续发展而彰显自己的美德。孔子很早就提出应该通过道德榜样的作用来引领和教化民众。康德也指出,应该通过行为主体严格遵守义务来解决道德难题。上述这些伦理学家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以行为主体个人的品质、德性,或对义务的遵守来迎应时代的挑战。然而在当今的科技文明时代,人类活动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复杂、新颖的道德困境,则是个体伦理所无法解决的。换句话说,诸如资源环境危机与未来人权益保护等宏观问题,已不是单个个体所能对应的。在当下,我们单个个体的人的行为力量与整个社会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在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以及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就需要靠个体之人聚集在一起的整体的力量和通过道德共识所建构起来的集体的行动。

在2018年6月召开的世界伦理(Globethics)大会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伦理不应该仅仅体现为个体单一的、孤立的行为,它更应该是一种群体性的合作。这些负责任的民众应该通过政策、法律的行为约束联合起来共同照顾好我们所居住的地球。”B16除了专家学者一致认同需要通过集体的行动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之外,有些国家如德国,已经把这一观念付诸了实践。我们注意到,德国政府宣布将于2022年关闭国内所有的核电站。从德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它几乎不会发生诸如地震、海啸等引起核电事故的诱因。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看,德国的核工业在安全性上也是层层设防,具有高度的品质可靠性。从经济优势的角度来看,德国放弃核能的同时也损失了很多利益,比如,它需要高价从邻国购买电力等。但是,德国民众之所以即便支付高昂的费用,仍然同意放弃核能的使用,原因就在于德国民众考虑到核电站的存在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所带来的一些无法估量,甚至是不可逆的风险的问题。这一政策的实施实质上也是德国国内大多数民众集体意志与意愿的表达。当我们面对诸如海洋污染、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核泄漏等社会问题时,整体伦理所要求的这样一种通过道德共识来进行集体协作,从而解决道德困境的行动模式,或许是一种可资参考与借鉴的路径。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调节现世人类与未来人类之间行为规范的整体伦理,与传统伦理学强调个体的行为相比,它要求我们应立足于社会整体的行动来解决当下所面临的困境。换句话说,整体伦理要求我们,在进行道德行为之时,为了后代的福祉,应该以一种整体性的行动模式来对未来人的权益提供一种规范性、整合性的保障,从而以新的质量和规模发挥道德伦理的功能与作用。

四、小结

在科技文明时代到来之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交往模式是单纯的,基本上无法超越日常生活的边界。我们所了解和熟知的伦理理论、道德原则,聚焦和解决的均是活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关切的是当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善和公正。然而,在当今的科技文明背景下,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物质繁荣的过程中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危机与挑战,已经逐渐影响到了未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经济决策、伦理思维、社会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后代人的幸福生活能否得以实现。基于此,一种突破横向人际伦理从而向纵向延伸的整体伦理思想,应当说是对当下社会现实深刻反思的一个必然结果。

所谓整体伦理指的是,以传统的整体论为思想渊源,以功利主义为思想启迪,以人权理念为论证依据,以代际传承为理论支撑,以整体行为为实现方式的一种调节现代人类与未来人类之间关系并关照其幸福的伦理观念。这样一种聚焦后代人福祉的整体伦理思想共有三种论证路径,即功利主义、人权思想和代际传承。这是一种整体伦理,它在理念上具有整体性特色,在行为上拥有一种整体性的结构。在如今的科技文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复杂、新颖的道德困境是个体伦理所无法解决的。与传统伦理学强调个体的行为力量相比,作为一种调节现世人类与未来人类之间行为规范的整体伦理,要求我们以一种整体性的行动模式来对未来人类的权益提供一种规范性、整合性的保障。

总之,整体性的价值取向与整体性的行为模式突破了横向人际关系的局限,将视野延伸到纵向的人际关系,并关注作为道德主体的现世人类与未来人类共同幸福的整体伦理的基本特征与风貌的完整体现。

注释

①Cesar Cuello Nieto. Toward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ideal of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1997, Vol.2, No.2, p.45.

②转引自叶侨健:《系统哲学探源——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新透视》,《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③[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序言,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页。

④转引自赵斌、张江:《整体论与生态系统思想的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年第5期。

⑤Juergen Simon. the Holistic Ethics of Sustainability. in Food Security and Food Safet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ry. Springer, Singapore, 2015, p.267.

⑥[英]邊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58页。

⑦Thomas Hurk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at do we owe to future generations? Spanish. Unasylva. Vol.187, 1996, p.38.

⑧甘绍平:《代际义务的论证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⑨Kimberly S. Engels. Bad Faith, Authenticity, and Responsibiliti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A Sartrean Approach, Environmental Ethics, 2014, Vol. 36, p.468.

⑩ 甘绍平:《伦理学的当代建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第283页。

B11B12Manuel G.Velasquez. Business Ethics Concepts and Cases(Seventh Edition).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12, p.74.

B13Thomas Robert Malthus.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The Seventh Edition), Ballantyne and Company Edinburgh, 1872, p.3.

B14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p.30.

B15[法]孔多赛:《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何兆武、何冰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页。

B16The Globethics.n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une 2018. https://www.globethics.net/-/network-overview-2018-living-ethics-the-holistic-approach.

责任编辑:思 齐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
论波普尔的“消极功利主义”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功利主义视角下政工干部道德行为辨析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
密尔功利主义与大学生“功利现象”
功利主义是一种“平等主义”的学说吗?
从功利主义看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