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线损目标的输配电技术创新策略

2020-06-19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市垦利区供电公司孙学军

电力设备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线损监测技术配电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市垦利区供电公司 孙学军

1 产生线损的原因

目前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包括:

电网配置不合理。主要是由于变电所与变电站等电力基础设备在实际使用中设置不完善、不合理,导致在具体设置、配置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引导,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严重浪费了电能的提供。还因为存在大量的迂回电路,并且各线路架的跨度比较大,线路较为复杂,距离比较远等,导致出现过多线损。针对高压架空交流线路来说,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表示为△PL、△QL,公式中的ro指的是相导线电阻,t指的是线路具体运行时间,WH指的是每个月使用的有功电量,UH指的是额定线电压[1]:

管理水平比较低。我国缺乏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管理人员,原本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知识较为陈旧,无法保证现代化配电网自动化操作顺利的开展。另外因为现代化系统的运行时间短,其中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完善,导致出现配电网等问题,使配电自动化无法正常的工作,对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造成了影响;缺乏线路架设高质量标准。部分企业为了节约电网配置降低配置成本,无法以合格线路进行分析与管理,导致导线在使用过程中的出厂标准比较低,出现大质量安全隐患和制约问题,提高了出现火灾等安全事故几率;电力负荷运转均衡性不足。不同地区居民对于电力需求也各有不同,要求合理配置电力资源。但技术人员对此问题并不重视,无法对部分电力需求比较小的地方缺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浪费了电力资源,导致出现电力负荷均衡性不足的问题[2]。

2 输配电的原则及输配电技术的创新策略

经济可靠性。社会需求为电能输配的基础,但是也要重视社会的实际需求,降低资本浪费,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现代经济发展迅速,对于电能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以此扩大了电力输配压力。所以,企业只有在电力输配过程中才能够保证输配电的质量,避免出现电力事故。只有电力企业重视安全性,才能够降低财产受损与人员受伤等破坏性的事故出现几率[3];对电力质量保证。在用电人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用电质量在不断降低。用电压力不断增加,只有良好的电力质量才能够提高安全性,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以此,企业良好供电质量能够保证用户的用电质量和安全性,并且也是企业发展基础;环保性。环境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电力输配为资源使用的过程,磁场和电流会增加环境负担,所以要求电力输配节能减排,增加电力的利用率,使生态环境压力得到降低[4]。

完善监测制度。在实时监测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与创新促进了输电线路监测技术的发展,如应用导线温度监测技术、线路偷盗监测技术、绝缘子污秽状态监测技术等。但我们并不满足目前水平,要充分使用先进技术与设计,有效改善监测制度,从而使监测制度的覆盖范围更加的全面。在输电线路监测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元素的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并且发出灾害信息并及时修复故障,提高供电可靠性[5]。

合理分配变电站分布点。在创建电力系统过程中变电站的布局不合理,分布比较集中,导致出现线损情况。所以要重视变电站的布局,增加变电站的布点,缩短变电站供电半径。尤其是在大用电量与用户集中地区。加大变电站的建设力度能够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质量,降低线损情况和电能浪费,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另外要以实际情况改善变电站电网的设施的配置,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并降低线损。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配电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完善了监测技术水平,输电线路整体状态也有所改善,如绝缘子污秽监测、线路覆冰监测等,使检修人员能够及时处理电路问题,避免因为绝缘子不注意清洁降低绝缘效果。另外,实现温度监测、线路偷盗等情况的监测,从而降低电路线损,避免出现窃电、偷电的情况。使监测的温度、线路等指标作为判断偷盗电行为的标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水平,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络,从而实时收集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保证应用互联网的效果与水平。配电网络还具有自愈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配电线路中故障问题,降低对于用户的影响,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6]。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发展,通过检测技术使输电线路的建设水平得到提高。线路覆冰技术使用的线路监测技术在线路防盗监测过程中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保证线损的损耗,从而提高线路运输安全性。另外,利用先进的监测与诊断技术创建完善的输电线路,对系统实时的检测。对故障信息快速精准的定位,从而提高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电网系统管理的改革。在电力资源供应过程中,电网管理水平对于电力系统运行具有一定影响,所以要使电网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要做到两点:实现与时俱进管理。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所以要以实际发展形势实现改革,使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发展形势,也能够调整管理机制,利用机制约束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从而降低电网的线损情况,提高电力资源的使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加强管理力度降低偷电漏电的情况的出现几率,从而降低电损情况[7]。

3 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的措施

进行线损分析。在此过程中重点分析出现线损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实现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线损统计明确电网漏电中不合理的情况,制定针对性对策。对比历史和现实数据,及时发现偷窃电情况,从而降低电力企业损失。

创建完善指标管理体系。线损为供电企业主要考核指标,对电能质量高低与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所以供电企业要利用科技创新方式有效的控制线损。在处理供电企业线损中,定期的分析线损情况从而提高自身的营销管理能力。只有加强线损的管理质量与水平才能避免线损情况的出现。在管理线路损耗的过程中,重点为创建完善供电所线损的管理指标体系,实现区域所有电力网的协调统筹,合理调配不同线路的台区考核指标,以此加强考核指标。科学管理岗位责任人,有效落实指标,加强考核管理,提高线损管理时效性。

实施线损分级管理制度。为了能够提高线损的管理效率,电网结构使线损划分成为不同等级的网络线损、售电线损,从而对线损有效管理,网络线损指的是全局购电关口表与各变电所直馈线。

合理分配变电站。在创建变电站过程中因为不合理的布局会导致出现线损,要进一步加强变电站布局管理,从而降低变电站布点,缩短变电站供电半径,利用大电量与用户集中区域增加变电站布点,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变电站线路传输效果[8]。

猜你喜欢

线损监测技术配电
浅谈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
汽车胎压监测技术探讨
基于北斗的高压输电杆塔智能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能采集及线损的影响分析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能采集及线损的影响
探讨配电线路故障的快速切除与隔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