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书的方法

2020-06-18沈尹默

老年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手脑沈尹默行草

□沈尹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老话是极其有道理的。书写时,必须先把笔安排好,紫毫、狼毫、羊毫或者兼毫,都可根据各人的方便和喜爱来选择。不管是哪种笔,也不管用来写大字还是写小字,都需先用清水洗通。整个笔头洗通后,即刻用软纸把毫内的水分顺毫挤擦干净,使笔头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然后入墨使用。用毕后,仍须用清水将墨汁洗净、擦干。这样做,不但下次用时方便,而且不伤笔毫,经久耐用。

《李玄靖碑》拓片(局部)唐.颜真卿

我们常听说“笔酣墨饱”,如果笔不通开,要实现这一点恐怕是十分困难的。墨饱了笔才能“酣”,“酣”就是调达通畅,一致和合;笔毫没有一根不是相互联系而又根根离开着的,因而它是活的。当我们用合法的指腕来运用这样的工具,将笔锋稳而准地放在纸上每一点画中时,副毫自然而然地平铺,墨是聚积起来的,就不会溢出毫外,也便没有了涨墨的毛病。

不但如此,由于手腕不断地提按使转,墨色一定不会是“平”的,总会有微妙到目力所不能明辨的不同程度的深浅、强弱光彩呈现出来,字的笔画也便显得圆而立体,相互映带构成一幅有空间感的画面。这就是前人所说的“有笔有墨”。写字的墨,应该浓淡适宜。我认为与其过浓,毋宁淡一些的好,因为过浓了笔毫便欠灵活。字写得太肥,被人叫作“墨猪”。这是因为不会运用中锋,笔锋和副毫往往互相纠缠着,不能做到万毫齐力、平铺纸上,成了无笔之墨。

苏轼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不能庄语而辄放言,无足取也。”习书先从正楷学起,以便于练习好一点一画。点画用笔要先从横平竖直做起,譬如建房屋,必须先将横梁直柱搭得端正,然后墙壁窗门才好次第安排得齐整。横画落笔须直下,直画落笔须横下,这便是“直来横受,横来直受”的规矩。我们看鸟雀将要起飞,必定先将两翅收合一下,然后张开飞起;打拳的人,预备出拳伸臂时,必先将拳向后引至肋旁,然后再向前伸去,否则就使不出力量。欲左先右,欲下先上,一切点画行笔,皆须如此。

习字必先从临摹入手,但我不主张用薄纸或油纸蒙着字帖描写,也不主张用九宫格纸写字。因为临摹的方法,是为使初学者能够对照字帖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从着手。但是,若一味依傍着写,便会有碍于自运能力的发展;用九宫格纸写成了习惯,就会对着一张白纸发慌,写得不成章法。因此,最好是先将字帖的一点一画仔细地多看几遍,然后再下笔临写。起初要注意每一笔的起讫,每笔都有几分相像了,便可注意到它们的配搭。开始时必然会感到有些困难,但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心摹手追”的手脑并用期,便能渐渐地和原帖相接近。再过几时,便会把前代书家的笔势、笔意与自己的手脑动作不知不觉地融合起来,即使离开了字帖独立书写,也会有几分类似处,因为已经能够活用它的笔势和笔意了。

一般学书的人,总喜欢教人临欧阳询、虞世南的碑,我却不大赞同,认为那不是初学者可以临仿的。欧、虞二人在隋代已成名家,入唐都已60岁以后。现在留下的碑刻都是他们晚年极变化之妙的作品,往往长画与短画相间,长者不嫌有余,短者不觉不足,这非具有极其老练的手腕是无法做到的。故初学者是无从去领会的。初学必须取体势平正、笔画匀长的来学,方能入手。

“古之善书,往往不知笔法”。就学书的初期来说,这句话是可以理解的。正同音韵一样,四声清浊是不能为晋宋以前的文人所熟悉的,他们作文只求口吻调利而已。笔法不是某一个人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书家在书写的过程中发现的,经过彼此传授后成为一定的规律。讲到书家,那就得精通八法,无论是正楷还是行草,它的点画使转,处处皆须合法,不能丝毫苟且从事。我们只要看一看“二王”、欧、虞、褚、颜诸家遗留下来的作品,即可明白。

《微雨中赏月桂独酌》沈尹默

猜你喜欢

手脑沈尹默行草
陈海良《古人诗》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夺花总动员
本期“手脑互联网”答案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书法作品
“数珠”整合教学促学习真发生
踏莎行草忆饶公
沈尹默的独特“拜师”法
此公字很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