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念与突转—跟着马克·吐温学写作

2020-06-18吴书华张海淋

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乡人吐温魔鬼

吴书华/ 文 张海淋/ 图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以辛辣的讽刺见长,是美国批判主义文学奠基人。

马克·吐温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简称《跳蛙》)这个故事中讲述了美国卡县一个嗜赌如命的人训练了一只可以跳得很高的青蛙,他经常拿青蛙和人赌钱,几乎每次都赢。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外乡人,硬要和对方进行跳蛙比赛,为此还专为没有青蛙的外乡人去找青蛙。这个外乡人趁他外出找青蛙之际,往他的青蛙肚子里塞满了打鸟用的铁砂。他的青蛙跳不起来了,外乡人借此赢得了比赛和一大笔赌金。

在《跳蛙》这篇小说中,作家借助悬念和突转的手法,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滑稽形象—吉姆·斯迈雷,讽刺了他的愚笨、不通常理和盲目自信。描写视角独特,构思新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

值得关注的还有作家的叙述语言,《跳蛙》的美藏在对话的抑扬顿挫中,藏在流畅、优美而有力的叙事节奏中。大声朗读这个故事,你会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

名 家 经 典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节选)

马克· 吐温/ 文

喔,这个斯迈雷,养过捕鼠梗犬、小公鸡、公猫,诸如此类的东西,他会跟你赌个没完没了,不容你停下喘口气,甚至你没东西可赌的时候,他还是要跟你赌,他特别喜欢用训练过的动物和别人打赌。

【简单的介绍,突出斯迈雷嗜赌的性格特点,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有一天,他抓了只青蛙回家,说要好好驯一驯。于是有那么三个月,他什么事都不干,一心一意在后院教那只青蛙蹦高。别说,他还真把青蛙给驯出来了。只要他从后面点青蛙一下,那青蛙马上就像炸面圈似的在空中翻转—翻一个筋斗,要是起得好,也许能翻两个,然后稳稳当当四爪着地,跟猫一样。他也训练它捕蝇,没日没夜地练,练到最后,不论苍蝇飞出去多远,只要青蛙能瞅见,回回都逮得着。

【训练青蛙蹦高,实属滑稽可笑之举动,暗含着作家对赌徒斯迈雷的嘲讽。】

斯迈雷说,青蛙生性好学,学什么会什么—这话我信。怎么?我亲眼见过。有一次,他把丹尼尔·韦伯斯特放在这块地板上—那青蛙叫丹尼尔·韦伯斯特—大喊一声:“苍蝇,丹尼尔,苍蝇!”一眨眼的工夫,青蛙就噌地跳起来,把那柜台上的一只苍蝇吞下去了,然后一坨泥巴似的,吧嗒落到地上,拿后腿挠挠后脑勺,跟没事一样,好像不觉得自己比别的青蛙强到哪儿去。别看它有能耐,你找不到比它更朴实、更爽快的青蛙了。要论从平地规规矩矩往上跳,它能比你见过的任何青蛙都跳得高出一个身子。你得明白,平地起跳是它的拿手好戏。斯迈雷很以他的青蛙为荣;要说也是,那些见多识广的老江湖们都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么棒的青蛙。

【用老江湖们的话来证明斯迈雷训练出来的青蛙本领高强,为故事发展埋下伏笔,留下了悬念。】

一天,来了一位外乡人,他问斯迈雷:“你的盒子里面装的什么呀?”

斯迈雷回答说:“一只青蛙而已。”

外乡人捧着盒子,认真仔细地看了看,说道:“嗯,确实是只青蛙。不过这只青蛙有什么好呢?”

“这个嘛,”斯迈雷漫不经心地说,“它比卡拉维拉斯任何一只青蛙都跳得远。”这位外乡人再次端起盒子,仔细看了一会儿说:“我看不出这只青蛙跟其他青蛙相比有什么好的。”

斯迈雷说:“我愿意跟你打赌,我的这只青蛙可以比卡拉维拉斯任何一只青蛙都跳得远。”

那个人沉思了一会儿:“我不是当地人,也没有青蛙。如果我有一只青蛙的话,我愿意跟你打赌。”

斯迈雷听罢,说道:“没关系。你可以先帮我捧着盒子吗?我帮你去找一只。”

【斯迈雷与外乡人的对话颇耐人寻味,前者故作漫不经心,后者恰似偶然遇见。看似寻常的语言蕴藏着一股力量。】

那个人接过盒子,坐下等斯迈雷。他坐着的时候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想啊想。随后他把青蛙拿出了盒子,往青蛙的嘴巴里塞满了用来射杀小鸟的铁砂。然后他把青蛙放在了地上。

斯迈雷找到一只青蛙后,把青蛙交给那个人,两个人开始比赛。随着斯迈雷一声令下:“三二一,跳!”斯迈雷和那个人同时戳了青蛙一下。新捉来的青蛙一下子就跳了出去。丹尼尔只是做出弹跳的动作,但怎么都动不了。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在地面扎根的楼。斯迈雷惊愕不已,同时也很愤怒。但是他完全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外乡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往青蛙丹尼尔嘴里塞满铁砂的细节描写说明了一切。】

那个人拿了钱,起身离开了。当他就快走出门的时候,转过身留下了一句:“我实在看不出那只青蛙跟其他青蛙有什么不同。”

斯迈雷注视着他的丹尼尔许久,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当他拿起丹尼尔给它翻身的时候,他看到一大堆铁砂从青蛙嘴里蹦出来。

【答案揭晓,斯迈雷自取其辱,其内心必然充满了懊悔。】

点拨

马克·吐温不愧是小说大师,他擅长制造悬念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这个故事中,他塑造了嗜赌成性的角色斯迈雷,斯迈雷训练青蛙的目的就是为了和别人打赌。马克·吐温运用突转的手法写斯迈雷在与外乡人的打赌中意外地失败了,既讽刺了赌徒的贪婪与丑恶,也批判了尔虞我诈的社会现实。

学 生 仿 写

魔鬼鱼计划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六(2)班 陈卓然/ 文

年近六旬的甘比勒先生是切尔滕纳姆一带远近闻名的赌马人。所谓出名,是因为他将青春、精力和金币都无怨无悔地投入到赛马事业中。他充满活力、声音高昂、精明干练,黝黑的脸因为常年于马场奔波而更黑。他爱高谈阔论,与别人分享他的赌马经,虽然过去的30年来输多赢少,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听他的高谈阔论,因为着实有趣。

【开篇以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赌马人甘比勒先生,突出他喜欢“高谈阔论”的特点。】

“噢,我亲爱的伍德先生,你绝对想不到那匹叫做‘魔鬼鱼’的马有多棒!”看,甘比勒先生正在兴致勃勃地向一位留着八字胡的绅士介绍他看好的“新星”—一匹名为“魔鬼鱼”的4岁纯血公马,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通体乌黑,唯有四蹄皆白。按理说马的主人会给它取个“踏雪寻梅”这样诗意的名字,但是它在赛场上风格飘逸,神出鬼没,所以颇有魔鬼鱼的风范。

【紧扣“高谈阔论”的特点来写甘比勒先生,凸显“魔鬼鱼”的非同一般。】

作为30年赌马的“老江湖”,今年开始,甘比勒先生在持续关注“魔鬼鱼”的表现,每一场比赛,他都站在场边驻足沉思。“魔鬼鱼”18场中9胜9负,其中3场负于称霸切尔滕纳姆马场25连胜的6岁赛马“传奇”,另外6场负于风头正劲的“武神”。

无论从胜率还是从规律来说,老江湖甘比勒都相当看好“魔鬼鱼”,因为它精力充沛、正值壮年。

【用“魔鬼鱼”的实战成绩来证明甘比勒精于计算,眼光独到。语言简洁、传神。】

“嗨!甘比勒先生。”丽兹夫人走出马车。

“下个月的大赛,有什么推荐吗?”夫人圆润的脸上带着狡黠的神情,直截了当地问。

“噢。当然有!”甘比勒先生激动得唾沫星子横飞,“是一匹叫‘魔鬼鱼’的纯血统黑马。”他眼中闪过一丝骄傲,“我分析了‘魔鬼鱼’过往的赛绩,发现它只输给过‘传奇’与‘武神’。但是‘传奇’6岁了,状态下滑;而‘武神’初出茅庐,还不够稳健。谁有可能夺冠呢?”他故意顿了顿,“那就一定是‘魔鬼鱼’了。”

【精于投资的丽兹夫人与精于赌马的甘比勒先生相遇,富于戏剧性。甘比勒先生对“魔鬼鱼”精到的分析令人对赛事产生无限遐想,悬念由此产生。】

甘比勒先生压低了声调,向四处望了望,确定没有人后,才神秘兮兮地开口:“夫人,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是因为这么多年你我之间的信任,你不要告诉别人。”

“当然,你快说。”丽兹夫人故作矜持,话语中却透出着急。

“其实,我准备在这场比赛中给‘魔鬼鱼’下注……1000英镑。”

“什么?这么多!”丽兹夫人惊诧地挑起了柳叶眉,身为上流名媛的她都吃了一惊。

“夫人,您可千万别说出去啊,这可是我甘比勒全部的家当了。”丽兹夫人点了点头,甘比勒先生说完舒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夸张的表情、精练的对话与神秘的气氛,让人对甘比勒先生预言的赛事充满了期待。】

不过,丽兹夫人没有保守秘密。

不久,切尔滕纳姆一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大赛的日子到了。可想而知,大家都将注下在“魔鬼鱼”身上,丽兹夫人更是下了血本。

甘比勒先生准时出现在看台上,还哼着小曲。“他可是在‘魔鬼鱼’身上下了1000英镑的巨额赌注呢,看起来丝毫不紧张,不愧是高手!”人们嘀咕着。

“魔鬼鱼”在场边蹭着蹄子,一双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气场甚至压过了身旁的“传奇”。几万名观众的目光凝聚在“魔鬼鱼”身上。

【“秘密”被扩散,“魔鬼鱼”成为众矢之的。甘比勒先生哼着小曲的细节描写堪称经典。故事始终充满了悬念。】

“砰”的一声,随即一抹流动的黑色冲了出去,轻轻松松把“传奇”甩在身后。“传奇”在一旁喘着粗气,紧随其后,但仿佛已力不从心。“魔鬼鱼”一路领先,把其他赛马甩出好几个马身。“太棒了!看来结局已定。”人们纷纷开始议论,“冠军就是‘魔鬼鱼’啦!” 甘比勒先生在座位上微笑不语。

【“魔鬼鱼”一路领先,果然不负众望。细节描写凸显甘比勒先生城府很深。】

可就在这时,一个身影逼近了“魔鬼鱼”。它继而与“魔鬼鱼”肩并着肩,甚至可以感受到两匹马儿互相呼出的热气。就在越过终点线的刹那,它忽然猛一发力,脖子上的鬃毛擦着“魔鬼鱼”的鼻尖。它超过去了,仅领先“魔鬼鱼”一个马头的距离,居然是“传奇”!

【情节突转,“传奇”超越“魔鬼鱼”,夺得比赛胜利。】

投 注“ 魔 鬼 鱼” 的 人们愤怒至极,疯狂地冲向甘比勒先生,但没等大家碰到他,他就从座椅上跳了起来,仿佛座椅通了电。

“不!”甘比勒先生咆哮着,眼珠瞪得浑圆,大颗大颗的泪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不!这,这不可能!”他把自己的衬衣撕得粉碎,最后颓然瘫坐在地板上。

人们围在他周围,心情复杂地望着他,愤怒、鄙视、同情……甘比勒先生忽然跳起来,分开人群。两秒钟后,他消失在出口。

【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表现投注失败的人们复杂的心理,以及甘比勒先生的失态。】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在切尔滕纳姆见过甘比勒先生。这件事慢慢被淡忘,切尔滕纳姆也恢复了平日的样子。

【过渡简短有力。甘比勒先生玩“失踪”以躲避人们对他的怨恨。时间医治了人们的创伤。】

几个月后。

丽兹夫人走进伦敦最高级的海德酒店。在酒店奢华的一角,她赫然发现了甘比勒先生的身影。他衣着光鲜,从容不迫,俨然一副智慧且富有的样子。

夫人震惊了,马上利用了自己超强的社交手段查到了甘比勒先生在赛马当天的投注记录。

上面清晰地写着:甘比勒先生,投注“魔鬼鱼”,1000英镑;投注“传奇”,5000英镑。

【伦敦高档酒店的“偶遇”,让丽兹夫人最终揭开了故事的谜底。由此可知甘比勒先生的贪婪与狡诈。】

点评

小作者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悬念与突转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个看似有趣、实则利欲熏心的赌马人甘比勒先生,让他在“高谈阔论”与“神秘兮兮”中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布局”—散布“‘魔鬼鱼’将要夺冠”的小道消息,让人们投注了大量的金钱在“魔鬼鱼”身上。最终,“传奇”获胜,“魔鬼鱼”落败,他以出色的“表演”赢得财富。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人物对话简洁、有力,凸显了甘比勒先生的贪婪与狡诈。

总评

马克·吐温的小说始终充满了戏剧的效果,在《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这一小说中,作家运用抑扬顿挫的对话,简洁、明快的叙事节奏,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滑稽形象—吉姆·斯迈雷,让读者在嘲笑他的单纯、痴迷、愚笨、不通常理和盲目自信等弱点的同时,也发出会心的一笑。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来看,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对美国的人文观念造成了极大冲击,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开始腐蚀美国,人们为了利益而变得虚伪狡诈,寡廉鲜耻。马克·吐温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社会问题,并用幽默的笔触对美国现实进行无情地批判,他尖锐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黑暗以及人性的沦丧,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陈卓然同学借鉴了马克·吐温的写法,灵活运用了悬念与突转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利欲熏心而又狡诈、善变的甘比勒先生,他在赛马场上完成了精彩的表演后,蜕变为入住伦敦高级酒店的成功人士。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与精彩绝伦的对话,让甘比勒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对小作者出色的文笔发出由衷的赞叹。故事的发生地是虚构的,但是故事所塑造的人物是真实的,通过这样的人物刻画,作者批判了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想,以及因此而腐蚀与扭曲的人性。

猜你喜欢

外乡人吐温魔鬼
魔鬼也温柔
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魔鬼鱼,翻啊翻
令人生畏的“魔鬼鱼”
魔鬼鱼
王子与贫儿(上)
孝 猴
孝猴
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