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分析与对比

2020-06-18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之江标准化智库

条码与信息系统 2020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英国质量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之江标准化智库) 丁 炜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涉及两个概念:跟踪与溯源。“溯源(Tracing)”的标准定义:通过记录的标识对具体实体的历史、应用或位置进行回溯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能力,即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历、用途和位置的能力。“跟踪(Tracking)”的定义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用一句话来概括——对一个产品而言做到了“来源可追寻,去向可跟踪”就是实现了产品可追溯性。追溯原则如下:

•每个追溯项目能够“向上一步,向下一步”鉴别直接来源与直接接收者;

•采用行业标准和唯一标识保证可追溯项目的一致;

•每个参与方采集、记录、储存并分享最少的追溯信息;

•全供应链追溯需要内部追溯与外部追溯的互补实施。

食品安全问题是政府关心的民生大事,食品安全追溯工作是我国从法律到政策等层面提出的重点解决方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学习和调研交流,对英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追溯工作做了深入的了解;对重点行业协会管理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翻译和初步解读,并在职能分工、规定对照、品牌与消费和技术应用等四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追溯管理与综合管理、技术应用和人文建设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国内外追溯政策现状

国外的追溯政策

食品安全追溯的政策和技术法规最早起源于欧洲,也就二十多年的时间。欧盟的农产品追溯体系最初是为应对疯牛病于1997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在2000年1月发布的《食品安全白皮书》中,首次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纳入食品安全体系。美国是从“生物反恐”的角度把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于2002年通过《公共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应对法》,提出“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风险管理”,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建立可追溯体系。

国内的追溯政策

我国历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和整体产品质量提升问题,在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以纲领性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了“溯源”的要求,在“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章节中明确了“搭建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行业质量信用建设”,同时在“推进质量信息化建设”中,提出了“运用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物品编码和组织机构代码等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加强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信息的采集、追踪、分析和处理,提高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同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更加细化了对食品质量追溯的要求。首先在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中,首次明确了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中将“食品安全可追溯”列入重点;其次,细化了“食品生产过程控制体系”,特别明确了“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管理系统,统筹规划各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统一追溯编码要求,保证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确立了国家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包括明确重点产品和平台的建立,强调了对乳品、酒类、保健食品和生鲜农产品四大追溯系统的建设。

英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

通过考察,英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相关内容主要涉及牲畜及乳制品类的农牧产品;其中包括有关食品安全的认证、追溯管理要求,追溯统一编码,以及英国政府部门、地方政府、相关协会和农场主等各自的职责。通过在纽卡斯尔大学授课学习(包括请当地政府监管部门人员讲解)、当地市场实地参观(相当于国内的农贸市场),对英国实施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有了基本的了解。

基本情况概述

当前,英国的农产品是处于自给自足状态,农产品、食品等产品的进出口量基本相抵;2016年英国的农产品和食品总产值为1090亿英镑,占国民生产总值(GVA)的6.6%。英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国家政府部门是由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Food&Rural Affairs)负责,地方上由当地的贸易委员会负责监管;行业协会负责对农场主进行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培训指导,并具体承担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及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

英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回顾和措施

1990年席卷欧洲的“疯牛病”事件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主要问题是出在饲料添加剂,为此被宰杀的牛达440万头(类似因饲料添加剂造成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在中国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早在1990年前,位于苏格兰的阿佰丁市就发生过因食品质量问题造成200多人集体腹泻的事件;之后有2013年南威尔士市“注水鸡”事件、2013年的马肉假冒牛肉的“马肉事件”(此事涉及欧洲16国)和2015年的转基因坚果事件等。

为此,英国政府、当地政府和协会采取的措施是对农产品通过质量和安全认证方式进行管理,重点对动物性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其中,对牛、羊等英国家庭主要的肉食进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性管理,做到“Farmto Fork”(农场到叉子)全程监管,其溯源信息进入“国家牲畜管理数据库”。主要依据的法规是欧盟技术指令:Regulation(EC)178/2002和Regulation(EC)853/2004。

农业相关协会开展工作概述

红色拖拉机(www.redtractorassurance.org.uk)是一个在英国家喻户晓的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民间组织,是得到政府金融支持可进行营利活动的协会,以落实食品保证计划、保证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卫生和环境保护等为目标。

该组织在认证追溯工作中以品牌推广作为抓手,与当地的消费文化结合,具有明显的英国式特点。其中,在品牌使用中,对通过认证的服务对象(农场、农户)生产的产品包装上使用双LOGO——认证标志(红色拖拉机)+米字旗标志(英国国旗,产品必须是本土产的),并对标志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在品牌推广延续方面有先进的理念,主要包括质量、内涵和文化;具体措施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主体内容包括品牌想实现和应包括的内容:愿景、目标价值和文化内涵;

2)消费者意愿;

3)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企业与消费者);

4)品牌影响的扩大;

5)让消费者直观和明确地获知信息(做到想法与需求一致)。

在实施认证和追溯方面,协会还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这些标准通过技术咨询所编写和修订并与客户、农民代表进行协商(组织是TACs委员会),实现更广泛的行业确保标准的实用和准确性。最后做到根据重要食品可追溯性不断增长需求,提高消费者对畜牧业生产中动物安全感,并提供有意义的、可信的农场保证。协会还向培育成员发放“红色拖拉机保证计划工作”小册子,它详细说明了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计划规则,该手册还包括红色拖拉机制定的牛肉和羊肉的标准。

手册规定了牛和羊从出生后的双耳标RFID标签管理到在养殖、跨地区转运中“护照”(牲畜专用的PASSPORT),宰杀、以及保证销售的方式等,如图1所示。其中部分要求规定摘录如下:

图1 牛羊双RFID耳标和“护照”

1.必须识别牛,并保存记录以保持可追溯性:

(1)在出生后20天内,牛应被加上双标签(RFID射频标签);如果是乳牛,在出生后36个小时内加第一个标签。并要求都拥有英国“护照”;

(2)出生、死亡和迁徙记录在最新的牧群记录中,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国家数据库(例如:BCMS——出生后27天,死亡后7天,被迁移后3天);

(3)进口牲畜应被标记并按照立法记录。

2.必须识别绵羊并记录它们,以保持可追溯性:

(4)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批准的方法识别绵羊;

(5)持有的登记簿(纸或电子)保持最新及有封面;

(6)保存细节记录包括标签替换、移动、死亡、年度盘点(每年12月1日举行)、出生的绵羊个体记录或法律规定的身份等;

(7)在移动的3天内,报告(纸或电子)的羊群运动;

(8)记录文档保存3年。

对照分析

英国的农产品(食品)追溯工作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特别是在品牌宣传、严格的法规制度实施、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经营者及消费者强烈的质量安全品牌意识方面。虽然英国在农产品追溯方面也不够完善,如定量包装农产品上的包装标识信息不够统一(有部分无条码,有部分采用“店内码”),追溯体系认证未采用国际统一的认证方式和标准(相比较,东南亚、南美在此方面做得要比欧洲好),但由于英国的国情(全民质量诚信意识、严格的法律——无封顶罚款)决定了整体的成效。通过对问题针对性的交流,对英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及管理情况有了基本了解,现对照分析如下:

政府重视“欧洲一体化”各方分工定位明确

虽然英国已经“脱欧”,但英国在标准化方面与欧盟和总部在欧洲的ISO组织沟通密切,步调一致,统一执行欧盟的相关技术法规。英国政府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之间分工明确,政府制定规则实施监督,但在监督中以全民监督为重,政府只是扮演“小政府”的角色;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只实施调查取证,案件将由检察院与法院处理,罚款实施无上限;大量食品安全与追溯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具体工作由行业协会操办。

管理要求简单明了具体实施工作可操作性强

对照追溯要求,与我国的标准对照,英国的标准不是面面俱到,但在具体细节方面规定得非常详尽并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追溯标准与英国标准对照

对照英国在乳制品、牛羊肉追溯管理中的协会(行业)标准,虽然大的要素为14项(就管理及技术要求方面的覆盖面没有我们广,我们的国家标准也是依据国际标准来的,大要素为12项),但细分要求分别达到106项和85项,规定比较细致明确,让操作者对时间、地点、对象和要求一目了然。这样规定和操作,同样也能让监管部门全球监督。

注重品牌宣传,以消费者为重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品牌建设方面由来已久并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十几年来提出产品生产注重的需求导向方面也是西方国家提出来的;加上良好的国民素质、食品安全意识和全民参与意识(公民责任)以及英国偏好本国产品的意识,在依据品牌(包括认证标识)选择产品方面意识非常强。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对待产品制造商时也注重沟通和平衡,特别是对农产品生产商也是同样加强保护和扶持;不会因食品安全问题对企业或农场主提出过度要求和价格限制。

技术应用适度够用

当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在非常自豪地介绍RFID技术(射频技术)时,中国的RFID应用已远远超过英国。我们从来都不认为一项技术能解决某一领域的所有问题,在英国这个观点得到了印证;英国在食品追溯方面的技术应用做到“重点突出”和“适度够用”,如活体养殖动物管理上特别强调RFID应用与管理跟踪,但在零售环节,有些肉类包装甚至没有条码标识(更没有RFID),但还是必须有数字字母组合的追溯信息。因此,在追溯方面不仅需要标准、品牌、监督管理和技术,还有人文及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要做。

猜你喜欢

农产品英国质量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英国的环保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质量投诉超六成
农产品争奇斗艳
睡个好觉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