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低产林改造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2020-06-15邵华军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油茶产量

邵华军

摘 要 大部分油茶栽培地区普遍存在林地荒芜、管理粗放、品种混杂、树势衰退、产量低小和效益不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对团风县贾庙乡胡家山村的油茶林进行连续5年的改造试验,探究油茶低产林的生物学特性及产量。

关键词 油茶;低产林改造;生物学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58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茶科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栽培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寿命长且增产潜力大,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1]。近年來,国家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2]。因此,科学合理地改造油茶低产林是当前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湖北省团风县贾庙乡胡家山村地处北部山区,平均海拔209 m,平均气温17 ℃,年降雨量1 240 mm,全年无霜期263 d,土壤类型为黄棕壤,pH值在5.6~6.8,适合油茶生长,油茶历来也是当地群众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据2014年《团风县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全村油茶种植面积346.7 hm2,挂果面积240 hm2,年产茶油12 500 t,年产值165万元,素有“团风县油茶第一村”的美誉。试验林选取该村乱石窠一片立地条件、经营状况、树龄和密度与整体低产林油茶相同的地块,坡度15°,树龄35 a,密度900~1 500株/hm2,面积6.7 hm2。

1.2 样地布设

按照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分别在上、中、下坡位设置Ⅰ、Ⅱ、Ⅲ组,每组分设4种处理方式样地,不同组之间处理方式样地错开,每种改造措施设置12个样地,且样地之间间隔5 m,每块样地面积20 m×30 m,样地选择尽量避开林缘、山脊、山谷和道路。

1.3 试验方法

1.3.1 垦复

垦复按夏季穴垦并浅垦、冬季全垦并深垦、夏季穴垦并浅垦+冬季全垦并深垦3种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将没有经过垦复的样地作为对照组。冬季每2年一深挖,深度20~30 cm,翻大块、底朝天。夏季每年一浅锄,深度10~15 cm,同时注意,垦复做到树冠内浅外深;幼树浅,大壮树深;熟山浅,荒山深。

1.3.2 施肥

施肥同样也按3种处理方式进行,并将不施肥的样地作对照组。在每年采果后的冬季,沿树冠外沿挖深度20~30 cm的环状沟,以后逐年更换位置,并适当增加施肥沟深度和宽度,将茶壳、茶枯等有机肥和复合肥均匀撒于沟中并与底土拌匀再覆盖,有机肥为沤制的茶枯450 kg·hm-2、茶壳1 500 kg·hm-2,复合肥350 kg·hm-2。在每年春季抽梢发叶前和夏季春梢停止生长后,采取环状沟施肥。春季以氮肥为主,夏季以磷、钾肥为主,对应肥料和施肥量为尿素750 kg·hm-2、磷肥900 kg·hm-2,钾肥300 kg·hm-2,施肥可结合中耕抚育进行。

1.3.3 综合改造

在综合改造试验前,对各样地进行必要的清理除杂工作,及时清除上层的松、杉、枫等高大乔木,砍除下层灌木和缠绕的藤蔓,改善林分内卫生状况。综合改造设挖竹节沟(A)和抚育管理(B)2个因子,其中挖竹节沟为在林坡地沿等高线水平方向开挖,沟底宽50 cm,深40 cm,遇到油茶树留一个节,遇不到油茶树,则每10 m留一个节,上下沟距8~10 m;抚育管理按疏伐补植、整形修剪、更新复壮、垦复和施肥等处理方式组成4个平行组,同时设置1个只除杂为对照组,具体抚育方式见表1。

经过上述试验后,每年都对样地进行产量调查,然后利用计算机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改造后的低产油茶林,叶面指数和叶幕层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树体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树势生长旺盛。较改造前相比,新叶数增加21.34%~50.9%,新梢数增加19.63%~44.07%,新梢平均增加0.38%~8.81%,花芽数增加8.92%~42.3%。

2.2 油茶产量的影响

不同改造措施对油茶产量存在明显差异,相同改造措施、不同改造方式对油茶产量也存在差异。综合改造措施对油茶产量影响明显高于单一措施。对于垦复措施来说,冬挖+夏耕方式对油茶产量提高幅度大,比不垦复的增产69.95%,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而夏耕方式产量提高幅度较小,比不垦复的增产23.38%;对施肥措施来说,春季施肥产量提高幅度大,比不施肥增产60.17%,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而夏季施肥产量提高幅度小,比不施肥的增长36.69%;对综合改造措施来说,清杂+AB4处理方式,对油茶产量提高幅度大,比只清杂增产343.09%,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式,而清杂+AB1方式增长幅度小,比只清杂增长242.65%,不同改造措施对油茶产量的影响具体见表2。

3 结论

低产林油茶改造措施中,垦复、施肥、整形修剪等单一措施均能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综合运用不同改造措施则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值得在油茶生产中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刘力萍,李昌周.不同低产林改造技术对油茶产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9(5):63-66.

[2] 江奉珍.浅析凌云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及经济效益[J].农技服务,2017,34(21):27,2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油茶产量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