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关注科学课的课前与课尾

2020-06-15周绪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前科学课活动

周绪森

摘 要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在努力追求40分钟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瞻前顾后,关注课的两头。我们既不能忽视课前那些有价值的活动,也不能“走百步,行九十九步”,松懈课尾的活动。我们要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前活动,追求良好的开端;也要扎实有效地做好课尾活动,追求完美的结局。

关键词 科学课 课前 课尾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一节科学课只有40分钟,重视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然而,我们是否想过:在重视40分钟的课堂教学之余,也应该关注一节课的两头——课前与课尾。其实,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下课的铃声并不是一节课教学的起點与终点。

1不可忽视的课前

课前几分钟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可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开展一些有价值的活动。

(1)因地制宜,适应环境。如果你是第一次带领孩子到科学实验室去上课,或是第一次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那么学生的兴奋点、注意点都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吸引。作为教学活动,我们一定要引领学生尽快适应周围的教学环境。

(2)交流沟通,构建和谐。课前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一个很好的挈机。当学生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也便开始了。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也许就不会因学生迟到而大发雷霆,因为前面一节课的老师拖课了;你也不会因学生在上课时用科学书当扇子扇个不停而怒气冲冲,因为前面一节课学生刚刚进行了400米的长跑考试……在外借班上课的教师,更要注重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积极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介绍班级、介绍同学等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当然,我们也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如,有一位借班执教的教师,在组织学生介绍学生家乡的时候,一名学生介绍家乡的橘子很有名,老师说,“老师来自黄岩,黄岩的橘子也很有名,我今天带来一些,下课后让你们尝尝。”师生俩还互相拉钩“签订协议”。这位教师显然是有备而来,通过活动,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3)明确要求,强调规则。课前时间是教师明确并检查学习常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较好时机。我们可以检查了解学生的学前准备情况,如自带学具情况。我们可以进行组织教育,如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上课的常规。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检查四人小组的分工情况。因为在合作学习中,我们小组成员的分工往往采取轮换制。对于借班上课的教师而言,则更是要在课前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有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执教《热胀冷缩》前,教师问:“桌上有热水瓶,我们要注意什么?”

(4)渗透教学,润物无声。许多有经验的教师更重视课前教学渗透活动。因为,这种润物无声的渗透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所包含的内容也是十分广泛的。渗透学习知识。如有的渗透学习方法,如执教《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教师,先让学生30秒钟时间观察教师,接着让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最后,教师小结“这些都是从老师处观察得到的信息”。渗透学习思想。如《我们的小车》教学之前,通过播放《曹冲称象》,讨论并得出转换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转换的思想是这节课的一个“灵魂”,正是由于有课前活动的铺垫,教学中“重力转换为拉力”、“用垫圈的数量表示拉力的大小”等,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

2不能松懈的课尾

(1)遵守作息,按时下课。在现实中教师不可能分秒不差地随着下课铃声而结束教学。我们的问题是:下课铃响了以后,许多教师不能随机应变,灵活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物体的热胀冷缩》,在教师的总结声中,下课铃声打响了。这时如果下课应该是水到渠成。但这位教师并没有嘎然而止,又继续侃侃而谈:水在一定的温度的情况下,反而热缩冷胀,你们课后自己去研究。另外,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热胀冷缩的呢,你们去观察一下。虽然教师拖课的只是短短两句话,但这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

(2)教学内容,前呼照应。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忽视了前后教学的照应,有始无终,成了教学的败笔。如,《磁铁的磁性》一课。课始,教师以乒乓球游戏引入非常生动。教师说,等会儿这个乒乓球送给课堂上表现最好的同学。可结果呢,一直到下课,这乒乓球一直也没送出。我想:这不单单是教学的疏忽,更涉及教师个人的诚信问题,绝不是一件小事。

(3)拓展作业,力戒形式。一些教师只将课后拓展作为一个时髦的标签,布置拓展作业非常的随意,搞形式主义。我们要力戒形式,在布置拓展作业时做到以下两点:课后拓展作业应可以操作。课后拓展作业要及时反馈。

(4)学具整理,养成习惯。我们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养成在实验结束时自觉收拾、整理实验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的良好实验习惯。这既是实验操作的要求,也是教学工作实际的需要。如,一位执教《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的教师,这点就做得很好。教师在教授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就已经向学生明确,“放镜”是使用显微镜的最后一个步骤。课尾,教师就要求学生整理显微镜,放回切片,放回显微镜。

参考文献

[1] 华林.科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03).

[2] 张玉煅.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J].新课程(综合刊),2005(23).

猜你喜欢

课前科学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浅谈小学数学思想及其在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课前三分钟演讲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