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 例临床分析

2020-06-15修颖玲郭桑胡琰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死胎单核细胞李斯特

修颖玲 郭桑 胡琰洁

李斯特菌为革兰阳性短杆菌,属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李斯特菌共有六型,只有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类有致病作用,其常由食物污染所致,多见于夏末秋初。临床最常表现为伴有发热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妊娠期妇女感染李斯特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3 ~100 倍[1],孕妇菌血症可直接累及胎盘、羊水、宫腔,并且由于李斯特菌可穿透胎盘屏障,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结局,如流产、早产、胎死宫内等。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因此在临床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对改善母儿结局至关重要。本院近20 年李斯特菌母婴感染病例8 例,其中4 例为孕妇,4 例为新生儿。现将这8例病例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2019 年5 月在本院细菌培养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共8 例,孕妇4 例,新生儿4 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死胎1 例,孕周29 周,母儿均感染1 例,孕周30 周。孕妇早产3 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1.34 ~2.39 kg,其中新生儿感染李斯特菌1 例。新生儿4 例,均为早产儿,胎龄为29 ~34 周。

2 结果

2.1 孕妇产前及新生儿情况

4例孕妇均为孕晚期感染,孕周为29~33周,未合并胎膜早破,均否认不洁饮食史,均有发热症状,入院查血常规及CRP 均显著升高,其中一例伴头痛,宫腔分泌物培养或者血培养均阳性,三例孕妇使用单药(头孢美唑钠、头孢呋辛钠),孕妇死胎者症状较严重(反复高热),并使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死胎(例4)及母儿均感染者(例3)羊水III 度浑浊,胎盘病理均为绒毛膜炎。具体临床情况见表1。

2.2 感染新生儿孕母情况

4 例孕妇孕周为29 ~34 周,未合并胎膜早破,均否认不洁饮食史,仅一例入院前近期有发热病史,均因腹痛入院。入院时查血白细胞升高,均未行CRP检查,两例孕妇因剖宫产使用抗生素,分娩新生儿体质量1 340 ~1 670 g,其中两例送检胎盘病理均有绒毛膜炎。

3 讨论

我国临床医学将李斯特菌分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妊娠感染型以及新生儿败血症性肉芽肿型四种,而孕妇感染具有高危性[2]。胎儿和新生儿的感染预后很差,病死率高达25%~30%[3]。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较易发生于妊娠妇女,但临床症状较轻微,多数为非特异性的感染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且多为低热,其次为流感样症状,如头痛、寒战、咽痛、肌肉痛及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临床上很多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妇多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发热或带菌者。其中约2/3 的病例会出现上述这些症状或前驱症状,前驱症状是李斯特菌病正处于菌血症期的表现,并在3 ~7 天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绒毛膜羊膜炎,即该菌已进入孕妇血液并感染子宫和胎儿,最终可导致早产及分娩、感染性流产、胎儿宫内感染、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感染等不良结局[4]。本文中四例孕妇均有发热症状,其中三例为低热。而通过4 例感染新生儿孕母情况分析,李斯特菌感染早期症状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比如:低热、寒战、腹痛,部分伴有消化道症状,感染严重者可能出现高热、新生儿窒息,甚至死胎等可能。

目前孕妇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病的最常用诊断方法是根据血培养或胎盘细菌培养结果[5],阴道分泌物及脑脊液涂片培养也是可行的[6]。本文中2 例孕妇血培养阳性,两例宫颈分泌物培养阳性,新生儿感染病例中均为血培养阳性。明确孕妇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的诊断后,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目前李斯特菌感染的一线用药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常使用氨苄西林(静脉注射6 ~12 g/d)或阿莫西林(口服100 mg/kg/d),疗程至少为14 天或者持续使用至分娩前[7]。美国妇产科医师指南建议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二者一起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通常选用庆大霉素,使用剂量为5 mg/kg/d,疗程3 ~5 天[8]。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利奈唑胺等抗生素也用于LM 感染的治疗,但目前的临床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常规应用这些药物[9]。国内有文献报道,即使药敏结果提示LM对青霉素敏感,但对于危重、极危重病例,仍推荐使用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治疗[10]。本文四例孕妇刚就诊时,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未能及时联想到李斯特菌感染,故选择头孢美唑或者头孢呋辛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其中一例反复高热者,使用了美罗培南。原因是李斯特菌病临床上相对罕见,临床医师很少将其作为经验性药物选时需要重点覆盖的病原体进行考虑。这可能也与最终患者未能改变早产、死胎结局有关。

表1 4 例李斯特菌感染孕妇及新生儿临床特征分析

表2 4 例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和母亲临床特征分析

李斯特菌在4℃环境中依旧可以进行繁殖以及生存,同时此病菌均存在于绝大多数食物中,例如肉类、蛋类、海产品以及乳制品等。低温冷藏的即食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被认为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主要的传染源,曾引起多次世界范围的大流行[11-12]。食用火锅中加热不充分的被污染的肉类或蔬菜可能是孕妇感染LM 的重要途径之一[13]。预防李斯特菌感染应从源头入手,建议孕产妇、新生儿、老年人及免疫低下人群尽量避免食用肉类、乳及乳制品的即食冷藏食品,注意食品安全及加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临床工作者在接诊妊娠期发热患者的时候,无论其是否合并有典型胃肠道感染症状者,均应注意询问排查有无不洁饮食史,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毕竟预防仍然是控制李斯特菌病暴发的最佳方法,应重视在患者、临床医生、卫生保健人员和相关监管机构中的预防意识的建立与加强。

综上,李斯特菌病并不少见,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尤其对无明显感染征象,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应提高警惕,做好李斯特菌检测,同时注意预防早产,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出现。

猜你喜欢

死胎单核细胞李斯特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