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重压下的互联网医疗

2020-06-15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远程肺炎医疗

一张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医疗画卷,由医生、政府、医院、非政府组织与市场平台等多方共同发力、绘就而成。

在全国范围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来自不同规模医疗机构、不同专业的医生们在互联网诊疗空间中忙碌起来。

大年初三傍晚,湖南省某二级医院妇产科、全科主治医生张女士,正通过某互联网医疗平台接受零售药店端患者的问询,并为符合条件的复诊患者开具处方。

春节举家团圆的日子,张医生却独自在家。尽管所在医院未被纳为当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但因为分时段出入医院值班,为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张医生将小孩送到父母家照看,并与丈夫分开居住。也因此,在值班之外的时间,她保持了在该平台每天必出诊的频率,最多一天开具的处方量有近300张。当天晚上,张医生工作到深夜11点多;她向记者表示,去年春节网络问诊量相较平时也更多,但疫情之下,她更加理解患者用药、问诊之急切,“辛苦一点是值得的!”

1 疫情下,广二附院互联网医院复诊量再创新高。

时间稍微延后,2月7日,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心内科的主治医生石俊婷在朋友圈贴出数个二维码,并表示“愿意在线为患者解答心血管内科相关问题”。记者扫描二维码发现,那是她自己和科室同事在宝石花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的在线问诊页面入口。

2月7日,元宵节前一日,若非疫情,全国范围内各行业从业者应基本返岗就绪。同日,有肿瘤专家在媒体上呼吁,“疫情当前,不要让癌症患者‘雪上加霜’。”次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委会、浙江省抗癌学会等专家组织联合某肿瘤患者服务平台,展开了“疫情不结束、义诊不停止”的在线视频义诊活动。

来自全国知名医院的近百名肿瘤科专家陆续加入义诊队伍,据运营方2月16日介绍,有专家坚持每天在线4个小时,累计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了细致的指导意见;而根据专家的报名,平台已制定好3月份的排班表。

线下就医流程在重塑,同日,北京市出台了“二级以上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措施。就在前一日,某市属医院介入中心主任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由好大夫在线与人民日报客户端合作进行的线上义诊页面,以及他个人网上诊室的入口。

疫情重压下,一张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医疗画卷,由医生、政府、医院、非政府组织与商业平台等多方共同发力、绘就而成(图1)。

在实体机构抗疫为重的背景下,在各地防疫抗疫鼓励或强制“居家”“少外出”的氛围中,互联网医疗扛起重任,构筑起疫情期间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空间。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潘习龙向记者表示,在这场全民抗疫的大战中,互联网医疗减少等待时间,跨越时空,降低交叉感染等诸多优势体现出来,并且在诊疗数据、政府认可度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

市场化平台反应快、数据佳、认可度高

如果在2020年春节前疫情情报尚未拉响之时,您恰好入住在某连锁酒店,并正好下载了拥有预订、支付等功能的行程助手APP,那么在您被新冠肺炎相关新闻催促、考虑是不是该调整行程的同时,您打开该APP,在首页就能发现“微医在线问诊”功能已被添加。

点击功能键,页面即跳转至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呼吸中心”的在线问诊页面。

正是在春节前,1月20日,微医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特别行动指挥组,由微医集团创始人廖杰远统筹指挥,公司动员全部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于1月23日正式上线了“新冠肺炎实施救助平台”,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和就医指导服务,并在此平台上先后开辟了“心理援助专区”“中医药抗击疫情平台”“抗冠公益会诊平台”“便民门诊”专区。

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月9日20时,救助平台累计访问量达9585万人次,已累计动员全国25531医生,为全国患者提供义诊服务超114万人次,共发现1018例可疑病例,并在获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帮助其同当地疾控部门取得联系。

聚众发热,大平台效益持续发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上线后得到了全国各地政府和各类机构的积极响应。据微医互联网公司介绍,截至2月9日22时,571家第三方机构主动在机构平台中接入了微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为用户提供免费义诊服务。其中,政府类机构多达130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微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得到了天津市和黑龙江省、河南、河北和山东四省卫生健康委,以及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先后专门发文鼓励医生上线服务患者,并在当地官方平台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

致力于做三四线城市的“微医+好大夫+支付宝”,另一知名互联网医疗平台“微脉”在1月21日正式上线新冠肺炎“免费义诊”平台,至2月13日中午1点,服务人次接近80万,访问量达到4536万人次,当时页面显示的在线医生数量为5109名,累积加入的医生数约为2万名。

“微脉”品牌公关部向记者表示,疫情期间,除与疫情相关的病情咨询外,其他专科的咨询也是免费的(相关问询量一并计入上述总量当中),“微脉以及部分合作医院、地方的医师协会,大家在给线上出诊的医生发补贴。”

2月中旬,以互联网医疗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发布公报介绍,疫情期间,至2月11日,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

公报称,抗击疫情,平安好医生与包括武汉市、福建省、北京市、重庆市在内的56个省、市、地区政府的相关机构展开密切合作,提供新冠肺炎实时在线问诊服务,开通各省区市抗疫义诊专线,免费提供新冠肺炎咨询,疫情防护指导。

互联网医疗被细致认知 走向普及

大疫当前,在政府公共职能发挥中,与市场化机构的合作不失为高效之举。疫情期间,河北省沧州市卫生健康委发文,要求二级医院接入互联网问诊平台并安排医生网上出诊,其中就推荐了自2017年起与沧州市人民医院持续合作的“在水医方”互联网平台。

依托青岛与广州两家实体医院,在水医方互联网医院于2017年开始运营,其重要的业务终端是全国范围内的零售药店;2019年,平台还中标成为阿里健康及天猫医药馆的在线问诊服务商。

在水医方互联网医院CEO黎军强向记者介绍,2019年,在平台上注册、执业的医生达到300多名,大部分为全科、内科医生。疫情期间,这300多名医生组成团队实行24小时轮班制,日均接诊患者近万人次,开具处方量近4000张,“大年初一当天,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共接诊近万人次,通过与电商、物流商合作,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线上诊疗、电子处方与药品配送,极大方便了百姓的问诊与用药需求。”

特殊时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公司也确保各项政策的严格执行,并做好医务人员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黎军强还介绍,对于有接触史或疑似病人,他们的恐慌情绪更甚,因此平台推出了免费发热问诊咨询服务,并指导联系线下医院救治。

他同时也坦陈并总结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各流程中呈现出的问题:首先是医生短缺问题,此次疫情所有问诊需求中,60%左右由呼吸内科的专业医生接诊,内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相对短缺。其次是物流问题,部分地方封城,乡村封道不通,部分药品不能及时送到病人手中,影响了病人治疗。再次是公众的认知问题,有些病人诊断凭证不足,强制需要买药。平台出于安全原因,不能满足少数患者的要求,得不到患者的理解与认同。

长期关注互联网医疗,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就向记者表示,经过这次疫情,公众最大程度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诸多优势,但也更细致地认知了互联网医疗的流程、规制,“相信这次疫情是互联网医疗更加普及的一个契机!”

有自建互联网平台的实体医院发挥空间大

扎根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数十载,并保持宏观观察与研究,陈金雄在被记者问及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是否应该自建互联网平台时,他毫无犹豫给予了肯定回答,并表示这是自己一贯的观点。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开拓较早,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以下简称“邵医互联网医院”)在本次疫情中就有出色表现,并充分展示了互联网医院施展医院实力的空间有多大。1月21日以来,邵医互联网医院举措整理如图2所示。

前文有所提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月7日发文——《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就特别推荐了邵医互联网医院于2月5日上线的“智能辅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测”功能平台。

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医院与人工智能办公室负责人林辉向记者介绍,该自测平台上的问诊量表及判断逻辑是基于邵逸夫医院的医学专家对疫情症状的最新分析,通过医学推理引擎引导患者进行问诊,将常见的新冠肺炎的症状、流行病学史及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梳理,由机器大脑自动得出自诊结果,并第一时间提供给邵医健康云平台上的新冠肺炎人工专家咨询。

提高分诊效率的同时,“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这正是邵医互联网医院运营的初衷。2月12日电话采访中,林辉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邵医互联网医院每天的问诊量大约在9000人次,其中包含了各个专科的在线问诊与复诊量,他表示在疫情中,邵医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线上开方”功能是重点推介的,且运行一直良好,“线下物流没断,我们在线复诊、线上开方就维持着良好的秩序,患者的复诊、随访、用药调整都得到了保障。”

图2 邵医互联网医院举措整理

点击邵医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功能键,页面将内分泌、心血管内外、肿瘤科、五官科、妇科、骨科、疼痛、全科、皮肤与性病科等众多专科主任医师按咨询量进行了先后排序,缩略文字的医生介绍下方均标注了图文咨询、电话咨询与复诊的价格,其中图文咨询价格普遍在20~120元区间,电话咨询标价大致在20~200元之间,复诊随访价格则最高不过15元。有医生的图文介绍框下特别标注了“回复速度快”的标签。

林辉作为外科主任医师,他本人在邵医互联网医院设置的复诊价格只有1元。他向记者解释,“邵医互联网医院对院内医生线上出诊遵循自愿的原则,不同的咨询方式、价格标注均经医生与院方协商后设置,这在一定程度保证了医生的积极性。”

当然,疫情特殊时期,邵逸夫医院也行政动员医生进行线上咨询。根据浙江在线1月30日报道,邵医互联网医院年初一开通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免费问诊,医院全科医学科30位医生全员出动,短短几天,已累计为2000多人提供了线上免费咨询。

正如陈金雄所言,疫情正让互联网医疗线上功能尽可能地替代线下,其中线上复诊正强势替代线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相关负责人就告诉记者,1月30日是医院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鼠年第一个开诊日,当天下午全科医学科号源全部挂出。一名癫痫患者药吃完了但不敢来医院复诊,在家打开视频进行“在线复诊”后,开药续方问题得到解决。

医院党委书记刘世明曾向记者介绍,医院互联网医院2018年正式运行,由40个专科、近300名专家提供在线服务,与此同时,医院将互联网医院的两大功能——在线咨询(图文沟通、询问病情)与在线复诊(视频连线,开药续方)定期向公众介绍与普及,取得较好的认可度。互联网医院日均咨询患者500多人、接收咨询信息1000多条。

公众最大程度体会到互联网医疗的诸多优势,但也更细致地认知了互联网医疗的流程、规制,“相信这次疫情是互联网医疗更加普及的一个 契机!”

小程序、在线医保等让互联网医疗更可及

因支持微信小程序在线预约挂号、在线音视频问诊,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在扬州周边区域有着较好的普及度与认可度。与此同时,在线上,医生书写病历,开立处方,处方经药师审核通过后,患者可在线医保脱卡支付,既支持患者到院自取药品,也支持处方在线流转配送。尽可能地替代了线下流程,在该互联网医院,医生还可在线开立检查检验,患者支付后,由医院检查服务中心为患者线上预约,患者根据检查预约时间直接到医院检查,并可在线查询检查、检验报告。

尽管贴出公告“疫情期间暂不提供药品配送,不开立非必需的检查项目”,但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开通的24小时免费网上发热咨询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相关负责人如是评价并向记者表示,医院云门诊支持医院统一排班和医生自主排班。白天,医院要求医生在互联网医院云诊室,使用配置摄像头和耳麦的外网电脑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夜间,医生使用手机端互联网医院APP接诊患者。自2020年1月27日10:00至2月10日24:00,医院共为748例发热患者提供免费在线咨询服务。

医院还常规开设44个专科云门诊,注册医生约600名,在疫情期间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的确,战“疫”期间,百姓常规就医是医院需要面对的重要事项。十堰市人民医院就采取了常见病、多发病及复诊患者网上问诊;急危重症患者上门接送;加强院内防护;出具急诊证明等7大措施应对这一问题。医院自建互联网医院长期开辟官方公众号与社会化平台等多个入口,在疫情期间安排5名呼吸科、发热门诊的专业医生值班,1月25-29日数天时间内累计为3000多名患者提供咨询应答。

在抗疫最前线的武汉市,武汉协和医院1月25日在官方公众号的“在线问诊”版块开辟了发热咨询门诊。2月19日,记者访问页面发现,“发热门诊”线上接诊的医生近50名,接诊量超千的有2~3名医生,大部分医生咨询量在百位数。在61个细分专业的“开诊科室”列表中,与“发热门诊”并列第一行的还有儿科发热门诊、产科发热门诊和心理疏导专线,分别有6名、1名、19名医生在线出诊,产科发热门诊的累积接诊量为322次。

互联网、远程医疗让非常时期会诊更高效

比互联网医疗更早走入业内人士视线的远程医疗,在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加持下屡屡升级。互联网医疗的范畴内,疫情重压下,机构端与机构端的远程会诊呈现出怎样的景象呢?

2 河南省依托省远程医疗中心构筑起抗疫期间的远程指挥网。

3 疫情中,机构与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使得更多的疑难病例得到 确诊。

上文提到的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就响应省卫生健康委号召,搭建起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远程会诊平台。根据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远程会诊工作的通知》明确的流程要求,定点收治医院每天中午12点前向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提交需要会诊病人的会诊申请,并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上传相关资料,医政处有序安排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下午4点开始进行逐个会诊。

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远程中心对接扬州市7家定点收治医院,专家组正通过该平台在线查看患者相关资料,并在与定点医院管床医生进行音视频充分交流基础上,出具会诊报告,提供治疗建议。这极大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处置疫情能力,又提升了专家组会诊的效率。

在河南省,依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指挥中心设立了远程的会诊系统、指挥终端,同时联系着130家定点收治医院。

2月17日,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2月10-16日,该远程系统会诊了66家定点医院的病人,包括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达到300余例。

通过专家远程会诊,该省一病例经3次核酸测定最终确诊。郑大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教授张庆宪具体介绍,该患者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且两次病毒核酸测定都是阴性,但血常规数据与胸部CT影像指征存疑,专家会诊后,认为临床现象符合新冠肺炎变化,建议做第3次核酸测定,结果测定为阳性,最终确诊。

张庆宪表示,通过远程会诊,河南省比较有经验的尤其是呼吸方面经验的专家,可以帮助基层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分析病人相关临床资料。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鉴别出哪些病人病情是在逐渐加重的,并及时将这些病人转到上级市一级或者省一级的定点医院,防止和减少病人病情加重带来的危重和重型新冠肺炎病人的增多,从而提高有效防范能力。

经此一“疫”,相信更多的医生、机构以及公众对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更添亲近、拥抱的欲望,但业内人士提示,张开怀抱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冷静地思考与行动。比如有专家表示,远程医疗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到体制内医院进行连接,降低时间与协调性成本。

2003年夏,在回顾非典疫情后,陈金雄等专家曾撰文详述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必要性与方向,其中重点提到了建设数据仓库以及“向标准化与集成化方向发展”。近年来,着力打通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助力业务联动,国内知名的医疗大数据技术企业医渡云就向记者表示,疫情后,区域医疗体系内的信息联通和服务联通,包括远程医学、医技和用药协同、统一预约以及监管决策等多个维度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发力的重点。

猜你喜欢

远程肺炎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远程求助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远程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