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调研

2020-06-15翟新艳李德江

山东农机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邑县机手农机化

翟新艳 李德江

平邑县农机培训机构承担着全县农机驾驶人员、农机使用维修技术和农机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机培训的方式与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近日,针对平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平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平邑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西陲,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2个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06万,耕地面积87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机大县,全县拖拉机和配套机具分别达到了4.3万台、6.4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了74.7万千瓦,农机从业人员5.98万人,农机总值4.73亿元,农机经营总收入7.8亿元,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1.7%。平邑县农机校现有事业编制人员7名,拥有教练员5人、理论教员7人,管理人员2人,其中,工程师4名,高级工3名,均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拥有办公场所120平方米,学员档案室6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144平方米,硬化教练场地2000平方米,机具实习、实践场地1000平方米,教具库房300平方米。

二、平邑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措施与经验

(一)定期培训。以县农机化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校舍资源,采取印发资料、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把理论分析、案例教育、实物讲解与拖拉机驾驶培训等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每月举办1期新训驾驶员培训班,方便驾驶员灵活学习。2017年全县办班12期,新训驾驶员182人。

(二)分散教学。充分发挥各镇街农机管理员的作用,把各镇街农机站、农机合作社作为农机培训的课堂,根据农时节令,按计划和需求对农机手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特别是对机手进行秸秆切碎还田、土地深松、农机安全等业务知识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安全驾驶操作水平。

(三)借助现场演示会,短暂培训。近年来,多次与推广站、管理站等业务科室密切协作,先后召开金银花机械化采摘、大蒜机械化收获、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现场会,讲解机具性能和优点,对农民进行直观的、面对面的培训。

三、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组织困难。平邑县近几年的培训数量(新办证培训数)由2015年的518人到2019年只有90人,培训人数是逐年递减。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成为绝大多数人员主流,从事农机人员逐渐减少。二是农机手的认识程度不高。有的在购买了机械后,思想上产生了模糊认识,认为从事农田作业,或在个别时间上道路行驶,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不需要挂牌入户,也不愿意参加培训办理驾驶执照。有的机手认为参加学习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三是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有时在农忙季节,无视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二)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教学设备老化。目前,国家取消了农机收费项目,开展的农机教育培训活动变为了公益型服务,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没有专门的农机教育培训经费,无钱购买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直观的实物教具和挂图,导致了教学设备的配置更新不能正常进行,很难开展多元化的培训工作,培训质量也很难得到保障,制约了农机教育培训的提档升级。

(三)农机培训领域狭窄。平邑县的农机教育一直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初训和复训上,驾驶员从需要办理驾驶证的角度出发,驾驶员才愿意培训。其他的培训除非政府出资,否则其他培训业务因经费困难而无法开展,有时只能借助于现场会、演示会等活动对机手和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和新知识进行短暂培训。

(四)知识老化。教师队伍欠稳定,师资力量不够强,骨干教师少。对现有教师的集中培训、外出学习、教师竞赛活动开展较少,导致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机械掌握不够,面对新机具、新技术倍感知识的贫乏。

四、农机化学校发展的思路及对策探讨

(一)加强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农机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发放明白纸、宣传车宣传、专家讲座、召开农机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教育培训的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手上岗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对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及提高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适应形势,广开生源。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化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加快农机事业发展,农机事业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农机执法人员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从而增加培训数量。三是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多种类型的学习方式,尽量压缩培训时间,提高教学水平,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农机化学校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实训结合,或田间地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

(四)加强横向联合,拓宽教育培训范围。农机培训要与农机执法、推广工作密切配合,结合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农机执法人员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使广大机手都积极参加农机教育培训。同时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农机化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设备,进一步加大与农机生产企业、劳动部门、教育部门和农业部门联合办学的力度,拓宽农机教育的培训范围,争取承担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如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

(五)积极争取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在人员、资金、政策和舆论等方面的支持,购买先进教学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农机化学校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为教学提供保障。

总之,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平邑县机手农机化
听一线机手“吐槽”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机化统计工作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
浅谈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
平邑县高中学生学习疲劳情况的调查
平邑县初级中学乒乓球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寒风劲 收葱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