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自主绘画与创造性想象力培养浅谈

2020-06-12徐淑妙

读写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造美心灵

徐淑妙

摘 要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已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已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关键词心灵;创造美;理解和尊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031-02

“什么是有灵气的画?”幼儿天生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幼儿能自由地用笔来表达自已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即使具体形象画得不像,但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有趣动人,这种天赋存在的想象创作画就是灵气的画。在以前的绘画教学中,笔者发现为什么有的幼儿不喜欢画画?是因为教师不注意幼儿的心灵感受及所言所行,不尊重和理解幼儿的绘画成果,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通过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后,笔者领会了其艺术领域教学指导思想:每个幼儿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已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如何让这棵幼小心灵“创造美”的种子,能在绘画创作中开花结果,正是笔者要探究的艺术小课题。

一、鼓励幼儿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大胆想象独立创作自己的心灵感受画

幼儿绘画创作更需要的是有感而发,用心去发现美创造美。“孩子们充满了想象力”,“在他们的心中埋藏了很多经历和回忆”,画面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经验的认知。幼儿心灵感受所创作的画都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创作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在绘画教学活动中,笔者总是抛给幼儿一个“绘画主题”或讲述生活中的片断故事,引起幼儿悬念或让幼儿说说自已的所见所闻、身边的故事,激发幼儿心灵感应,给幼儿想象创作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有认知经验担升审美体验。

案例主题画:我的家园(创作者:陈柏然)

幼儿画景:黑呼呼的花、树木、椅子。烧焦的人和兔子。黑呼呼的背景线条。

心灵话语:我的家园着火了。因为哥哥放烟花放太多了,让树木着火了。突然刮了一阵大风,把花、椅子、哥哥、兔子都烧焦了。我的家变成黑呼呼了。幼儿为什么要用黑色彩来绘画?是生活经验让幼儿心灵产生创作效应,感受到发生“火灾”时的情景,通过绘画表达自已的独特想法。然而当他把画拿给我看时,谢松峰小朋友不懈地说了一句话:“你画得太难看了,全部都是黑呼呼的,人都变成黑人”。陈柏然小朋友一听,表情十分的气馁,两眼泪汪汪,双手不停地揉着那张画。

这是幼儿生活经验与心灵活动相结合的情景画。如果教师只从线条和涂色来理解幼儿作品画,不尊重幼儿内心想法,就会伤到幼儿的创作灵感。于是笔者赶紧抢过孩子的画告诉他:“我觉得你画得很好,只是还没画完呀。我的家园着火了该怎么办?怎么救兔子和哥哥?”笔者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大胆地继续作画,孩子很乐意地添画了许许多多的水管,还告诉我是消防员来灭火了,哥哥和兔子没受伤,只是被烟熏黑了脸。笔者再次点燃幼儿绘画创作的激情,让幼儿尝试丰富的认知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体验。

二、培养幼儿丰富的心理情感,提升幼儿创造性想象力的绘画激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的指导思想: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已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积极的情感更能促使儿童大胆用色、大胆表现及发展想象创造力。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

案例一自创画:我最爱的吴老师(创作者:吴可钒)

心灵画景:一个女孩子戴一副眼镜、扎一束头发别个蝴蝶夹子,身上穿着紫色长裙,脚上穿着大小不一的黑色長靴,右手提着袋子,左手拿着椅子。

心灵话语:吴老师要去海边沙滩上晒太阳。她一手提着袋子,袋子是用来装东西的,里面装着饮料还有其它用品。另一手拿着一把变形椅子,不用时它会变成扁椅子,可以收起来,带起来方便。右边太阳在发光,这样吴老师就不会冷了。吴可钒幼儿的每一次自创画,都有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他用自已的审美观刻画出吴老师生动的形象,把自已的生活认知经验大胆地创作出来,笔者能体会到孩子对吴老师的敬爱情感。孩子重复两次指着画中的太阳告诉笔者:“老师你看你看,太阳在这儿发光,有阳光吴老师就不怕冷了。”

虽然画面中出现一些“不完美”的画面(椅子线条较简单、形象不明显、人物画上的两只脚大小不均匀),但这是幼儿绘画自由表现的一个牲点,是一幅反映幼儿心理成长的人物画。既集中于描绘人物的基本特征,又从穿着打扮、大小形状、左右方位感受,描绘“我心中的吴老师”的特殊形象,表达了孩子真爱吴老师的诚挚情感。而“不完美”的基线画面,恰恰表现出幼儿艺术创造的简洁性特点。因此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自发创作和创造美,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创作能力及艺术情感。

案例二自创画:过新年挂灯笼(创作者:陈彦冰)

心灵画景:一幢四层楼高的房子(三角图形构画),每层都挂上红灯笼,楼房旁边站立一个跟房子一样高的小女孩(圆形的头部、三角形身体、两条竖线代表长腿)。右边还有一个矮个子的小女孩。画面背景充满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心灵话语:我画的是过新年挂灯笼。这个高个子的是我姐姐,房子太高了,要把灯笼挂在房子上,姐姐够不着,我给姐姐画上两条长长的腿,好让姐姐可以弯腰提灯笼,也可以站起来挂灯笼,我在旁边帮姐姐拿灯笼让她挂。

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却蕴藏着孩子不简单的心灵创作感受。孩子们在绘画中感受到自然美、感受到人造物美、极大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如果用成人的眼光及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这幅画,它是一幅很“不完美”“不规范”的画。用简单的线条描绘人物、建筑,这是幼儿的“图像阶段”绘画特点,体现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这种基本人物形象,虽然身体比例不协调,但它既不是对人物形象的歪曲,也不是画错了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幼儿缺乏媒介经验,掌握的图画语汇还很有限。幼儿通过艺术表达他们对自身和所处世界的知觉,把过新年的故事用绘画方式简单地表现出来,也是创造性智能的一种表现。教师不可以抑制幼儿的创造力,破坏幼儿艺术表达和自信,而是应该在幼儿艺术创作过程中,鼓励并适当的指导幼儿绘画技能。

三、关注幼儿象征手法创作意图,激发幼儿内心精彩的创造性想象潜力

在儿童艺术表现中存在着许多正式的或普遍的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背景隔离开来看儿童的艺术表达,就会误导判断。他们的画源于“对心目中的图形的想象”,正在经历一种动态的、神奇的思维过程。幼儿的绘画表现手法较夸张、不拘一格,使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突出。因此,当幼儿把拟人画作品呈现在教师面前时,教师要学会读懂幼儿自发有感作品的内容,学会欣赏幼儿象征手法创作意图和艺术情感,鼓励幼儿去发展自已的、有创造性的想象画。

案例一拟人画:吓死人(创作者:刘林承)

心灵画景:画面中出现一片像巴掌大的黑泥巴,一个小人物被黑泥巴粘住了。旁边一个小人物张大嘴巴、张开双手、光头发。天上有各种颜色的云朵,一只小鸟往下飞。

心灵话语:我看到一个人抓了一个又黑又大的泥巴,掷到另一个人的身上,黑泥巴很大很大比人还大,像一片大叶子。我吓得心都扑通扑通地跳。一只小鸟看见了心理也吓得扑通扑通的跳。那个人被黑泥巴粘住了大声地叫着,天上的云朵都变色了,结果我吓得头发都掉了,小鸟吓得从天上掉下来,真的吓死人。

在与幼儿交流绘画作品时,笔者以猜画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发现“画”中的故事是幼儿的心灵创作之最。这些夸张的表现特点强调着某些重要的事物。如黑泥巴画得又大又黑又突出;把自已画成“光头仔”是要体现自已非常害怕,吓得头发都掉了;天上不同颜色的云朵因为害怕吓得脸都变色;小鸟往下飞是被吓得从天上掉下来。幼儿通过描绘人物的形象、给环境中的物体涂上颜色、对形象进行夸张也是一种自由表现的特点。幼儿把自已、小鸟、云朵、被“吓坏”的形象,全部表现在绘画创作中。要先读懂和欣赏幼儿的夸张性拟人画,才能进一步打开幼儿内心精彩的创造美。

案例二拟人画:保育员老师的宝宝(创作者:陈思圻)

心灵画景:保育员头部长得像母鸡、身上穿着长裙子、腹部上面画着一个宝宝,形象如同一棵树。旁边画着三个高低不同的人物,形态有的像红萝卜、有的像老鼠、有个长像是“光头”。

心灵话语:我画的是保育员老师。保育员老师要生第二个宝宝,她手中拿着气球一直在玩,要教肚子里的宝宝玩气球,宝宝还没生出来,她想先教宝宝学会玩气球。大徐老师正在和她的大宝宝玩游戏,郑宇瞳看到你们在捉迷藏,他也想玩。

幼儿的童化世界真精彩。幼儿认为保育员老师就像母鸡(母鸡的形象)妈妈一样,生宝宝、爱宝宝、跟宝宝玩游戏(體现妈妈陪伴幼儿的生活经验)。大宝宝要上幼儿园,要跟老师玩捉迷藏游戏(体现老师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听老师的话多吃蔬菜(把老师画得像红萝卜)。用“母鸡”的形象来刻画保育员,用“红萝卜”的形象来刻画大徐老师。把自已内心想像、感受到的愉悦情景大胆地绘画出来。这种轻松活泼夸张性的拟人画,会使幼儿产生新的感知和触动,让幼儿的心灵认知越来越丰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明确地告诉教师: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已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根据以上幼儿绘画创作,教师不仅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心灵感受的创造美,同时要培养幼儿自主绘画创作的能力。首先,允许幼儿选择多种多样的主题绘画,通过环境布置的渲染,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其次,教会幼儿初级智力技能。认识多种图形、多种颜色、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以及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引导幼儿将所学的图形加以组合,自主地表现。采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熟悉的物体的形状做图形的类比,并激发幼儿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自主创作。

幼儿的想象是那么丰富、那么新颖、那么奇特、那么大胆。幼儿的绘画作品会让教师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让幼儿从心灵感受入手,学会自已选择、自已创作、用创作表达他们的思想,宣泄他们的情感,让幼儿自由的去画自已想要画的画,让幼儿用无尽的想法创造自已的美感世界。

参考文献:

[1]严虎.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4

[2]罗泽.弗莱克-班格乐特﹝德国﹞著.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猜你喜欢

创造美心灵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音乐,让语文课堂更“美”
浅议军校学员审美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美”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酷图爆语(6)
心灵小语
自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