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谷子》圣人观探赜

2020-06-12赵中秋

人文天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鬼谷子经典著作圣人

赵中秋

在整个先秦时代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圣人占有非常重要且特殊的地位。譬如,儒家和道家的多部经典著作中都有关于圣人的内容。当然,圣人观绝不仅仅是儒道两家的专利,先秦纵横家的代表作《鬼谷子》一书中也蕴含着大量与圣人相关的论述。《鬼谷子》从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创设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圣人观”,其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圣人与天地的关系、圣人的政治地位、圣人的理想等。

一、圣人与天地的关系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相传是战国中期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的两大著作之一(另外一部著作是《本经阴符七术》),最早见于明朝嘉靖乙已钞本。《鬼谷子》一书总结了鬼谷子哲学思想的精华,价值极高。《鬼谷子》虽然是纵横家的代表作,但后世普遍认为,该书受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颇深。《鬼谷子》中多处将圣人和天地并称,这与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非常相似。《现代汉语词典》对“圣人”一词的解释包括“尊称学识广博、品德完美出众的人”“专称孔子”“佛教对佛祖、道教对神仙的尊称”“古时对天子的尊称”等。但《鬼谷子》中圣人的内涵更为丰富,该书率先从圣人与天地的关系展开论述,揭示出作为“天地之使”的圣人不但可以完美地处理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利用天地之道和阴阳转换的规律为自身的理想服务。

作为《鬼谷子》的开篇,《鬼谷子·捭阖》(以下所引《鬼谷子》仅注篇名)首先言道:“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圣人立足于天地之间,能够成为众生的先知、先导。圣人之所以拥有如此超凡出众的能力,主要原因就是其与天地的关系非同一般。《抵巇》篇则更进一步,直接阐明了圣人与天地的关系:“圣人者,天地之使也。”圣人担负起了“天地之使”的角色,首要任务就是仔细观察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捭阖》)

《鬼谷子》基本继承了《道德经》中的宇宙生成模式,即所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承认“道”是宇宙的本原,是气、阴阳与万物的最初起源。此外,《鬼谷子》也认为“道”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亦可被称为“天道法则”,而且还是恒定不变的。圣人身为天地的使者,自然可以在观察天地阴阳的变化之后通晓豁达,继而能够顺应“道”的规律:“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捭阖》)这一点,和另外一部道家经典著作《淮南子》中有关“圣人”的论述十分相似:“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阴阳调,四时化,万物不同,无故无新,无疏无亲,故能法天。”

《鬼谷子》的一大进步之处,就在于其所推崇的圣人不仅可以被动地顺应自然规律,而且还能积极主动地利用规律,为自身的理想服务。《捭阖》有云:“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鬼谷子》特别强调圣人自始至终都要主动把握万事万物发展的关键,深入考察变化的规律,仔细揣度人类的内心世界,审视权谋机变,衡量人们的才干,再比较对方的技巧,最终能够辨别优劣短长。《鬼谷子》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捭阖”这一概念。单就词义而言,“捭阖”指的是开启和闭合,亦可称为“开合”。《鬼谷子》将其与先秦道家的阴阳学说有机结合起来,引申为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并把“捭阖”视作圣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策略。其后所提出的其他策略,诸如“反应”“抵巇”“飞箝”“忤合”等,皆是从“捭阖”演化而来,且都具有朴素辩证法的特点。“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捭阖》)由此可知,“捭阖”是自然规律“道”的集大成,同样与天地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作为“天地之使”的圣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捭阖之术”的最佳实践者。成功利用“捭阖之术”,圣人就可以具备“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的神奇能力,继而实现“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捭阖》)。

二、圣人的政治地位

儒家经常将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有名望的君主称为“圣人”,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皇权时代之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时常被臣下尊称为“圣君”或“圣上”。在大多数思想流派看来,凡能称得上“圣”的人物,不是道德地位最高者,就是政治地位最高者。但纵横家代表作《鬼谷子》里的“圣人”却显得与众不同,关键在于其政治地位介于君主与普通民众之间,在具体理论的实践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灵活。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抵巇》)在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中,敢于“窜匿”的圣人也只有在《鬼谷子》中才能找得到。这与儒家那个勇于出世救民、光芒万丈的圣人形象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荀子曾经说过“非圣人莫之为王”,十分明确地表述了圣人意欲追求最高权力的雄心壮志。但《鬼谷子》中的圣人则显得低调得多,有时候遇到危难关头,干脆优先选择自保:“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抵巇》)虽然身份贵为“天地之使”,掌握着天地规律的微妙变化,圣人却经常强调一个“说”字,因为它“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抵巇》),更愿意立身于社会的特殊中间阶层,充当君主(上)及普通民众(下)之间的服务者或协调人。

儒家历来强调圣人应当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譬如,孟子就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而《鬼谷子》却鼓励并赞扬圣人去搞秘密的、不公开的行动,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摩》)光明正大地进行谋略者,则被贬低为“愚人”:“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谋》)《忤合》篇甚至提出“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这就几乎等同于抛弃全部内在道德伦理的约束,以“成于事”为圣人处世的首要标准。可以说,《鬼谷子》这种独树一帜的圣人观,比《道德经》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更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需要指出的是,《鬼谷子》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就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不但重视圣人个体的自由,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还抱有十分明确的投機心态。这些鲜明的实用主义哲学倾向,与《鬼谷子》一书的服务对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猜你喜欢

鬼谷子经典著作圣人
旷世奇书《鬼谷子》
鬼谷子考查学生
非暴力
深交三种人,绝交三种人
鬼谷子七十二术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