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者之豪迈

2020-06-12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章分析学生

①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第一句引陆象山言:“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②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學续聘的尴尬。一次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③另一次是上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他说:“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④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⑤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⑥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⑦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⑧他的学生吴天墀说:“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对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⑨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⑩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作者徐百柯,选自《求学》2017年第39期,有删改)

【注】①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1.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解析】

第一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就是透过人物描绘看人物的内在品质的能力。第二题,要求结合文段分析蒙先生的“豪迈”,是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人物,让学生理解“豪迈”在文中的真正内涵:博学多识、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等优秀特质。本题有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有知识的积累拓展。让学生在完成阅读题的同时,也受到了美好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参考答案

1.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2.豪迈的具体表现: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示例一: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示例二: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阅读记叙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重视人物特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来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诠释着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正面描写抓肖像、抓语言、抓动作、抓心理、抓神态(细节)。侧面描写抓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正衬、反衬的表现手法展现人物关系。

4.分析环境描写。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分析人物就应该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分析。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直接介绍、评价和作者在作品中借其他人物进行评价的语句。

对于文章中人物情感(或作者的情感)的理解,则要注意: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文章是通过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表达情感。

3.结合文章的主旨,有机地联系生活实际。在作答时要有针对性,所写的感想必须来自文章的本身,必须与人物紧密相连,不能凭空揣摩。

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作者迟子建,选自《视野》2007年第24期,有删改)

阅读选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妇人的形象特点,说说作者对她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老妇人是一位饱经沧桑、生活朴素、信仰虔诚的人。作者对她有一种喜爱、赞赏的情感。

猜你喜欢

文章分析学生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学生写话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学生写的话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