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在精准

2020-06-12邸晓星

求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防常态精准

邸晓星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在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在精准。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的环境下,我国疫情防范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从国内情况来看,面临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于正常生产生活的渴望,防控必须更加精准有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更要科学研判国内外疫情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对各方面风险精准识别、灵活应变、主动求变,及时完善疫情防控策略,以更加科学、精准、周密的防控举措,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一、 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源头防控精准化

明确疫情传播源头和传播途径,对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要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堅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扩大检测范围,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要以精准防控为目标,做实做细防控举措,牢牢守住社区这条防线。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网格化管理已经积累起比较成熟的经验,落实常态化精准防控,仍需要进一步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坚持分级分类的原则,把工作精细精准落实到位,以满足复工复产的需求和人们对正常生活的渴望。首先,在防控策略的谋划上要制定社区防控与服务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指导方案。根据地区高中低风险级别,社区有无出现病例、有无密切接触者、有无出入境者等情况,精细划分社区类别,分级分类谋划具体防控策略。其次,在精细化管理上,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将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融入网格化管理当中。建设数据化应用平台,提升社区基础信息采集的覆盖率、准确性和动态化,让社区疫情防控无死角,进一步提升社区系统的安全性、先进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减少重复投资,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利用互联互通信息技术,把街道、社区、物业等各方面力量组织串联起来,实现信息采集高效化、信息识别精准化、互联互通及时化、协调调动有序化,推动基层力量统筹整合,形成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社区防控机制。最后,强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必须以专业性强、稳定性高的防控队伍为支撑。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积极投入防控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做好常态化防控的精准防控,仍需继续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重要作用。充分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各方队伍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作良好、团结稳定、进退有序的常态化防控队伍。持续做好防控队伍的轮转流动安排工作,克服可能出现的疲劳心态,保证防控队伍轮转有序、稳定可靠。同时,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增加了疫情排查与识别的难度,需要将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员充实在防控一线,为织密织细织严社区防线网提供坚强保障。

二、 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防控重点精准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各地要对本地防控漏洞再排查、对防控重点再加固、对防控要求再落实,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要采取更加灵活管用的措施,强化外防输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新形势下,从全面防控转向重点防控,就是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以精准谋划和主动作为,遏增量防变量,牢牢掌握住防控主动权。

一要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从内外两个方面抓准防控重点和关键环节,精准识别、通力排查潜在风险点。严格做好外防输入,抓住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强化各类口岸统筹施策,以及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等闭环管理。提升联动联防迅速反应,推动快速精准识别、及时转移隔离与收治的“闭环管理”,严防境外疫情传入。坚决做好内防反弹,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分类施策,制定专业技术指引,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二要针对防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供政策、人力、物资等各方面资源的切实保障。三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精准施策,抓细抓实。当前,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各低风险地区都在加速复工复产。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健全平战结合的机构设置和物资保障机制,在生产生活秩序走向常态化恢复过程中警惕疫情风险。对前期疫情防控时采取的应急性管理举措,与当前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要及时调整。同时,不能麻痹大意,调整举措不等于全面放松,而是要把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依托数据平台和信息技术,掌握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不同区域的真实动态,开展个性化服务和差异化风险监控,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科学预判,精准做好应急治理的相关预案,压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保障必需的防控物资和应急处置能力,既防止“一刀切”,也要防止掉以轻心。针对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公共交通等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强的区域和场所,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防止聚集性感染;对近期国内重点疫情地区往来的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实施分类闭环管理;同时,指导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

三、 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预防举措精准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这次应对疫情,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来一些短板和不足。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历史的经验与教训都表明,重大危机的出现往往既是对现有制度的重大考验,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契机,关键在于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治理中不断增强制度的适应性与回应性。借由此次疫情防控,既要总结经验,也要补齐短板。着眼根本、谋划长远,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并就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12字总体要求,强调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责任。通过创新、改进、建立、健全这一系列重要机制,一方面将疫情防控中创新的有效做法进行科学总结,使之固化下来;另一方面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以便在今后可能发生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将损失降到最低。其中,精准化的理念贯穿在预防与应急机制的建设过程之中。比如,在预防机制建设中强调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等;在疫情监测预警贵在及时、准确中,强调要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总体而言,在预防、预警、应急管理等各个阶段与环节中,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以更加及时、准确、周密的预防举措,提升防控与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拧紧疫情防控的责任链条,推动责任落实精准化

针对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情况,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仍然存在,湖北省有时还出现散发零星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也有新增,习近平总书记形象比喻“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强调“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疫情防控虽然走向常态化,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一放、缓一缓,仍要以“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以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要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推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通力协作、紧密配合,不推诿、不缺位,以多层次立体化疫情防控体系,织密织牢防控网。细化明确各参与单位的职能,整合各方面力量,优化流程,确保反应果断迅速、运转高效有序、执行坚决有力。二要拧紧联防联控责任链条,针对防控任务中的摸底排查、监测检测、应急处置、科学救治、物资供应等各环节,细化流程、明确分工、精准定责,形成全流程无缝隙责任衔接,打好防控治“组合拳”,切实把防控措施抓实抓细,精准落实。三是紧盯复工复产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部位和关键领域,对疫情防控源头、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落实等实施精准督导和精准问责。坚决纠治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把精力、时间用在实处。总结推广疫情防控和复业复市的有效经验做法,完善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中的常态化防控,以疫情防控实效检验责任担当。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面临这样的大战大考,既要全力以赴、一抓到底、毫不松懈,也要沉着应战、科学分析、准确研判,以更加周密有效的防控举措,实现对疫情的精准阻击,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外防常态精准
疫情防控下的北京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疫情就是命令》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智珠二则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