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眼中的那道光

2020-06-12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弱视眼科视力

1

如果那一天,那个女孩没有推开眼科科室的门,史文彬会走上公益之路吗?他想了想,这可真说不准。

大学毕业后,史文彬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准分子激光中心工作。和很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史文彬对未来还没有清晰的规划。一个周末,他在医院值班,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孩来咨询准分子激光治疗的相关事宜。为女孩做了检查后,史文彬发现她是单眼弱视。

弱视是一种多发于幼儿期、会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科疾病,必须尽早治疗。一旦错过了黄金治疗期,就很难根治。女孩一开始并不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所有的眼科疾病都能被治愈。史文彬耐心地和她解释了什么是弱视后,女孩嚎啕大哭。

他不知所措地看着哭泣的女孩,听着她断断续续的讲述。女孩来自大别山区,连什么是弱视都不懂,一直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近视,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她,病要越早治疗越好。最近,她刚刚通过了某个单位的入职考试,怀揣着做完治疗就能通过入职体检的想法来求医,却被告知可能终身无法康复。

这件事对刚刚上班的史文彬触动很大。他发现,有很多他以为人人都了解的眼科知识,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很多孩子不仅不了解基本的眼科知识,甚至不懂如何正确用眼。此后,他总是在做检查时,为病人科普护眼知识。

但这样的努力杯水车薪,事后治疗的效果远比不上事前预防。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导致疾病的危险因子出现时,如果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很多孩子就能摆脱眼科疾病的烦恼。

“来,和我一起去给小朋友科普怎么保护眼睛吧!反正周末你们也没事干!”当时和史文彬同为眼科医生的朋友们,几乎都听他说过这句话。自2009年起,他们开始尝试走出医院,走进少年宫,为孩子做科普讲座。他想,如果他们的活动每周能覆盖40个孩子,那么一年年积累下来,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

从2009年到2018年,近十年的时间,史文彬从未间断过这项公益活动。

“你知道吗?其实医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医院里没有病人!”史文彬笑着说。

2

据2016年的一项统计,我国共有三万多名眼科医生,迄今为止,眼科医疗资源十分紧张。即使每位医生每天都开白内障手术,中国的白内障病人也无法全部得到治疗,更遑论其他的眼科病人。

注重预防,是节约医疗资源、促进社会眼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工作之余,史文彬辗转多地学习。在温州医科大学学习时,他了解到一种通过信息化平台构建的近视防控系统。孩子在进行验光和眼病筛查后,各种数据如果能被录入平台,建立个人的眼科档案,在下次诊断时,医生就可以通过档案了解他的既往情况,进行眼病发展的追踪。

打一个比方,两个同样近视三百度的孩子,一个近视了三年,一个近视了一年,近视三年的孩子度数缓慢增长,近视一年的孩子度数却在飙升。那么,针对这两个孩子的视力矫正方案,一定会有所不同。

史文彬想,如果有这样一个平台留存数据的话,自己就可以在少年宫做讲座时,给孩子们做一遍视力筛查,并将数据上传。这样,当孩子下一次检查眼睛时,其他医生就有连续的数据对这个孩子的眼睛状况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评估。

从温州市回来后,史文彬有了很强的动力。他多方尝试,在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后,与多家医院的眼科专家合作,成立了研究所。这中间经历了很多波折,也曾让史文彬陷入自我怀疑:自己还太年轻,也不是眼科方面的资深专家,真的可以成功吗?好在,研究所的成立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设想,通过研究所建立信息化平台,同时辐射到基层,给医生做相关的眼视光学技术培训。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建立信息化平台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6年,史文彬来到六安市金寨县,为乡镇、村落的孩子免费做视力筛查,建立眼科档案。由于没有信息化平台,也没有数字化设备,他们只能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史文彬的团队一共三个人,他们打印制作了三万多份调查问卷和资料要发放给接受视力筛查的孩子,回去后再整理数据,输入电脑。

大别山区山高路遥,他们包了一辆车,一个镇一个镇地跑,一个一个为孩子做检查。一天,他们为某个镇上中心校的孩子做完检查之后,天色已暗。中心校下面还有一个教学点,但是车开不过去,需要走二十来分钟才能到达。这个学校只有几个孩子,同行的验光师问他,还去吗?史文彬问,如果这次他们不查的话,大概要等多久才能再安排到那个教学点?

在得到“明年”这个答案之后,他果断决定,查!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被查出有较严重的视力问题。

因为项目是公益的,只有付出,没有收入,史文彬承担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他笑言,那几年自己一直靠卖房子的钱贴补维持。但是史文彬有满满的收获,他帮助了很多孩子,不让他们留下和单眼弱视女孩相似的遗憾。

3

一点一滴的付出,一丝一毫的积累,史文彬终于赢得了更多的认可和支持。2018年,他为之奋斗的项目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所升级为视力保护基地,免费向少年儿童提供关于斜视、弱视等视力筛查服务。最初,他和团队计划在200多平方米的场所每天接待100多人,但实际的使用率远远超过预期。最夸张的时候,基地一天来了700多人。

在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之后,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在,如果你想获得一次视力筛查,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预约,再按照预约的时间上门。如果检查数据显示,你的眼睛状态健康,那么这些数据会被留存,你只需在三个月之后复查即可。如果你的眼睛状态不佳,需要继续检查,之前你在平台中留有的数据就会被调出进行比对、评估。同时基地有专家坐诊,你也可以在这里接受治疗。目前,他们已经进行了上百万次的视力筛查,帮助了60多万个孩子。

除了信息化平台,史文彬还想将各种科技手段应用到近视防控中去。

在视力的发育时期,户外的自然光非常重要,其中一个波段的光能强化眼球壁,孩子若能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对近视防控非常有效。可怎么知道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否达标了呢?

他們了解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有一项技术,可以监测不同的光线。因为日常光线中,虽然一些波段的光对眼睛有益,但还有一些是有害的。这项技术能帮助他们收集孩子每天接收的紫外光和蓝光的数据,对孩子的眼睛健康进行评估。

在技术之外,这项产品的设计也是一波三折。最初他们想将芯片做成小方块,安装在眼镜上佩戴。但是专家给出建议,这项产品不应仅仅用于治疗,还应该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既面向近视的孩子,也能惠及那些眼睛健康的孩子。

在产品形态上,他们进行了多次磨合,最终确定做成猫头鹰勋章的模样。这枚小小的勋章内藏乾坤,猫头鹰的两只眼睛内安装了两个芯片,一个测定蓝光数据,一个测定紫外光数据。它连接信息化平台和APP客户端,家长可以通过APP了解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得到孩子的行为模式分析和护眼建议。史文彬期待,随着连续的眼健康数据的收集管理,下一步能借助人工智能,对孩子眼球发育的趋势和近视发生发展的时间进行预判。最终,智能穿戴产品、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相互协作,形成一个标准化、系统化、科技化的近视防控体系。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视力保护,史文彬给出的最好建议,还是尽量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强化眼球壁。同时,在近视发生发展中,最应被重视的是近视加深的速度。家长最好能将孩子每次视力筛查的数据留存,这样下次进行视力筛查时,这些关联性的资料,可以给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

愿你的眼中始终有光,愿疾病的阴影永远远离你。

猜你喜欢

弱视眼科视力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