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探颐*

2020-06-12唐丽媛唐锡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耦合职业

唐丽媛,唐锡海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因此,探讨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具有现实意义。

1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存在耦合关联

1.1 教育与经济社会耦合分析

“耦合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体系或两种运动的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相互结合起来的现象。”[1]两者之间的耦合系数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系统耦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协调和相互促进而形成的动态相互依存的关系。它可以分为紧密耦合关系、非耦合关系和松散耦合关系三种形式”。[2]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为其提供物质基础,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经受良好教育的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教育与经济社会形成一种耦合系统。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耦合关系具体表现为教育通过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等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社会通过提供办学资源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教育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方法、形式和内容的选择。[3]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同时又保持着自身相对独立性。教育有着自身发展的逻辑,但不能脱离经济社会而存在。因此,教育不仅要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1.2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生成耦合效应

农村职业教育的供给侧与乡村振兴的需求侧在教育拉力和经济压力的相互作用下双向聚集,在要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高度性的耦合(如图1 所示)。第一,要素耦合。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振兴与农村职业教育的要素双向流动。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师资和教学设施等所需的系统要素流向农村,经过整合,生成乡村振兴所需的要素。反过来,乡村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等要素又可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要素。第二,结构耦合。在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下,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教育链方面的结构优势,培养农村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对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改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位和诉求,并对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层次和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功能耦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具有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和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方面。乡村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助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发展和优化。

图1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逻辑

2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1 服务农村新经济形态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助力国家在农村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农村新经济业态的发展,不仅要有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而且要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支持。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下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打造一套全新的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体系,通过将传统的农业项目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根本途径就是以技术创新作为动力促进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和升级。[4]技术创新与农村地区的主要人力资源状况、劳动者的职业综合素养和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需求有很大程度的关联,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担负起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使命。农村职业教育通过培养掌握新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形成新的产业经济形态。

2.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一支投身于“三农”的工作队伍,而且还需要培养大量具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在培养“新职业农民”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村职业教育是服务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渠道和有效路径: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村的职业学校,不管是教学手段还是教学时间都能合理的安排,以满足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县域的职业教育,培训的地点安排在农村,可以和农民密切联系,对信息的获得和反馈比较及时,有利于教学改革与创新。三是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这些学生留在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可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2.3 助推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

乡村振兴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可助力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助推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农村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时间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创新上,都可以根据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设置,尽可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一是把职业教育纳入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进而有效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有利于农村教育者通过移动互联网真正享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无障碍学习,进而促进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5]

2.4 助力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民树立信心、掌握谋生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通过农村职业教育提升扶贫精准度。由于经济或家庭的原因,很多适龄的农村学生未能够接受高等教育,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由于贫困而放弃学业,而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招生、精准资助和精准就业等方面能有效帮助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阻止贫困世代相传。二是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改变贫困人口的观念。通过宣传和参与职业教育学习与培训,让农村贫困人口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从而树立自力更生的观念和摆脱贫困的信心。三是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学会谋生,增加工资和收入,进而实现脱贫致富。

3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阻力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推进乡村振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但是由于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甚至偏差,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仍然面临着耦合阻力。

3.1 办学理念滞后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转型新时代农村经济、升级农业产业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就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办学赋予新的理念。[6]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不论是在自身发展还是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农村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障碍。首先,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目标定位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错位,如个别县级职业学校缺乏对本地人力资源的关照,把办学重心放在对外输送劳动力上。其次,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沿用普通教育管理理念、评估办法和反馈机制引导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导致大部分农村职业教育以对口入学为核心任务,而忽视了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需求。最后,一部分学校没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致使农村职业教育跟不上时代步伐。

3.2 布局结构不合理

职业教育的布局是区域范围内职业教育资源要素的供给和教学效率的主要衡量因素,也是衡量职业教育与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相耦合的重要指标。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然存在,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职业教育资源往往集中于以城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圈,而农村职业教育资源不甚理想,不仅职业院校存在数量少、层次低,而且办学条件十分薄弱,如很少在农村地区设立高职院校。这种布局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

3.3 供需结构失衡

从经济视角看,供应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与需求端是否相契合是衡量供给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主体,职业教育在专业建设、资源布局、人才培养模式、价值导向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侧的要求,尤其是不能满足已经变化的需求侧要求。”[7]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往往缺少深入的研究,它忽视了乡村振兴需求方的目标和需求,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实践,导致其人才供给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人才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的比例极不平衡。许多地方的农村职业学校缺乏足够的教学场所和设施,同时,也缺乏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和实力,导致学校与企业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合作程度较低,产学结合不充分。如果这一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将大大降低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效度。

3.4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教师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劳动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许多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还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生产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失衡的现象;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造成教师专业素质外源性的结构失衡,使教师专业素质不能适应产业经济的技术升级,从而影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步伐,也制约职业教育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力的发挥。”[8]由于缺乏高水平师资队伍,当前的农村职业教育不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服务,难以保证耦合的高效度。

4 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

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二者的深度耦合需要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新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新举措。

4.1 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办学理念

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耦合,必须积极协调各领域的关系和要素,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共同繁荣、共赢发展,切实推进和构建“以农为本”的发展模式。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要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增强其“农业”价值功能,而不是“去农业化”,还要与农村基础教育、农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相结合,建立农村职业教育联盟,形成以“扶志”“扶心”“扶智”“扶资”“扶业”为价值目标的特色农村职业教育。[9]同时,聚焦新时代“三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可能为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提供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4.2 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内生发展

根据内生发展理论,发展是基于该区域行为体基本行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人才、行业、文化和其他要素,才能通过该区域行动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加快农村发展的关键不是外部资源或因素的大量投入,而是农村体制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增强,特别是人才和技术要素的合理配置。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耦合,必须着眼于我国乡村振兴的实际发展需要,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一是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并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所提供的专业和课程。二是根据乡村振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增加有效供给。三是构建基于农村学习型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服务于农民的终身教育,开展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和专业行动能力的培训,培育农民成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形成的整个产业链的新主体,提升农村农业产业的整合和内生发展动能。[10]

4.3 调整职业教育布局与专业结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农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特征,结合当地所表现出的产业融合特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布局与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一是就近设置一所以涉农专业为鲜明特色的职业学校,二是开设与本地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三是设置民族手工技艺类专业,聘请当地民间手工艺传承人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建立大师工作室,引领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4.4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按照“双高”(高职称、高学历)、“双师”(讲师、工程师)、双能(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学科研能力标准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首先,职业学校应根据农村的需要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其次,加强对当地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素质。最后,引导相关专业教师积极进入当地乡村学校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11]二是增加教师资源供给。以当地农村产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从农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民间传统手工业者、农村新型经营的管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聘为专兼职教师或为其中的卓越人士建立大师工作室。三是拓宽农村职业学校的师资来源渠道。针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可对当地种植、养殖和维修等方面具有经验与才华的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培训合格者即可成为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让其将经验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当地学生。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耦合职业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