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

2020-06-12湖南中医高等专科学校周煌辉田清青彭攸灵王宇轩

亚太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赛基础

湖南中医高等专科学校 张 平 周煌辉 田清青 彭攸灵 王宇轩

2016 年7 月1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明确说明中医药文化对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017 年,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问题上有50%的人选择了中医药。因此,在信息化新媒体充斥的时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中医药院校必定具有新的特征和意义,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将会出现新的局面。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

(一)新媒体应用广泛

新媒体是全媒体的一部分,是一种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的媒介形态。新媒体是在当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媒介形态,是相对于传统四大媒介(报刊、广播、电视、报纸)而言的,以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媒介形态,是个性化向大众实时交互式传递各种数字复合信息的现代传播媒介。新媒体使人们获得视、听、触、动等多方位的体验,强调的是影音文字信息的整合,运用了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新媒体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无处不在,QQ、微信、微博、抖音短视频、新闻链接、手机App 等,使得新时代的学生几乎都会主动参与到新媒体的环境中,成为新媒体的应用者。在这种环境下,适应学生需求的文化传播方式也必将会有所改变。

(二)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传播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出现了新的局面,对其发展有利也有弊,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点和优势,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授与保护、传播与交流为主线,以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优势为重点,用全面的观点采用全媒体形式,不断地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培养中医药文化自信铺路。新媒体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包括微博上公开的中医药相关的文章、电视网络端的养生节目、中医药相关的公众号、网站上的微课堂等,这些新媒体应用形式有效提高了中医药文化传播效果。

二、中医药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核心素养概述

(一)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学生的文化基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中医药学生文化基础主要有六个基本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中医与文化的巧妙融合,体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 年在《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表明,中医药核心价值的精髓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主要表现为医乃仁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

(二)中医药人文底蕴

中医药人文底蕴主要包括中医药人文积淀、中医药人文情怀和中医药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中医药人文积淀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在中医药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中医药思想中所蕴含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中医药人文情怀是在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并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中医药审美情趣是学生能理解和尊重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中医药美感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全面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表现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中医药美感等。总之,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人文底蕴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在不断学习、理解、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中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中医药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致中尚和”的价值取向。

(三)中医药科学精神

中医药科学精神主要包括中医药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中医药理性思维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中医药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运用中医药科学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中医药批判质疑是在多角度、辩证分析中医药方面的事物时,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等;中医药勇于探究精神是在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中医药问题解决方法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等。中医药科学精神主要指中医药院校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中医药科学知识、技能和形成自身素质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中医药科学精神即“悬壶济世”的职业追求及“大医精诚”的素质理念。因此,中医药科学精神体现了悬壶济世和大医精诚的工匠精神。

三、中医药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需要

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需要积淀、传承、创新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传统中华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坚持文化自信中发挥推动作用,是中医药院校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国务院新闻办2016年12 月6 日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是政府首次发表中医药相关的白皮书。因此,作为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事业的后继者的摇篮,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培养在中医药院校中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同年12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中医药行业文化自信,发挥中医药文化对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医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明确了要求。同时,明确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承体系、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转化创新以及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机制五项重点任务。

(二)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培育中医药高素质医学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人民大众等方面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中医药院校的文化建设极其重要,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文化建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作为中医药院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中医药人才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人才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为中医药科学精神。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2016 年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是首要的素养,同时,由于前辈学者已经阐明了新媒体对当今中医药文化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新一代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中医药学子没有任何的理由不在新媒体环境下,在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的道路上走稳、走好。同时,国家为了普及中医药文化,甚至鼓励中小学生的校园、课堂、教材等都呈现中医药文化元素。对于中医药院校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文化基础核心素养是人才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四、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一)课程知识中导入中医药文化内容

学生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重点在课堂,课堂内容主要是课程知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特点,适时有效地引导。不管是学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均可在理论课程中导入中医药文化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中医药文化底蕴的魅力,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加强中医药科学精神的培养。研究使用互联网信息工具,拟构建以“微课、微互动、微作业、多维展示平台”四大模块为主体的中医药院校课程多维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工具,课程教师可以在各个授课环节导入中医药文化知识,从而打造具有中医药高等院校特色的杏林课堂。具体而言,应将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化到所有的教学课程中,比如运用中医药文化微课视频导入平时的课程教学中,或者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资源的学习,展开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线上线下讨论和传播。总之,促使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向课堂教学转化,切实提高中医药院校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向课程转化,打造中医药高校人文类精品课程,做到课程建设和学生的文化基础核心素养培养相辅相成。

(二)学生活动中以医药文化底蕴为主题

学生活动也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中可以利用多种新媒体进行中医药文化活动的宣传、策划、实施、总结等。举办一些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优秀社团,比如杏林学社等。在开展中医药文化艺术节的系列活动中,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特点,组织设置活动项目。具体项目和新媒体运用如下表所示。

专业大类 学生活动 新媒体运用中药饮片辨识大赛药学类中药歇后语大赛中药炮制比赛中药调剂比赛中药标本制作大赛医学类中医经典诵读大赛中医养生知识大赛中医临床诊断辨证大赛中医药知识手抄报大赛中医护理技能大赛问卷星、班级QQ 群、公众号、QQ 智慧校园、展板、知识角、宣传栏、弹幕、LED 墙、手机App 网络教学平台康复保健类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医药康复保健知识大赛中医康复器械制作大赛中医经络画图大赛全校性的中医康复保健按摩技能大赛中医太极拳(剑)、五禽戏比赛中医药文化大讲堂中医药悦读之星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医药院校的宣传栏、知识角、公众微信号、QQ 智慧校园等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媒介。比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8 年9 月7 日发布了《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指南》及相关模板,鼓励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各种新媒体手段,帮助城乡居民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因此,可以在类似的中医药院校的文化建设阵地中加强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室、生命科学馆等是中医药院校重要的文化建设阵地,同样可以很好地加强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中医药人文底蕴的深化。

(四)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健康服务能力

中医药的“治未病”思想要求中医药院校学生具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在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中促进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提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细化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以及授课方式的创新和针对性的岗前培养,提高学生的健康服务能力和意识。

(五)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断融合发展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尤其中医药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体现了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但是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强大力量。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提升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只有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利用全媒体不断促进中医药院校学生中医药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赛基础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五抓五促”夯基础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