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砚山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2020-06-12李会萍

云南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蔬菜

李会萍

(砚山县经济作物工作站,云南砚山 663100)

分析砚山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针对标准化、机械化程度较低,信息不畅,品牌意识不强等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完善蔬菜产业技术创新链,培育自主品牌,强化招商引资,建成物联网基地建设示范,引进先进农业机械,从而降低劳动成本等对策措施,更好地提升砚山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势。

一、产业现状

近年来,砚山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把蔬菜产业列为砚山县主要经济项目来抓,不断加大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绿色综合防控等园艺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蔬菜产业已成为砚山县高原特色农业中的主导产业。

砚山县的蔬菜以外销蔬菜为主,年均种植面积达4.67万hm2以上,其中辣椒种植3.33万hm2,其他蔬菜种植1.33万hm2,已实现全年规模化种植达2万hm2。2019年全县蔬菜种植5.09万hm2,全年实现产值14.3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46.5%。其中辣椒3.6万hm2,产量2.83万t、产值8.1亿元;其他蔬菜类1.49万hm2(含生姜),产量2.98万t、产值6.2亿元,全县蔬菜产业加工产值实现9.9亿元,销售收入9.2亿元。

2016-2019 年,通过连续4年在砚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综合示范园举办系列展会,年均示范蔬菜新品种500个以上,走出了一条“阳光雨露、绿色生态、和谐共享”的蔬菜产业发展道路,积累了较强的蔬菜发展优势。

二、产业发展优势

(一)自然条件优越

砚山县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土地平整开阔,耕地总面积14.67万hm2,面积在200 hm2以上的坝区有35个,年均气温16.5 ℃,无霜期300 d以上,年均降雨量900~1000 mm,光照充足、四季温和,是蔬菜类作物生长的最佳区域。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文山机场距县城5 km,云桂铁路、广昆、平文、蒙文砚高速公路和323国道横贯全境,形成以2小时到富宁港、3小时到昆明、5小时到南宁的快速交通格局。

(三)产业优势突出

目前砚山县已成为全省蔬菜种植面积最大、种植品种最多的县,且以外销蔬菜为主,已实现全年规模化种植2万hm2,全县蔬菜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5%以上。种质资源储备2000余个,品种的评价、筛选、利用,根据市场需求逐年推广运用。

(四)企业带动明显

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科技+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县共培育龙头企业40家,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的农业企业23家,其中省级以上的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销售收入达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38个,从事蔬菜种植运营的合作社271个,其中省级示范社9个;开办家庭农场7个。截至2019年,全县土地流转达1.33万hm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8.4万户发展蔬菜种植。实现规模化发展,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与种植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发展等做法,有效促进群众通过种植蔬菜实现稳步增收,探索出沪滇扶贫协作的“中康模式”、企户联动的“鑫珵模式”和市场直销的“松南模式”等产业帮扶发展模式。

(五)蔬菜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砚山县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及省外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辣椒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成新品种、新技术国家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稼依片区高产蔬菜科技示范园,依托以上技术合作与示范成果,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科普示范基地,被列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云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文山试验站、云南省24个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基点县、云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9年10月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全县“三品一标”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面积7.15万hm2,认证“三品”企业13个,其中蔬菜类认证“三品”企业6个(绿色食品企业5个、有机食品企业1个),产品总数33个(绿色产品30个、有机产品3个)。2018年,“云松南”牌奶白菜获得云南省十大名菜的荣誉称号,“奶白菜”“上海青”被评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

(六)市场外向度不断扩大

积极发挥滇东南特色蔬菜“云品入沪”“云品入粤”和出口贸易的桥梁枢纽作用,依托“中国·砚山蔬菜园艺博览会”构建蔬菜展会平台,打造“砚菜”品牌。连续四届展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和南亚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参观及关注人数达60余万人,共签约20个项目,协议资金2.2亿元。依托广东、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设置销售机构9个,实现蔬菜产品“产地直销”,年实现2000 t“云品入沪”、5万t“云品入粤”。县内农业龙头企业与中国香港李锦记、康师傅、湖南坛坛香等企业签订辣椒订单合同,实现订单生产。以蔬菜冷链、脱水、腌制等为主的蔬菜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日本、英国、马尔代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全年出口3.3万t,出口总额2.1亿元。

(七)政策措施支持有力

砚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培育扶持,每年都安排县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的投入,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制定出台《砚山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评选及奖励暂行办法》 《砚山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砚山县金穗扶贫惠农贷款及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合作社给予奖励,主动帮助中小微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难题。

三、存在问题

(一)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砚山县标准化技术规程落实力度不大,生产率低。蔬菜优势区按照技术规程生产不足50%。生态栽培技术普及率较低,生态栽培技术控制病虫为害、降低农残污染效果十分明显,但受成本高、优质不优价等因素的影响,发展较慢、规模不大、应用比例低。砚山县总人口数51.65万人,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7.41万人,占0.14%,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剩下45岁以上中老年人从事蔬菜生产,普遍文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增加了生产成本。亩均成本、产值和净利润呈上升趋势,但成本增速超过产值增速,净利润波动下滑。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成本比重逐步增加,物资与服务费用、人工费用、土地成本在蔬菜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也在增加。

(二)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品牌意识不强

一是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和蔬菜产业的发展需求,外地客商不能及时了解蔬菜的价格和市场上能供应的品种,限制了蔬菜的流通;二是种植农户信息不灵,种植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导致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严重影响菜农种菜的积极性;三是从事蔬菜生产的大部分经营主体对蔬菜产品创建品牌的意识不强,只关注蔬菜产品的产量及产值,没有形成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低,降低了蔬菜的销售收入。

(三)加工产业链短,生产设备成本高

砚山蔬菜产品加工水平低,主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缺少瓶装、塑料、纸箱等配套包装企业,蔬菜加工、包装材料都要到昆明采购,大大增加生产成本。目前县内生产企业生产设施设备老化,生产能力不足,改造、增加蔬菜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蔬菜产业在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现有2666.67 hm2外销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对规模化蔬菜基地主干道、蔬菜老产区田间基础设施进行道路硬化、建造混凝土沟、机耕路修缮、水肥一体化等,全面加快蔬菜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发展的步伐。以2019-2021年砚山县“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积极做强做大砚山县蔬菜产业。

(二)明确市场定位

找准市场定位,培育自主品牌,进一步推进绿色有机认证。以蔬菜、辣椒两大菜品为核心扩大绿色、有机认证规模及品种数量。以项目资金补助的形式推动绿色有机产地认证、产品检测,鼓励县域内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认证和创建自主品牌。组织县域内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开展绿色蔬菜产品的申报认证,全年开展绿色有机产品的申报、认证及奖励补助。

(三)强化招商引资

以农业综合示范园为核心,继续举办蔬菜园艺博览会,加强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通过博览会平台,让更多的客商为砚山的产品提供一片市场。同时加大对蔬菜加工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给予贷款贴息,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

(四)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

以现代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一是建立物联网控制中心,配备监控大屏及相关软硬件设施,为产业园管理、生产、销售人员提供生态蔬菜的种植、生产加工远程可视化监控及展示,同时可进行物联网微气象数据、土壤监测数据实时监测以及电子沙盘展示;二是建立蔬菜质量可追溯系统,配置农产品追溯系统,并配合物联网设备与农事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农事管理系统中生态蔬菜的基地信息、种植信息、分拣信息等相关数据导入物联网,建立生态蔬菜可追溯档案,帮助消费者可视化了解生态蔬菜种植及加工生产实况,提高品牌信任度。

(五)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加强技术服务

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助政策,引进先进农业机械进行试验、示范,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劳动成本。强化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强技术服务。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加大蔬菜产业科技宣传和培训力度,为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继续加强对蔬菜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的帮扶力度

对砚山县蔬菜加工企业辣椒加工产业实行技术改造。如改造辣椒窖池、建设干椒生产加工车间、改扩建干椒加工分拣生产线内的设施设备。

猜你喜欢

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蔬菜杀手“放狠话”
蔬菜与营养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