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

2020-06-11姚志宏马瑾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乡村建设文化传承

姚志宏 马瑾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重视对乡村的建设以及保护乡村文化,同时对其优秀的品质进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是非常复杂但是极具意义的伟大工程,在目前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具有挑战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文章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分析,对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乡村建设;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的文化内涵。人们在长时间的历史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文化种类,是联系我国人民情感的纽带,也是凸显民族特色的标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曾经辉煌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现代人们并不愿意去学习一项并不能给自己提高经济收益的手艺。虽然我国注重文化遗产保护,但是避免不了那些没有被发掘的文化消失。历史中大量的文化遗产被破坏,一些宝贵的文物也流传到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沉淀,在现代化社会已经不能使用,其思维模式以及文化意识都有差异,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一、鄉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

乡村是具有一定自然景观,气候俱佳的村落。受各个因素的影响,每个乡村都具有自己的独特风俗,区别于城市的风土人情。在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建设。但是乡村逐步向城市靠拢,失去了乡村原本的精神风貌,造成了乡村特色和文化精神的缺失。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把乡村建设成和城市一样的高楼,而是对古街道进行修复,保证乡村的古建筑仍然存在,对古街道、古建筑、古树木等物质文化进行保护,也是对乡土人情、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乡村合理的开发,是保护文化遗产不被破坏,增加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韵味。在对乡村进行保护的同时,提升乡村文化品位,对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让人们感受到家乡原有的韵味。

(二)有利于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对交通等公共设施进行规划,有利于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乡村建设中对传统文化,农村精神有所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在农民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人们追求精神满足,以及调节社会风气有巨大的作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素质,就会创造一片和谐的场景,唤醒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缓解农村矛盾,对实现乡村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守住乡村的根与魂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产业

在当前社会建设中,注重文化企业,经济中包含着对文化的诠释,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乡村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是在时代发展中对原本村落留存记忆的一种寄托,在文化基础上进行产业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软实力。我国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我国乡村地区广阔,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乡村中的传统建筑、历史文物、民风民俗歌舞表演、手工技艺特色饮食、古镇风貌、园林艺术等,都充满了浓厚淳朴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对农村进行经济提高,提升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开展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文化演艺等第三产业,进而对美丽乡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一)规划体系不健全

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乡村建设的相互协调,要在建设过程中保持乡村原有的风貌,又对经济进行推动,同时对传统文化继续保护与传承,就需要建立完整的规划体系。建立保护、经营管理等体系,防止破坏古建筑、古街道。各级政府需要对农村文化进行了解,分析其魅力和特色,对其进行建设规划。对涉及到的搬迁等问题,对农村居民进行安抚工作,对其进行规划,减少矛盾的产生。对地方特色、人文内涵、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对文化产业进行规划,结合乡村建设,建立规划体系,对不同的乡村进行特色建设,彰显民族和自然地域特色。

(二)文化遗产被破坏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老龄化严重,青年人都外出务工,留下儿童和老年人在农村生活,另外就是老年人适应不了现代化社会,从而在农村安享晚年。因为这些,乡村的发展落后,文化遗产也遭到破坏,没人去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让原本充满乡村气息文化的村落变得没落。一些地方片面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质,导致大量乡土建筑遗产和历史文化村镇的消失和损毁。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对传统村落大面积改造翻新,没有保护好当地的乡村特色。旅游开发过度,导致许多乡村优秀文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三)传承状况不乐观

在对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乡村文化遗产,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分析,以及青少年对其的传承,导致乡村文化逐渐没落。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到城市去工作,没有人想要留在农村,因为农村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如城市那般理想,除了自然环境等精神层面,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以便农村大多都是一些没有文化,以及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儿童。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前卫,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不多,对于文化的保护也缺乏认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人想要去继承和弘扬。目前大多是青少年并不想要依靠传统手艺进行生活,同时,掌握记忆的人年龄偏高,大多数传统工艺传承方式特殊,有一些传承规矩导致文化遗产随着老人去世而消亡。

(四)资金缺乏

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乡村建设,对文化进行保护,由于扶持项目多,资金仍然缺乏。偏远地区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才能很好的对文化进行保护。筹资渠道不够,一些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并不可观,农村居民收入不高,导致许多重要的乡村文化遗产因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而濒临消亡。例如,乡村中许多具有传统风格的房屋因为没有及时的修缮导致面貌因为环境因素遭到破坏;传承人因为没有得到国家的经济支持,生活并不如意,为了生活而放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一切都是因为资金的缺乏。因为资金缺乏,许多文化表演并不能及时的进行,以至于并不能起到对群众宣传的作用,由此导致一些戏曲文化濒临灭绝。

三、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保护的措施

(一)制定规划体系

对乡村进行建设,对文化进行保护需要建立规划体系,考虑各方面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建立完整的体系,为文化发展做好规划。需要根据当地乡村特色建立相应的规划制度,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现状,制定完整的乡村建设体系,改变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农村文化保护。在对精神层面进行保护的同时,对农村物质建设提供良好的帮助。利用现有制度对农村进行规划,凸显乡村特色,根据不同乡村之间的不同特色,对乡村进行整合,一步步将具有独特乡村内涵的村落进行建设,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对其进行管理监督和建议,提高经济收入,享受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对各项工作进行分类,分步进行规划,追求本土特色,利用规划制度建立和谐的乡村文化。

(二)筹集建设资金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大量资金。没有资金或资金不足,根本不可能开展好文化遗产保护。政府应当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其进行经济收入,同时对古老建筑进行修缮,以及对文化传承人进行普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乡村建设提供人力。利用当地资源提高经济收入,边建设,边收入。除了政府的专项资金外,结合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让优秀企业对其进行投资捐助,利用分股的措施,让各级企业对乡村建设出一份资金。相关人员积极的吸引投资,让社会中的爱心人士对乡村文化进行建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提高民间资助,调动全社会积极的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一份力量,为农村快速发展提供帮助。同时鼓励对乡村建设的信貸进行优惠,让银行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对乡村建设提供支持,保证乡村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建设对乡村文化保护有重要意义,只有在传承人的正确指导下,才能被完整准确地描述和很好地开展。要在乡村建设的同时对文化进行传承,就需要对传承人进行一定的补贴,加大优惠政策,鼓励居民对文化进行传承,同时对收入不高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资金帮助,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解决传承人导致放弃传承的因素,为文化传承提供后备力量。同时在乡村建设时,需要让有能力,认真负责的人员工作,提高乡村建设质量。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时,在学校以及大型公共场合进行宣传,为文化遗产提供资金帮助,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扶持,保证人才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利用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加入到乡村建设中来。政府要提供农村优惠人才政策,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加大扶持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发展,并积极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到乡村文化事业,补充农村文化队伍。

(四)发掘文化遗产

我国乡村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时空优势与物质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对乡村进行规划,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建设,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生态环境,提高居民收入,发掘文化遗产,建立文化产业。在乡村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示、推介和传承,将民歌、舞蹈、仪式表演、民族美食等发扬光大,优秀民间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发展民间文化产业,积极进行市场开发,让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传统的剪纸、泥塑、绘画、雕刻、刺绣等民间工艺项目,赢取市场份额、占领文化产业市场。

四、结语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有许许多多结合民族智慧的文化。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对乡村进行建设,保护乡村文化,可以激励人们对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欲,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朱启端,赵晨鸣,龚春明留住美丽乡村——乡村存在的价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李维,张体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土文化传承研究[J].传承,2013(08).

[3]李乐华,沙洋.美丽乡村背景下浙江村庄规划编制探讨与思考——以桐庐县环溪村村庄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06).

[4]陶良虎,陈为,卢继传.美丽乡村——生态多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案例[M].人民出版社,2014.

[5]刘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研究[J].青春岁月,2013(11).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乡村建设文化传承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