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研究进展

2020-06-11嵇泽胜刘重斌王瑞周庆贾朦朦金培英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呼吸机报警

嵇泽胜 刘重斌 王瑞 周庆 贾朦朦 金培英

(1.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3.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多种医疗设备实时监护或持续治疗。而ICU密闭空间内众多医疗设备报警声容易让医护人员烦躁、产生疲劳感,降低反应速度[1]。当医护人员暴露于过多报警信息中出现“信息过载”,对报警声不敏感或无视报警信息,称之为报警疲劳[2]。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每年发布《十大医疗技术危害》,医疗设备报警疲劳问题在2010-2018年的报告中均居于前几位[3-6],报告提出各种原因导致关键警报的接收延迟或失败将给患者造成意外伤害,在2017年报告中单独提及呼吸机报警麻痹与故障导致患者伤害。美国食药监局等部门数据[7]显示在2010年3-6月,与医疗设备报警有关的死亡人数达73人,其中33人与监护仪报警相关。

1 ICU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研究现状

Bailey[8]研究显示,临床医生对报警的反应速度与报警疲劳程度相关。报警疲劳容易让医护人员忽略甚至关闭报警,王婧等[9]运用“临床报警疲劳量表”针对ICU护士的调查显示,得分最高的条目为“仪器报警使我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厌烦”,其次为“焦虑不安”。该量表最低分为7分,最高分为35分,分数越高表示报警疲劳程度越重,该研究护士得分为(19.88±3.72)分。Cho等[10]运用了相同的量表调查ICU护士报警疲劳得分为(24.30±4.0)分,报警疲劳程度相对较高。殷欣等[11]调查显示有6.11%的ICU护士表示过去两年内发生过与设备报警相关的不良事件,设备报警疲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吴俊[12]的研究表明,ICU每位患者监护仪平均报警37次/d。Cvach等[13]报道,ICU每台呼吸机每小时发出7次报警,而每个护理单元常常有多台呼吸机使用,过多的报警造成医护人员报警疲劳。

2 ICU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影响因素

2.1虚假报警发生率高 Ruppel等[14]将心电监护仪报警进行分类,见图1。错误报警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形成波形干扰,如患者活动引起的伪影。技术性报警是由于监护数值报警范围设置不当或设备原因引起的。临床不相关性报警是指报警不能体现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瞬时气道压力增高等。Drew等[15]分析了461例ICU患者31 d的心电监护仪报警数据,在12 671个心律失常报警中,错误报警和技术性报警占比高达88.8%。该研究显示每天每个床位发出187个心电监护报警信息,高频率报警打乱医护人员正常工作节奏。吴俊等[12]报道,呼吸报警的错误率达86.7%,可能与患者电极片的位置不正确及皮肤准备度差有关。林忠款等[16]调查ICU呼吸机报警状况显示,在采集到的486例呼吸机报警中,有26.84%的报警数据是错误报警,临床相关性报警仅为1.91%,呼吸机故障和环境因素引起过多的虚假报警,导致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报警敏感性降低。

图1 心电监护仪报警分类

2.2过度监护患者 Gross等[17]在纳入1 816例心脏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85%患者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不符合美国心脏协会发布指南中的适应症。过度监护增加ICU医疗设备使用量,导致总的报警信息增加。护士长期暴露于大量报警中容易降低其对报警声的敏感性,报警反应时间延长而错过临床相关性报警。

2.3报警类型繁多 Cvach等[13]在研究呼吸机报警时发现,不同呼吸机厂家、不同报警类型导致报警声音不同,且因厂家设置的报警优先级不同导致报警持续时间的差异,增加医护人员辨别难度。Belteki等[18]报道,在收集的27 743例呼吸机报警中,有94.1%的报警持续时间<1 min。然而,有86个报警持续时间>10 min,16个报警持续时间>1 h。类似的报警此起彼伏,每小时报警甚至可能超过100个。过多的医疗设备报警造成病房环境嘈杂,Hsu等[19]研究表明,ICU 24 h声音平均水平为55~65 dB,与杨丹丹等[20]报道的(57.57±8.45)dB接近,噪音水平远远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的要求。Konkani等[21]研究显示监护仪某些报警音量可达80 dB,报警类型多、音量大导致医护人员难以准确识别声音来源。

2.4护士自身因素 吴俊等[12]研究认为,年龄≤30岁、ICU工作年限<5年、拥有初级职称是报警反应速度的积极因素,这可能和年轻护士获得较多的相关培训有关。王东华等[22]研究认为,护士健康状况较差、不喜欢护理工作、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等因素是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影响因素。高频率的夜班以及紧张的工作氛围导致ICU护士职业倦怠感增强,对设备报警的敏感性降低。

3 ICU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的预防策略

3.1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培训 Suba等[23]研究显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虚假报警多,而且和患者死亡等不良结局无相关性,建议将该报警设置为低音量或延长监测间隔时间,以降低报警频率。该研究结论可以作为临床工作参考,实际工作中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设置。Ruppel等[14]报道,患者变换体位形成伪影导致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每日更换电极片来减少错误报警。由此可见,规范的护理操作以及合理的设置报警限值可以降低设备报警发生率。王婧等[9]调查发现,报警参数设置不合理,报警设备使用不规范是影响医疗设备管理的主要因素。段雪等[24]编制的问卷表明,“呼吸机报警状态基础知识”为7个因子之一,所以需要加强呼吸机波形识别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Borowski等[25]报道,由于临床医疗设备操作手册较厚,护士往往难以全部阅读,导致其对设备功能和报警设置掌握不全面。新入职ICU护士,在进行资质准入培训时,应增加常用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包括规范化使用设备,合理设置报警限值及音量、操作前提高患者准备度等。应定期针对全科人员开展医疗设备学习并考核,考核场景来源于真实临床案例。

3.2优化医疗设备性能 薛燕等[26]研究显示,多学科团队合作,个性化设置医疗设备报警限值能有效减轻ICU护士报警疲劳感,保障患者住院安全。因此医护人员、设备工程师、供应商应共同参与医疗设备报警管理工作,协同解决报警有效性偏低问题。选择质量好报警设计合理的设备,设备工程师定期进行设备检测保证设备性能完好。魏安海等[27]报道可以尝试构建报警通知系统,连接仪器报警信息和护士手持设备终端,方便护士处理报警信息。Drew等[15]研究显示,在ST段监测报警方面,91%的报警是ST段振幅变化的短暂峰值引起,而不是表明心肌缺血的ST值逐渐变化。虚假ST段监测报警最常见的原因是身体位置的改变,因此可以把ST段报警设置1 min延迟。Welch等[28]在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将心电监护仪报警延迟从5 s增加到15 s可减少70%的报警信息量。在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28]中发现,将SpO2报警限值从90%改为88%,增加20 s的SpO2报警延迟,SpO2报警减少了45%。但报警延迟的设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所以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设置。Bailey等[8]报道,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调节患者收缩压报警阈值,使医护人员报警反应速度及报警信息量达到最优化。

3.3减少报警信息量 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并定期核查监测患者各项指标的必要性,避免过度监护。在临床工作中,有经验的护士能预见医疗设备报警,关闭或调低相关监测项目的音量。如从动脉置管采集标本时,可以关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报警;在患者翻身拍背时关闭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报警;在吸痰期间关闭呼吸机监测报警等。

3.4发挥护士主观能动性 吴俊等[12]研究显示,床边护士对报警反应速度的中位数为40 s,反应速度与患者病情、护士年龄、报警级别有关。Daniels等[29]认为,解决设备报警疲劳的根本在于提高医护人员对报警的认识,可以在床单元醒目位置张贴设备报警范围设置制度,以提醒责任护士及时设置报警范围。杨丹丹等[20]报道医务人员说话声的平均分贝水平达(65.16±5.39)dB,在ICU噪音来源中占比最高。王冬华等[22]研究认为,护士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影响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容佩玉等[30]研究显示,可以通过开展相关讲座、成立减压工作室、压力适度训练等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减轻护士压力,提高主观能动性,减轻报警疲劳。

4 小结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ICU设备报警疲劳问题愈发突出,目前国内外有关设备报警疲劳的研究局限于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但对于预防策略的应用效果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呼吸机报警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以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2014款奥迪Q5车发动机OBD灯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