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研究
——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

2020-06-10仲人中张斌

关键词:医科大学普通高校体质

仲人中,张斌

(锦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辽宁锦州 121002)

我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等院校是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则是完成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体育教师贯彻和落实体育课程的过程。体育教师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及技能,同时也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需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提升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教学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质量。

1.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管理情况。课程内容设置一般是由学科专家决定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必须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1]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锦州医科大学规定学生应修满144学时,每周安排2学时,学生上课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为强化教学管理,自2016年9月起开始实行每学期8课时早课教学模式。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等11项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锦州医科大学采用整班选项的教学模式,以行政班级作为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抽签形式确定课程内容。采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促使学生尽可能在大学阶段学习更多的体育项目,弥补自主选项教学存在的重复选择同一项目的情况。经调查,锦州医科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以及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学生掌握一项体育技能的过程要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的过程,通过采用练习法能够促使学生真正在巩固的过程中掌握一项体育技能。[2]此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运用了游戏比赛法、矫正法、小群体教学法、纠正错误动作法。

3.公共体育教学条件。体育场馆是普通高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健全的场地设施建设是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保障。学校室外场馆主要以篮球、网球及排球场为主,能够基本满足学校各项体育教学的开展。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学校现有的场地比较满意,在被调查的1 054人当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共有217人,占20.59%;选择比较满意的共有281人,占26.66%;选择一般满意的共有337人,占31.97%;选择不太满意的共有124人,占11.79%;选择不满意的共有95人,占9.01%。由此可知:仅有47.25%的学生对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比较满意,半数以上的学生对现有的场地不太满意。

4.公共体育教学教师。体育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导力量,教师数量是开展教学的基石。锦州医科大学共有体育教师28人,其中男性教师22人,女性教师6人。主要由青年教师构成,年龄主要集中在26~35岁之间;学历主要以硕士学历为主,占72.41%;职称主要是讲师,占51.72%;教龄主要集中在4~10年,占31.03%。

5.学生体质健康情况。普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测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米(1 000米)等。为了解锦州医科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管理情况,以学生认为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难易程度作为调查内容,研究结果见表1。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眼中,800/1 000米是最难的项目。

表1 学生认为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难易度排序统计表(=1 054)

二、公共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滞后。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学段、学年、学期、单位及课时目标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为此,学校应制定先进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虽然锦州医科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在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方面较为系统,教学组织形式较为规范,但太过规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无法完全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体育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依据,滞后的体育教学目标将会影响课程的设置。

2.教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是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国家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以科研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体育教师为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体育科研工作中,致使教师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有待加强。28名体育教师在近三年中,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教师占总人数的17.24%,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8.62%,参加市级培训的教师占总人数的6.9%,此外,仍有17.24%的体育教师未参与任何级别的教师培训。教师参与培训的等级主要以省级为主。为此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师培训的普及度,促使更多的体育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教学场地设施不够健全。体育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室内场馆及室外场地。体育场馆的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条件,同时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人均体育资源的使用率逐年下降,体育经费也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尤其在北方的冬季,受严寒以及风雪等天气影响导致室外场地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阻碍体育课的上课进度以及教学质量。学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数量和质量都能够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场地及器材。

三、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的优化策略

为了有效地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管理工作的水平,使之向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必须制订切实有效的相关政策及管理规范。

1.明确公共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应当在新思想的指引下,探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将“终身体育”作为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3]因此,锦州医科大学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将课内外、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构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管理新模式。

2.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是体育课程的重中之重。目前,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选项教学,为此各高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将原本的规定性改革为选择性。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体育教学并未将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新时代,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遵循体育自身存在的内在规律,将体育学科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时代性融入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当中。[4]此外,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地域以及体质进行相应的设置,同时还应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确定体育课程内容。

3.构建公正公平的教师竞争机制。学校应采用新型教师聘任制度,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的聘任制度,在聘任体育教师的过程中要以高标准要求师资,聘任综合素质较高的体育教师,采用量化评定的方法对教师进行考核,择优上岗,同时建立合理科学的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各普通高校应完善教师薪酬与福利制度,将工作绩效与教师薪酬相结合,进一步构建公平公正的教师竞争机制。

4.优化公共体育教学环境。体育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体育设施是进行教学、训练、锻炼、运动竞赛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体育设施的发展规模也反映出高校的综合实力。随着高校建设步伐的加快,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体育设施建设应以快速和高标准的要求全面展开,纳入到学校总体规划建设中,以确保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工作。当体育经费不足时,也可以对已有的场地或设备进行完善与翻新;对一些年久失修的,几乎没有使用价值的器材,应当及时报废处理,以确保教学安全性。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并对器材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普通高校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