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干预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20-06-10潘冬青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服药依从性对象

潘冬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机关门诊部,北京 100841)

高血压属于一种社区常见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越发严重,此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目前,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常需要长时间用药以控制血压稳定,以避免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事件[2]。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是必不可少的,故本文就此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本社区范围内确诊的210例高血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档案单双号将其分为护理A组(常规护理)与护理B组(社区护理干预),每组各105例。护理A组:男女比例为59:46,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1.13±3.24)岁。护理B组:男女比例为58:47,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1.42±3.18)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护理A组采取常规护理,如: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及健康教育等。

护理B组在护理A组的基础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包括:(1)病案管理:针对患者建立病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相关病情信息及家庭住址等,并安排专业进行管理与更新信息,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日常生活习惯,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指导。(2)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可通过健康讲座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控制血压的方法、高血压的成因、危害、临床表现、自查方法及各类注意事项等,同时各类健康知识需紧贴生活,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可列举典型案例与让患者现身说法,从而提高讲座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另外,可每月举办疾病讨论会与交流会,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其互相监督、学习。(3)心理护理:多数干血压患者会存在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如:烦躁、不安、焦虑等,从而不利于血压控制,故护理人员需及时和患者交流沟通,倾听其内心想法,并对患者的疑惑给予耐心解答,帮助患者取得家庭支持,通过充分的人文关怀提高其依从性。(4)定期随访:每月可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根据具体病情给予调节用药,督促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若有必要还可上门随访。

1.3 观察项目

(1)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2)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健康行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

护理B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护理A组(P<0.05),见表1。

表1 所有研究对象的服药依从性比较(n=105,%)

2.2 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健康行为

护理B组的各项健康行为均显著优于护理A组(P<0.05),见表2。

表2 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健康行为比较(n=105,%)

3 讨 论

高血压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之一,故患者需长时间用药以维持血压稳定,在患者用药期间,能否完全遵医嘱用药是决定血压控制效果的关键[3]。据相关研究显示[4]:存在五分之一的患者在五年之内由最少一周未遵医嘱用药。因此,一个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研究发现:护理B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护理A组(P<0.05),提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用依从性。这是由于社区护理干预的特点针对基层社区高血压患者给予建立健康档案,从而通过有效的随访与健康教育充分掌握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从而再针对性给予用药指导与健康教育,充分的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感到人文关怀,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十分有利于患者稳定控制血压。本文研究亦发现:护理B组的各项健康行为均显著优于护理A组(P<0.05),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还可全方位的改善患者健康行为,从而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血压的控制,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稳定,与吕雄、董杰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而言,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服药依从性对象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