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探究

2020-06-09彭梦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大学本科个性化教学

彭梦

摘 要:文章探讨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效果,采用课证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对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通过开展案例讨论与实训,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进行模拟考证,使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其专业的相关证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值得在本科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课证融合;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TP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118-02

随着社会的改变,人也发生了改变,物欲横流,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斥着社会,人们的追求也在发生改变。很多大学生对常规教学模式感到厌烦,对所学专业知识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动力,思想高度放松。此外,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对将来的就业没有详细的规划。要想改变此种状态,应先从教学方式上着手。

个性化培养是指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差异、学科成绩的差异、特点特长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推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多元化人才结构的要求。

课证融合是指结合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考证,大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就可以直接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因为考试内容与考证内容一致。基于课证融合导向,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证书,提高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综合能力和在就业竞争力。本课题基于课证融合导向,以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为例,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现报告如下。

一、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的可行性

为了实现个性化培养,就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能,不过由于成本过高,推进起来具有较大的困难。其一,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这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劳动付出都是巨大的考验。其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方向模糊不清。针对上述两方面问题,本研究将结合课证融合的新兴理念,为学生个性化培养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课证融合,又称为双证教学,是指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考证内容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就能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的就业市场越来越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正是由于精密计算的难度大,精通此方面的大学生更是短缺。因此,如何培养优秀杰出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解决目前的一大难题,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认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简单来讲,课证融合就是将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其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结束学业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毕业率,使高校学生在走出校门的同时跨入就业市场的大门,还能通过资格考试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范围很广,通过课题组的教师研究讨论,发现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方法可行,在学生的大一、大二阶段,将网络工程师考证的知识点与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特点,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大二的知识学习后,鼓励其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因此,在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实施课证融合是可行的。

个性化培养是当今国际教育的发展潮流。个性化培养是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基础,同时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能力与个性的最大不同,以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发展志向为基准,促进其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同步协调发展。因为大学的管理模式较高中时期有极大的不同,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在个性化培养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不需要承担学生学习成绩方面的压力,成绩的好坏全部由学生自行把握,这高度依赖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短短几年来,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元化,他们的思维、智力、能力各有不同,他们迫切希望实现自身价值,彰显个性,而常规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即便开展个性化培养工作,也只是一味地流水线式的教学。在传统的个性化培养过程中,由于受教师和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制约,很难准确高效地认知学生个性和预测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而且人力成本代价过于高。因此,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转变急不可待。

二、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方法

课题组在进行干预之前,对所选的计算机专业2016 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采集学生的个人信息,收集学生的一般资料,为验证试验的可行性,收集有关本研究课题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将其作为验证试验的可行性的理论依证。

对我校两组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其中对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对试验组学生则采用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个性化教学。其中,试验组的主要教学方法有:①积极进行案例研讨以及技能实训。教师结合所教授的知识,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案例以及题目,由学生通过组间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网络工程师考证要求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合理运用考证真题,争取提升学生进行调试排错以及网络分析的实践能力。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首先组织校内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导并鼓励其参加全国或者国际性质的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在准备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赛促教,利于“课证融合”教改方案的實施与改进。③模拟考证。获得证书虽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可以反映教学的质量与成果,也和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可以借助考证题库软件组织学生参加模拟考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积极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最终比较两组学生期末平均成绩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三、对比实验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期末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课堂表现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同时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很高,可见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在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

四、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的分析

早在20世纪初,个性化教学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应用并不断发展,其重要意义与显著的成效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个性化预测评价是个性化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测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学习风格测量和知识水平状态预测评价。运用分层教学是个性化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选修课程的安排可以设立多个层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在多层次培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的分布情况,科学地安排选修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此外,将流形学习技术运用到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匹配中,利于认知学生个性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推动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为个性化培养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和量化依据。

运用流形学习技术对大量学生个人数据进行分类,将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和学科发展,同时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优化师资和硬件资源,可以为新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针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中个性化识别问题和潜在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化问题,可以运用流形学习技术分析学生个人数据的内在规律,构建学生个性化的识别模型,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预测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时对新的潜在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指导学科建设的选修课程的制定和安排。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校基于课证融合导向的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个性化教学效果显著,不仅构建了学生个性化的识别模型,实现学生个性化认知的自动化,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和量化依据,降低了培养成本,还构建了一套基于个性化培养的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化机制,从而增强了高等院校在学生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功能。

参考文獻:

[1]李新萍.“课证融合、学赛互促”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7):153.

[2]林星陵,陈建毅.基于“课证融合”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3):89-91.

[3]娄玉花,王凤芹,徐公义.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自考本科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23):71-75.

[4]樊丽娟,杜 鹃.新建应用型本科个性化教学与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4):198,200.

[5]宋子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0):103-104.

[6]张瑞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视角下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105-107.

[7]雷 芳.本科历史专业个性化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5):35-38.

[8]江 荔.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125-126.

[9]谢统义,韦吉锋.职业技能引领下的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2):175-178.

[10]魏晓辉,黄  岚,王  岩.计算机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15):13-16.

[11]马丽伟.应用型本科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7):56-57.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Java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201802048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流形学习的高校学生特性化培养研究”(XJK17CGD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 梦(1978—),男,江西樟树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器学习、个性化培养、教育大数据。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大学本科个性化教学
记一次写生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研究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李玲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