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2020-06-09胡阳刘贞欧阳文刘博胡金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00保定市第二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山东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圈套结肠镜腺瘤

胡阳,刘贞,欧阳文,刘博,胡金霞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050000;保定市第二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结肠息肉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局限性增生、隆起,其与结肠癌变关系密切。在结肠镜检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则应及时切除,可有效阻断结肠息肉向癌症演变[1~3]。结肠微小息肉是指直径不超过5 mm的结肠息肉,为结肠息肉的初级阶段。由于结肠微小息肉直径小且组织更易于修复,临床对其关注较少,易漏诊。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微小息肉被切除后,会存在复发风险[4,5]。因此,早期结肠镜检查的同时,还应将切除的息肉做病理检查以确诊,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有效避免漏诊[6]。目前,结肠微小息肉复发的危险因素相关报道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结肠微小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结肠微小息肉患者400例,男211例,女189例;年龄24~80(41.25±5.43)岁;行冷圈套切除术或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复发84例、未复发316例。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微小息肉;临床资料完整,结肠内镜图片清晰。排除标准:肠道准备质量较差(可见肠黏膜低于90%);有结直肠切除史,有结肠镜检查禁忌证;结肠息肉经病理学诊断属恶性病变;妊娠及哺乳期。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资料收集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伴随症状:便秘、便血、腹泻;部位: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大小:直径≤5 cm;数目:单发、多发;形态:无蒂、亚蒂、有蒂;类型: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切除方式:冷圈套切除术、高频电凝电切术。

2 结果

2.1 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复发患者年龄(41.32±5.19)岁、息肉直径为(2.48±0.39)cm;未复发患者年龄(40.72±5.06)岁、息肉直径为(1.42±0.21)cm。性别、年龄及伴随症状便秘对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无影响(P均>0.05);而伴随症状便血、腹泻,息肉部位、直径、数目、形态、类型及切除方式均可对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有影响(P均<0.05)。见表1。

表1 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伴随症状中的便血、腹泻,息肉部位、直径、数目、形态、类型及切除方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均为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均<0.05)。见表2。

表2 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术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结肠微小息肉作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若诊治不及时极易引发癌变。从组织病理学上可将结肠微小息肉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息肉,其中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越早检出越有利于治疗[7]。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结肠微小息肉被切除后,会存在复发的风险。刘杨等[8]发现,肠息肉经内镜治疗后的复发率可高达22%。因此在早期干预的同时,仍需内镜定期追踪,并针对性采取切除结肠息肉等措施,降低复发以及结肠癌变风险。目前,结肠微小息肉常用的切除方式有冷圈套切除术、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各种切除方式各具特色,且切除成功率、切除后复发率受患者伴随症状、息肉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需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避免漏诊进展期腺瘤及对结肠镜监测时间间隔产生误判[1,9]。

本研究发现,患者存在便血、腹泻症状,息肉分布于升结肠、乙状结肠,呈现多发、无蒂、管状腺瘤及越大,则患者术后越容易复发,这与蒋元烨等[8,10]报道相符。升结肠、乙状结肠中复发率较高,可能由于肠内容物在该部位滞留时间较长,长时间刺激该部位上皮细胞,故而导致复发。因此在切除后需密切关注升结肠、乙状结肠处微小息肉,避免遗漏。结肠息肉最初为良性肿瘤,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息肉往往会发生进行性增大,同时息肉腺体细胞逐步变性并发生转化,直至由异型增生向中度发展,并发生转移,故而息肉越多、越大表明疾病进展越严重,且往往伴随便血、腹泻等病症。特别是直径超过10 mm的息肉或已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已转变为进展期腺癌,增加治疗难度。同时新生息肉并未成形易导致漏诊,从而增加复发风险[3,11]。本研究发现,无蒂和管状腺瘤均可增加复发风险,其中腺瘤有很高的癌变性,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需要经过腺瘤期才可能发生癌变,故而管状腺瘤患者尽管切除息肉,仍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高频电凝电切术相对冷圈套切除术而言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分析认为,由于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易引起组织坏死,因此在切除时为尽量避免影响息肉周围正常组织需将圈套器上抬,易发生结肠息肉基底部切除不完全,切除不彻底,给复发提供了可能;而冷圈套息肉切除术则可直接圈套息肉周围约2 mm的正常组织,且在收圈套时向肠壁轻柔压下圈套,可有效保证完整切除,从而降低息肉组织残留的可能性,降低了复发风险[12,13]。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结肠微小息肉切除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大多与检查中漏诊、电切不彻底及疾病进展严重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应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及治疗后坚持定期肠镜复查,并在初次发现结肠息肉及时予以内镜下处理,并进行组织病理检查,确定随诊间隔时期。尽管本研究发现冷圈套技术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但其易导致毛细血管出血,安全性有待研究。由于结肠微小息肉导致大肠黏膜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息肉变大、变多、进展以及癌变[8],术后可能存在部分残留,故术后可使用免疫调节剂以增加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结肠息肉术后复发。

综上所述,伴随便血、腹泻的结肠微小息肉患者,息肉发生于升结肠、乙状结肠,多发、直径大、无蒂、管状腺瘤均可增加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冷圈套切除术可降低复发风险,但治疗优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圈套结肠镜腺瘤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狼的圈套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是否做结肠镜可以挽救生命?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