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6-09顾士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8期
关键词:肝癌研究组满意度

顾士菊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 肿瘤内科二区,江苏 沛县)

0 引言

肝癌是肝脏肿瘤的恶性病变,在我国是除肺癌外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症。肝癌的死亡率极高,对患者的伤害极大。现阶段对肝癌的治疗以介入治疗为主,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为了尽量地消除介入治疗的副作用,医院通常会对患者进行护理[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的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方案。为了探究这种方案在护理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本文将对50 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情况,从而来探究其效果,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中选取此次研究对象。选取标准:(1)使用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2)完整进行了护理的患者;(3)患者自愿加入此次研究并和我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在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之后实施。选取情况:人数50 例;分组方式:随机均分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资料:对照组25 例,男女比例为20:5,年龄在40~79 岁,平均56.41 岁;研究组25 例,男女比例为19:6,年龄在41~80 岁,平均57.14 岁。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情况,其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1)向患者说明手术内容和手术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2)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在手术后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置,提醒患者做好术后注意事项;(3)根据医生安排叮嘱患者的服药、饮食及作息。

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入院护理:在患者入住医院一开始便由护理人员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和病房环境,其次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血压、心率及温度的检测,并记录成册。

(2)介入治疗之前的护理: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癌症患者一般会具有焦虑、消沉、抑郁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案例,树立起患者的治疗信心。

(3)介入术后护理:此阶段护理包括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疼痛护理:在介入术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情况,因此这时候需要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服用止疼药物,通过与患者谈话或进行其他轻松的活动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饮食方案调整,术后尽量摄入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其次要保证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并提醒患者多饮水。睡眠护理:睡眠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保证患者睡眠环境的质量,维持病房的通风、清洁和安静。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从而来提升睡眠质量。并发症护理:术后患者会容易出现发热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体温监测。一旦发热首先用温水和冰水交替擦拭冷敷,并在医生的叮嘱下进行降温药物服用。

1.3 疗效标准

评价标准:使用医院自行制作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评级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意三个阶梯[2]。

生存质量指标: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包括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患者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满意度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经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定,研究组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独立能力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都要比对照组患者的评分高,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身体功能 心理状态 独立能力 社会功能研究组 25 81.34±4.36 84.69±4.23 78.69±3.35 83.45±5.46对照组 25 70.45±3.68 61.16±3.59 62.26±3.18 60.36±4.37 t 9.544 21.206 17.785 16.508 P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肝癌作为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临床上一旦被发现一般都是处于中晚期,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肝癌介入治疗这种方式对中晚期患者进行治疗[4]。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非开腹手术治疗方式,在患者的血管和皮肤上建立起通道,在造影机的引导下进行药物注入,一方面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注入病灶区域,提高药物与病灶的接触时间和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导管将明胶海绵等栓塞剂选择性地注入到病灶区域的血管和供血动脉之中,以此来抑制肿瘤的生长[5-6]。虽然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在对患者造成最小伤害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仍然有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如呕吐、疼痛以及发热等情况。所以为了减轻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新模式,现如今已经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引入到了肝癌介入治疗后护理中来。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根据疾病或手术特点及病人情况,以时间作为依照,为患者制定入院、术前、术后的护理标准化方案,其内容包括医院环境熟悉、术前心理辅导、术前注意事项、术后疼痛护理、术前术后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等[7]。将整个护理流程告知患者,来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积极性,对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极大的提高[8-9]。本文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分组实施,得出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且研究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的评分高,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和生存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对肝癌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在临床中推广此护理方法。

猜你喜欢

肝癌研究组满意度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