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探究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脊柱内固定的临床疗效

2020-06-09韩晓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8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脊柱身体

韩晓东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忻州)

0 引言

脊柱创伤不仅对患者带来日常生活上的不利,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致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1]。本次研究通过将我院骨科收治的60 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和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将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录我院骨科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总计60 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以每组30 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为25~55 岁,平均(37.54±4.09)岁,确诊时间为1~7 d,平均(3.46±2.29)d。对照组有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龄为25~55 岁,平均(37.49±3.97)岁,确诊时间为1~8 d,平均(3.54±2.35)d。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皆符合脊柱创伤的相关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皆配合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的器官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身体器官重症的患者;排除患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不配合研究的患者;排除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正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取俯卧位,在其脊柱正中位置做手术切口,将椎旁肌进行剥离,与骨膜紧贴,直至小关节外侧边缘处,充分暴露创伤部位,将钉棒植入进行复位,手术结束后进行常规止血,消毒后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取俯卧位,在脊柱手术支架上进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患者创伤部位处的椎棘突位置做切口,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切开,自腰背筋膜表面潜行分离,旁开中线约1.5~2.5 cm 切开腰背筋膜,钝性分离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显露相应的横突及关节突,采用“人字脊”的方式确认进钉点,在影像检查的辅助下确认具体的创伤位置,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解除患者的脊髓压迫,将切口闭合[3]。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包括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根据医院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患者在治疗后HSS 评分>80 分,生活能够自理;有效:患者在治疗后HSS 评分在60~76 分,在帮助下生活能够自理;无效:在治疗后HSS 评分<60 分,生活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分)

社会职能 情绪状态 身体质量 生理功能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52±5.45 68.94±6.28 42.74±3.79 69.52±6.65 40.72±6.37 71.29±7.55 39.83±6.05 65.49±6.48对照组 41.09±5.51 63.81±7.02 43.06±4.10 62.75±5.87 40.13±5.82 63.04±6.89 40.10±5.77 60.98±5.83 t 0.403 2.983 0.314 4.180 0.375 4.421 0.177 2.834 P 0.689 0.004 0.755 0.000 0.709 0.000 0.860 0.006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的临床指标中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手术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168.74±22.53 84.74±17.45 10.37±2.08对照组 30 279.65±36.41 142.76±19.06 23.86±6.82 t 14.188 12.298 10.363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的治疗效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

3 讨论

脊柱创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可能发生,通常是由于工矿事故、交通事故以及意外损伤而引起,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方面的不便,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4]。脊柱创伤患者由于其脊柱的受损程度不同,若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致残。目前对于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应用最广泛,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将患者的脊柱压迫症状解除,使脊柱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在临床上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5]。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虽然效果突出,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大,对患者身体的损害较大,导致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缓慢,导致临床效果不理想[6]。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脊柱创伤的手术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完善[7]。脊柱内固定治疗的操作简单,相比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手术时间更短,对患者的伤害小,并且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更加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同时脊柱内固定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患者的创伤脊柱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并且改善神经组织的受损情况,治疗效果更加理想[8]。随着国内交通事业以及矿产事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施工事故等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在不断增高,再加上环境的恶化使得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使脊柱创伤的发生几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脊柱创伤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研究对脊柱创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社会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职能、情绪状态、身体质量以及生理功能)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指标中观察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对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相比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了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脊柱创伤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脊柱身体
更正启事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我de身体
汽车润滑用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意义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