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版权经济下中国电影音乐产业化发展聚焦

2020-06-09吕霄骁

电影文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唱片作曲家音乐

吕霄骁

(天津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一、中国电影音乐产业概况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协定时的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在2010年颁布并生效,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和音乐产业都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票房逐年上涨,2009—2010年,好莱坞影片《变形金刚2》《2012》《阿凡达》连续三破中国票房纪录。2015年开始,《捉妖记》《美人鱼》《战狼2》等国产影片也开始陆续坐上内地票房头把交椅,单片票房突破了50亿大关。与此同时,音乐产业中的音乐出版、音乐演出、数字音乐产业也都稳步发展,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在电影产业和音乐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影音乐产业也呈现出向好的势头。影视剧音乐产业的产值在2016年达到了3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依据《2018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和《2019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提供的数据,近几年影视剧音乐产业规模分别为2015年2.94亿元,2016年3.94亿元,2017年3.48亿元,2018年3.94亿元。从数据来看,虽然电影音乐产业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相较于百亿规模的电影产业,影视剧音乐产业显然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等性,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9年大年初一上映的影片《流浪地球》获得了春节档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截止到2019年11月,《流浪地球》的国内票房已超46亿,豆瓣评分7.9分,评分人数达到1278986人次。科幻片作为一种对电影工业化要求极高的类型片,对正在缓慢建立起自己工业体系的中国电影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而《流浪地球》的成功则为中国电影观众和电影投资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虽然《流浪地球》在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制作、宣传、发行在一定时间内将成为电影行业学习模仿的标杆,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将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流浪地球》的电影原声音乐大碟也于2019年2月由阿鲲音乐进行线上发行,曲目涵盖了电影中的大部分配乐,(截至2019年8月的数据,专辑发行曲目共43首,QQ音乐、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上曲目均为42首,由于曲目版权授权问题下架了部分音乐)尽管在音乐内容似曾相识、曲目命名“官方剧透”等方面被一些网友所诟病,但这张原声专辑还是引来了不少的播放和讨论,这种关注对于正在起步的中国电影音乐产业来说还不能算是一种惯例。

中国电影音乐产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尤其是在盗版兴盛和数字音乐诞生的初期,音乐发行的成本较高,回报也难以保障,中国电影原声音乐单独发行的情况较为少见。即使在音乐产业发展势头较好的今天,电影音乐发行对于发行方和音乐制作方来说依然不是一个必然选择 。本文统计了2018、2019两年中国电影音乐发行情况(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12月),并将具有发达产业代表性的美国电影音乐发行情况作为参照,以中国和美国本国影片在2018、2019两年本国票房前十五的影片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统计了这60部影片的音乐发行情况(见附表),统计结果呈现出近期中国电影音乐发行的以下特点:

(一)数字发行为主,实体发行少

中国2018、2019两年票房排行前十五的影片发行实体专辑的仅有五部,2018年的《捉妖记2》《影》《李茶的姑妈》,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发行实体专辑的比例仅占统计样本的25%。相比之下,2018、2019两年美国票房前十五的影片100%都发行了实体版本的专辑。

(二)歌曲发行为主,原声专辑发行少

中国2018、2019两年票房前十五的影片,虽然只有一部影片没有发行相关唱片(《反贪风暴4》),但发行的唱片多为电影主题曲、电影推广曲等歌曲EP,发行了电影原声专辑的仅有13部,占统计范围的比例不足45%;相比之下,美国两年票房前十五的影片发行电影原声专辑的比例为100%,歌曲则部分和原声搭配发行,部分单独发行。

图1 2018年中国音乐产业各细分行业产值与增长对比图(单位:亿元)

二、中国电影音乐产业化过程中的阻力

从发行情况上看,无论是从发行数量还是种类上,中国电影音乐产业和较为成熟的美国电影音乐产业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发行这一具体商业行为背后体现的是供需关系,发行行为的缺失体现了消费者需求的不足,需求的不足又必然会影响电影音乐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在目前中国的音乐市场和电影市场形态下,确实存在着一些制约电影音乐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实体唱片销量低迷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实体唱片在全球范围内都迎来了销量滑坡。2018年底,由于债务累计4000万港元,缺乏偿债能力,香港最大的唱片销售商香港HMV将旗下零售业务自愿清盘,并关闭了全港的七家店铺。该公司在声明中写道:“HMV2018年零售收入约为3155万港元,较2017年同期减少约41%。”而在2017年,加拿大最大的音像制品零售商HMV(加拿大)已经陷入破产管理,关闭了当地所有的102家门店。

中国的实体唱片销售遭遇了同样的低迷,除了全球性的实体唱片销量下滑,中国唱片销售还经历了猖獗的被盗版打击的阶段,目前实体唱片销量依旧保持在低位运行。根据《2019年中国音乐产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音乐图书与音像”产值规模为13.38亿元,仅占音乐产业总产值(3747.95亿元)的0.36%,这其中还包含了音乐图书出版的产值,若刨除其所占比例,音像制品的销售占比更加微乎其微。

实体唱片市场自身的低迷也影响到了影视音乐实体唱片的发行,从本文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2018、2019年票房前十五的国产影片中发行了实体唱片的原声碟中,作曲半数都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这和当地的实体唱片市场和消费习惯紧密相关。缺乏实体唱片发行的环节一方面使得电影音乐产业链缩短,降低了电影音乐产业的产值;另一方面,缺乏实体唱片发行也使电影音乐缺少了在大众面前曝光的机会,使其作为独立作品和其作曲者扩大知名度的机会大大减少。

(二)电影和电影音乐产业链不完善,缺乏上下游联系

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链发展还不甚完善,电影音乐除了片中配乐的委托创作外,其他上下游衍生收入较少,电影音乐的营销基本集中于宣发阶段的主题曲和推广曲营销。从2014年的《后会无期》电影主题曲《平凡之路》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宣传曲《小苹果》,到2017年的《前任3:再见前任》中的《体面》,再到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的插曲《卡路里》,这些电影歌曲都获得了较高的播放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电影票房。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歌曲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主题曲、片尾曲之外,电影推广曲、概念单曲、观影随笔等也都相继出现,成为流行音乐产业和电影产业的纽带。

相比之下好莱坞电影的音乐营销相对丰富,产业链也相对较长。除了电影歌曲之外,电影原声带的发行也是电影音乐产业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影原声带是音乐产业和电影产业者互为宣传,共同获利的产物,电影原声带的发行在好莱坞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一般所有的影片在上映后都会由唱片公司向市场推出电影原声带。电影原声带通常包括经过编排整理的电影中的全部或精选的配乐,包含了主题音乐、场景音乐等,有的也包含了电影中的歌曲,一部分选用歌曲较多的电影也会单独推出歌曲原声带。从本文统计数据(见附表)可以看到,本文选取的美国电影样本中100%的影片都发行了电影原声带。电影原声带作为影片的衍生品出售,这也是美国电影产业链中必要的一环。

但对市场化时间较短的中国电影来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也没有形成出版原声带的惯例。当时的票房较为低迷,愿意为电影付费的消费者较少,电影音乐市场自然更为狭小。不过,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产“大片”数量越来越多,观众的消费意愿也有所提高,《十面埋伏》《赤壁》《非诚勿扰》《满城尽带黄金甲》《天下无贼》等影片相继成为卖座影片,这些影片在公映之后也都很快推出了原声带。近年来,随着国产影片数量和质量的增加,电影原声带的发行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相比美国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原声带发行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类型丰富程度上仍然较为稚嫩。

电影音乐脱离了电影这一播放媒介后,还存在一个重要的获利途径,就是作为独立音乐作品,售卖音乐会门票和乐谱等衍生产品。这不仅可以延长电影音乐产业链,也可以延长电影音乐作品的收益时间,还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增加电影音乐的被动收入。以当下好莱坞商业运作最成功的电影音乐家汉斯·季默为例,其大型巡回音乐会一般每隔一年都会举行一次,目前音乐会2021年的排期已经出炉,可见其对于音乐会票房的信心。电影作曲家的音乐会一方面票房收入相当可观,另一方面也为作曲家提高了知名度,巩固了作曲家作为“商标”的属性。作曲家霍华德·肖为J.R.R.托尔金原著,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魔戒》系列创作的配乐无疑成为经典作品,书迷、影迷和乐迷们对其热情持续不减,距《魔戒》系列第一部《魔戒现身》上映已经接近20年时间,其视听音乐会和配乐改编的交响音乐会依然在世界范围内频频上演,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作品和作曲家的知名度,同时延长了电影音乐作品的收益时间。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的宫崎骏动画作品音乐会,也为作曲家久石让和吉卜力动画工作室通过授权方式使其配乐获得了不少收益。这些产品都使得电影音乐产业链增长,为电影制作和音乐制作双方获得了额外的利润。

中国电影音乐产业在这些领域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2016年,《西游记》作曲许镜清发起众筹音乐会,这在社会中引发了一波巨大的讨论热潮,此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影视剧音乐产业发展的局限性。电影配乐缺乏市场的现状导致投入资金的动力不足,这使得配乐和配乐作曲家曝光度难以提升,从而导致市场缺乏回馈,形成恶性循环。在市场开放度大幅增加的今天,观众的消费需求和审美水平在逐渐提升,国外成熟市场的电影音乐产品开始打入中国市场,若对国内电影音乐产业的发展不加以引导,其势必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

(三)配乐质量欠佳,发行意愿不强

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电影的制作数量逐年上升,制作的质量也逐渐提高。2018年,国产片票房占比首次突破六成,在这种电影业整体发展向好的背景下,电影音乐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对于处在快速发展期的中国电影业来说,人才的缺乏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对电影音乐创作者来说,往往需要电影和音乐的双重背景,需要多年的音乐学习基础,掌握多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曲技法,同时熟悉电影的表达方法,了解电影和音乐配合的方式。电影音乐制作也要经历客户对接、作曲、配器、录制、混音、编辑等一系列流程,需要各工种的专业人才。国内的电影音乐起步时间不长,电影音乐教育大多由传统音乐领域发展而来,偏向传统作曲教育,缺乏电影音乐的教育,同时中文的电影音乐书籍资料也较少。电影音乐从业者多是由传统音乐、流行音乐领域“半路出家”,电影音乐制作多工种分工配合的职业体系也不够完善,这使得电影音乐制作领域缺乏流程规范。

从另一层面来看,目前我国音乐基础教育水平较低。长期以来,美育课程在学校课程安排中的地位较低,音乐课程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规范化;而且我国在音乐教育观念上较为注重美育与德育的结合,而缺乏对音乐审美性、艺术性和兴趣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对课程接受度较低,缺乏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能力。在这个背景下,在中国基础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电影各环节制作者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很多从业者缺乏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缺乏对电影音乐质量的整体把控能力,这导致了电影制作中各环节缺乏对电影音乐的统一认识。制片方由于缺乏判断力,也经常“走捷径”地雇用国外“大牌”团队进行音乐制作。

同时,电影工业化流程也不尽完善,导致电影音乐制作成本和时间经常被压缩,电影作曲的工作经常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曾经为《西游记》系列作曲的好莱坞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杨表示,在《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的创作中,因为敲定合作细节和提前提交审查等原因,留给实际创作的时间非常短,使得创作过程非常紧张。曾担任《老炮儿》《杀生》《致青春》等影片作曲的窦鹏表示,国内电影配乐环节的成本大约只占总投资的百分之一,若以一部投资3000万的中小成本电影计算,投入到音乐制作部分的费用大约只有30万。基于配乐总费用较低的情况,即使创作得非常优秀的配乐作品也会受到录制成本的制约。当下国内配乐人在音乐录制环节通常需要使用外部乐团,请乐团一边试奏,一边录制是常有的情况,一般录音时间只有1~2天,这也使得配乐工作难以精益求精。

电影音乐制作人才缺乏、音乐基础教育水平较低、电影音乐制作流程不完善,以上各种因素导致当下中国许多电影音乐制作质量欠佳,缺乏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欣赏的价值,因而作曲家和电影制作方缺乏将电影原声发行的意愿,这使得电影音乐产业止步于委托创作阶段,缺乏后续产业链延展。

(四)“作坊式”制作缺乏配套流程,作曲家缺乏宣传推广意识

中国电影配乐作曲家目前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不同于好莱坞的流水线工作模式,国内电影音乐行业还处于前店后厂的“小作坊”模式,从项目对接、制作、宣传都由一个小团队独立完成,缺乏专业的经纪团队为其服务,这一方面使得作曲家工作的精力不得不分散到团队运营、商务合作等方面,另一方面使得配乐的后期推广发行环节缺失,配乐作曲家的工作无法得到观众和行业的认同。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好莱坞作曲家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个人或工作室网页,用来介绍其作品和演出信息等,电影信息网站IMDB上所有的音乐制作部分人员信息也相当细致全面,很多影片包括作曲、配器、补充作曲,甚至是演奏员信息都会一一列出。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影信息类网站时光网和豆瓣网上,很多电影连基本的作曲信息都查询不到,大部分配乐作曲家也没有个人网站和信息介绍,只能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获取到一些碎片信息。

好莱坞的电影音乐产业情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好莱坞大制片厂体系的衰落,大量音乐家开始以自由职业的身份参与到电影制作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战后大量移民作曲家来到美国,黑人音乐进入主流市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内容极大丰富。在这一时期,立体声密纹唱片开始流行,音乐市场的利好也促使原声碟逐渐成为好莱坞电影产业的必要一环。时至今日,以汉斯·季默的RCP(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为代表的音乐制作经纪公司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制作的主流。根据RCP官网的资料,其雇员包括作曲、编曲、配器/指挥、演奏员、技术团队几类,其曾经和现在的所有雇员接近300位,很多曾受雇于RCP的作曲家依然和其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RCP除了提供音乐制作服务,还向作曲家们提供工作场地、录音场地和其他技术服务,其雇员信息在官网都有详细介绍。中国影片《空天猎》和《银河补习班》就由其旗下和合作作曲家Andrew Kawczynski、Lorne Balfe和Steffen Thum进行配乐制作。RCP充分利用了汉斯·季默的名气笼络了一批作曲家,使他从一个自由个体拓展为一个集群,一方面丰富了其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拓展了他的制作风格和参与影片的数量,使他和合作作曲家都有更多机会暴露在观众和制片人的视野中。

中国电影音乐领域目前还缺少这种具有号召力的人物,也缺乏产业集群,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分工不够明确,未形成成熟的销售体系。由于电影音乐产业规模较小,在电影产业中所占比重也较小,行业和作曲家本人也缺乏宣传包装的意愿,导致作曲家的曝光机会较少,这也影响到电影音乐的发行和销售。

三、中国电影音乐产业化展望

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电影音乐也越来越被重视,尽管电影音乐处在产业发展初期,存在着投入不足、人才紧缺、产业体系混乱等问题,但随着电影数量的提升,观众的审美需求的增加,中国电影对音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电影音乐类型越来越多种多样,也有更多的国内外音乐人才加入到电影音乐创作的队伍中来。

在产业化发展方面,电影音乐的价值开始慢慢被市场挖掘出来。在电影歌曲方面,已经出现了多家垂直业务模式的公司,如奔跑怪物、完美青春、少城时代旗下的燃音乐等,这些公司从音乐人制作资源、歌曲营销、版权运营全方位经营,和电影制作方相互成就,共同获利。但在电影配乐方面,中国的产业运营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虽然在版权经济的环境下,音乐版权管理愈加规范化,音乐人的版权收入在提高,但单靠市场的调节,还不足以让电影原声音乐产业迅速发展,电影音乐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加宏观的调控。

纵然好莱坞的一套产业体系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电影音乐行业有一套制作生产的固定机制,但也出现了行业垄断、行业断层、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对于中国电影音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目前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业应继续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尝试与国内外作曲家的多种合作模式,提升电影音乐的品质,保持电影音乐内容的多样性。同时,电影音乐从业者也应积极组织行业工会一类的组织,在保持音乐内容个性化的同时统一行业标准,开拓商业模式,延长产业链,争取版税、演出等多种创收机会,使行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附表

表1 2018年中国本国电影票房排行前十五影片的音乐发行情况

表2 2018年美国本国电影票房排行前十五影片的音乐发行情况

(续表)

表3 2019年中国本国电影票房排行前十五影片的音乐发行情况

(续表)

表4 2019年美国本国电影票房排行前十五影片的音乐发行情况

猜你喜欢

唱片作曲家音乐
小小作曲家
大自然的唱片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坏唱片
作曲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