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原点,系统辨析

2020-06-08周伟英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部首字旁错别字

编者按

在我们刊物安排一篇形近字辨析内容的稿件,似乎与我们杂志的用稿要求不符。但是,文字是构成文章最基本的元素,是实现信息交流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成果得以保存、积累的介质,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文字的出现,被视为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开始。由此可知,汉字不仅对写文章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它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根”与“脉”的标签性质。

周伟英老师的这篇稿子,从汉字的原点出发,通过“形”“音”“义”三个方面,不仅让读者认清“是什么”的问题,而且回答“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文章,有益的不只是孩子,也为我们老师日后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参考。

——聂 闻

错别字,是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在错别字当中,形近字的部件错误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字,堪称错别字中的经典,像“即”与“既”,“侯”与“候”,“礻”字旁与“衤”字旁的字,“锻炼”的“炼”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一方面这些字的形的确很像;另一方面,学生没有习得一种有效的区分方法,缺少一个有效的思考支点。

汉字是一种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汉字的字音,跟字形、字义有密不可分之关联;汉字的字义,跟字音、字形直接相关;汉字的字形,更是决定着字音和字义。音形义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只要我们帮助孩子破译汉字之密码,了解字形与音、义之关联。学生在区分时,自然就有了一根拐棍。

此外,汉字是一种有规律的系统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以540个部首为纲统领10516个字。同样的道理,这540个部首也可以统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的3500个常用字。一个部首即可带出一串汉字,部首本身的音形义,必然和所从诸字的音形义相关。因此在纠正错别字时,我们还可让学生以字族为单位,有序、系统地掌握常用汉字,领悟构字规律,习得辨析方法。在这其中通过汉字文化的浸染,传承中华文明。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我设计了一节六年级的复习课——《形近字辨析》。试图帮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汉字音形义之关联,帮助学生掌握形近字辨析之方法。

一、课前听写,激发辨析期待

为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课前进行了易错词语的听写,列表如下:

我们分别挑选了城市和农村的一个六年级班级为样本,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是40人,前者所有词语都写对的学生14人,后者均有错。错字统计如下:

从上表不难发现,不管是城里学校还是农村学校,这些字的错误率都相当高。六年级的学生即将结束小学阶段的学习,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我们对易错形近字进行一次有质量的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设计意图:课前先进行听写,课中所辨析之材料完全来自本班学生,教学直接跟学生的需求相关,跟学生的期待相关。课未始,心已至。】

二、部件溯源,了解偏旁演变

(一)看字猜人,激发兴趣

1.出示错别字图片:同学们,前两天,我们听写了一组词语。一起来看一下:这一张,是谁的?认得出来吗?

2.指出错误所在:“锻炼”的“炼”字是什么旁? 哪些同学也写错过?

3.交流改正方法:有没有同学从来没有写错过?有什么好办法跟同学分享吗?

(二)回归原点,辨析部首

同学们,一个字的意思,往往跟它的部件有关。“炼”字有两个部件:“火”和“”。一起来看“”,它是如何演变的呢?

柬,会意字。金文从束(表示一捆竹简),从八(表分别),表示打开一捆竹简从中挑选。作偏旁时简化作 。所以该字最根本的意义是挑选。

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部首,可以造出一串的字。这是我们祖先造字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一个变出一串!

“”字,加“火”,变成“炼”;加上“纟”,则变成“练”。

一起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发现?

它们都有liàn这个音。是的!同一部件构成的字,不光读音相近,在字义上也会有相似之处。“”的最根本意思是挑选,谁来结合它们的部首,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意思呢?

炼,用火挑选。用火,指加热,就是用加热等方法提高物質的纯度或性能。比如说:通过冶炼,从铁矿石中提取铁,就是炼铁;对含油物质加热,把油提炼出来,就是炼油。

“锻炼”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锻,把金属加热后捶打;炼,加热提高物质的纯度;所以,锻炼,就是指锻造和冶炼。参加体育运动,使身体更强壮,就是锻炼身体;参加各种活动,使觉悟、工作能力提高,就是锻炼能力。所以,请大家记住:锻炼的“炼”,是“火”字旁哦!

练,跟丝有关。本义为把生丝或生丝织品煮得柔软洁白。用作名词,也指已练出的白色丝织物,一般指白绢——“江白如练”。由煮丝的过程,引申指反复操作、练习——“勤学苦练”。由练习的结果又引申指精熟、老练——“干练,练达”。

(三)两相比较,提炼方法

同学们,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区分“炼”和“练”的呢?

是的,我们从部件入手,了解字的最根本意思。所以说,汉字的字形,决定了字的意思;汉字的意思,又反过来决定了字形。字义,是辨析形近字的根本所在!(板书:义形)

下面,请大家完成作业纸第一题,并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文字学家殷焕先先生曾说:“汉字是有‘理性的文字。所谓有‘理性,即是合乎‘六书。”汉字的“理性”也就是它的造字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讲析字理的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在上课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对于“炼”字的造字原理能够自行进行分析。但对于“练”字的用法,他们大多是多次阅读、写过以后记住的。经过部件的分析,层层推进,接近字的本源。这样的学习,是孩子喜欢的,因为他们从中体验到了思考之愉悦,体验到了破译汉字密码之欢喜。】

三、回归原点,明确部首差异

(一)多点少点,换了脸面

1.指出错误所在。

同学们,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谁来说一说:这个字错在哪儿?

“礻”字旁写成了“衤”字旁!(祝、福、社)

2.交流改正方法。

有没有同学从来没有写错过?你有什么方法让同学不再写错吗?

是的,“礻”字旁的字,都跟“祭祀”有关,是一点;“衤”字旁的字,都跟“衣服”有关,是两点。多一点或少一点,就像换了脸面,成了别字或错字了。

(二)辨析“礻”旁,祭台祭祀

1. “礻”旁溯源。

一起来看一张图片,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是的!人们跪在祭台前祭拜。这就是“示”字,“示”的本义就是指祭祀祭台,作偏旁时写作“礻”。

2.了解形义关联。

这些“礻”字旁的字,到底跟祭祀有什么关系呢?(结合汉字图片逐个分析)

祖:祭祀祖先的宗庙。

祝福:指向神灵祈祷求福。

礼:行大礼?什么时候要行大礼。

社:指土地神或土地神主。

神:供奉在寺庙里!

因此,这些字都跟什么有关?(祭祀,宗庙)

(三)辨析“衤”旁,上衣为形

1.出示错别字图片。

说一说:哪个字写错了?

初,应该是“衤”字旁,他写成了“礻”字旁。

初是什么意思?用刀裁布,做衣服的开始,后来泛指开始(配上图片)。

左边这件上衣之形,就是“衣”字,作偏旁时写作“衤”(动画演示“衣”变成“衤”)。

2.还有哪些字跟衣服有关?请写下来!

有信心把它们区分清楚吗?

【设计意图:从单个辨析到系统辨析。“衤”字旁的字和“衣服”有关,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错误较多的“初”字,则巧妙借助一幅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礻”字旁的字和“祭祀”有关,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模糊的认知,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借助一幅幅简洁明了的图片,直观地诠释出这些字与“祭祀”之关联,从而让学生明了形义关系,从本源上去掌握汉字,轻松掌握一系列的字。】

四、系统辨析,掌握音义关联

(一)“侯”“候”之辨析

1.扩展词语,辨析不同。

还有一个字,也有很多人写错:诸侯的“侯”。

“侯”和“候”,只是一竖之别。

这一竖,到底区别出了什么?谁有好办法帮助大家来辨析?

一起来看一组词语:

侯:诸侯   侯爵   王侯将相

候:等候   守候   时候   火候   气候   候鸟   问候

你发现了什么?

从读音看,侯,读hóu,第二声;候,读hòu,第四声。

从意思看,侯,主要指一种职位,也指特定的一类人。候,大多表示等候、观望、守候、时机的意思。

的确如此,汉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我们辨析的法宝。如果我说,“侯”和“候”本来是同一个字,你们相信吗?

2.“侯”之音形义及衍生诸字

侯,原来是古代的箭靶!

侯,象形字。甲骨文像张挂的射布(即后来的靶子)形。下加矢以突出射布之意。金文大同。篆文在上面加了一个“人”,表示人所射。本义为射礼的射布,即后来的箭靶。上古时候,猛兽逼人,他族入侵。谁的箭法最准,谁能为大家伙射兽除害,驱逐外族,谁就被拥戴为酋长,老大。这个“侯”,最早就是部落首领的意思。后來,“侯”字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指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再后来,很多文学作品中,“侯”被泛指为一类人。以“侯”为部件,加上“口”,就是喉咙的“喉”;加个犭,就成了猴子的“猴”。

3.“候”之音形义

候和侯相比,中间多了短竖。这个短竖,是怎么来的呢?古时候,书籍的流传全靠手抄。“矦”字的这个“丿”,在抄写的过程中,长了一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竖。

前面说到,“侯”跟射箭有关。人们持弓带箭埋伏狩猎,是一个观察、守望的过程,“候”的本义为守望。守望的过程是一个等待的过程,是一段时间,“时候”表示的就是一段时间。守望是为了什么?为了侦察,观测。观测了,自然会有结果:症候、火候。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征候,气候就是指长时间的一种天气特征。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鸟,就叫候鸟。看望也是一种守望,于是,又引申为问候、伺候。

因此,候,是在“侯”字基础上造出的一个字。它们的音形义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设计意图:从教汉字到教汉字文化。“侯”字中间到底有没有“一短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纠结之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是学生自己发现了“字音”之秘密:“侯”字读“hóu”,指一类人;“候”读“hòu”,表示问候、等候之意。这是学生通过最朴素的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则跟“侯”字的造字原理直接相关。此刻,学生的一双双眼睛都是发光的,有渴求,亦有惊喜。一个汉字,就是一段文化。这样的辨析讲解,让学生从本源上去掌握汉字,让汉字文化、中华文明,在学习汉字中得到传承。】

(二)“即”“既”之辨析

1.扩展词语,开展辨析

有两个字,同样因为形近经常困扰着我们!

怎么办?扩展词语,发现规律!

2.总结规律,辨析不同。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即:读jí,是即将、将要、快要的意思;既:读jì,是已经的意思。

3.看图猜字,了解本义

老师给大家看这两个字的甲骨文,请你猜一猜:哪一个是“即”?哪一个是“既”?

出示甲骨文:

這两个字,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相同:左边都是食器“皀”(jí),右边都是人。

不同:左边的食器盛满食物,人准备吃饭;右边的食器已空,人吃完饭后扭头张口打嗝,表示吃完饭。

所以,它们字义上的区别:进食就餐为“即”,表示即将、就要;餐毕离席为“既”,意为已经。

请大家完成作业纸第二题,并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即将和已经,都是非常抽象的意思。我们聪明的祖先,用一个身姿之别,巧妙地进行了区分。对“即”和“既”进行溯源,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对两个字的音形义了然于心。从而让学生回归原点,掌握“以音定形”“以义定形”之方法。】

五、学以致用,搜索街头巷尾

(一)街头巷尾错别字之纠正

同学们,汉字是如此美妙。可是,在我们的街头巷尾,也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有的甚至闹出笑话。让我们运用刚才的方法,试着改正之。

1.迎(部件“卬”多了一撇)

哪个字写错?错在哪儿?应该怎样改?

迎字去掉走之底,是卬,是仰望之意。卬,还可以构成仰、昂。卬,加上一撇,是卯,是剖分之意。构成聊、柳等字。

2.蜡——腊

打腊:哪个字写错?错在哪儿?应该怎样改?(“腊”应改成“蜡”)。

蜡,虫字旁,指某些动物、植物、矿物所产生的一种油质;腊,月字旁,指干肉。

3.栗——粟

板粟:哪个字写错?正确的应该是?为什么?(“粟”应改成“栗”)

栗,栗子是长在树上的,下面是个木;粟,粟是粟米,下面是个米。

(二)书写中的错别字之纠正

形近字,因为形太像,稍不留意,就会写错。老师收集了一些容易写错的字。请拿出作业纸,完成第三题。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从方法的习得到方法的运用,是一个过程。街头巷尾错别字之纠正,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书写中错别字之纠正,意在让学生对本课习得方法进行消化、巩固,一课一得。】

六、总结提升,巩固辨析之本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辨析形近字方面,你学会了什么方法?

区分形近字,最根本的法宝始终是什么?(字的意思!)

此外,读音也能够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同学们!我们的汉字,音形义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形近字的辨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音正形,还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部首字旁错别字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开开心心来闯关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系在绳上的“冬”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乔”字娃娃变戏法
错别字先生
同部首的字
“少”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