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课堂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

2020-06-08谢爱萍

考试周刊 2020年47期
关键词:新课改学科素养

谢爱萍

摘 要:当下正处于教育现代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故而教师应更关注教学创新,以期实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体现学科育人优势,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具备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与实践意识。教师应摒弃传递式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本文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展开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培养;学科素养

一、 引言

新课标强调“初中地理是一门兼具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并具有区域性、思想性、生活性及实践性特点”。为此,教师应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地理课堂中的主体,通过有效教学引导,使学生在系统性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进而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要素、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等,并清晰地认识到其具有怎样的地域特征与发展的差异性。同时,教师更应使课堂施教与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习特点、兴趣偏好、能力提升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与实践意识的协同发展。

二、 简析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内涵与培养意义

(一)内涵解析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初中也是大部分的学生展开对地理知识系统性学习的初级阶段。促进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即通过学习积累,促使学生的认知升级,使其以理性客观的视角看待发展问题,并具有较为稳定的心理品格、分辨意识、推理能力、地理观点等。或可以简单理解为:使学生拥有能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学科能力、关键技能与学科品格。例如:理解地理知识间的关系、形成地理意识、具有地理情感态度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阐述与分析现实问题,形成较为科学的看法与判断。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应该是在师生的有效互动、高效教学中,使学生所具备的最为关键的学科能力。区别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学科素养不仅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也将随着学习深入,让学生视野更具高度,进而形成人地观念、综合思维、预期认知能力与实践意识。

(二)培养意义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提升教学引导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其主要意义在于:首先,促进教师施教能力的提升。基于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教师不可单一的用地理成绩作为判定学生能力强弱的标准,而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协调、全面发展。为此,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总结、阶段性反思,并进行施教的调整,以期提升授课效率、让学生具有地理学习积极性。

其次,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只有响应新课改号召,促进因材施教和为学而教,才能使教学更具全面性、有效性,使师生间增强对彼此的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发问,使教师了解真实的班级学情。

最后,进一步体现学科育人优势。地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与生活紧密相关,更具有深厚的教育意义。以往的依据教材重难点进行知识的分析,虽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不能发挥较好的育人效果。只有避免拘泥于教育教学体系是否完整,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才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其领悟知识内涵,并有意识地增加自身的见闻、扩充知识视野,形成学习积累,进而由点到面链接成知识网络。

三、 浅议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主要施教问题

(一)课堂氛围较沉闷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地图识读、确定不同区域的位置,形成空间思维,多习惯于对重难点知识的讲授、强调,使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答方法,并让其观看多媒体课件、地图及地球仪等。

长期的灌输教育,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使他们习惯于等待教师的讲授,易形成思维惰性,不会自主提问、更缺乏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地理教学课堂中,不仅课堂氛围缺乏生机,更使师生角色泾渭分明——教师是主体,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引导进行聆听记录,或是就问题展开回答。

(二)学生们缺乏兴趣

此外,因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意识等快速发展,身体发育也逐渐接近成人,但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仍旧欠佳。立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重视对创新施教模式的应用,但教学设计还是依据教师的理解、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等。

从而,让学生从最开始的对地理学习充满好奇,到产生乏味、枯燥感,渐渐地便愈发提不起学习兴趣。此外,有的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存在误区,或是创新教学流于形式化,认为只有尽可能地进行教学内容扩充、知识点的密集讲授,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才是高效课堂。这也会导致学生的應接不暇,反而造成知识混淆,实际课堂施教效果难及预期。

(三)班级中两极分化

有的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关注与那些对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互动,抑或者依照那些地理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教学计划。认为后进生多是自己不上进,在课堂教学中对其不闻不问。因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对后进生缺乏关注,造成地理教学的两极分化。

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促进教育理念的升级,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应给学生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形成高昂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中,教师可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熟悉感,使其认识到地理学习的意义。或者还可以进行游戏教学,出示曾学过的文章或谚语等,使学生判断其描述的是维度因素导致的还是海拔差异造成的。教师可出具《晏子使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调歌头》中的“高处不胜寒”及“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思考:“为什么广东、广西在同一纬度,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差会如此之大?”通过学习探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新课改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超学科”来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