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香双秀 渺笔可言

2020-06-08董桥徐本一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法

董桥 徐本一

张 秀

女,1962年7月生于湖北武汉,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出版《秀墨妙笔——张秀张白渺书法集》,举办《秀墨妙笔——张秀张白渺书法展》,2013年获屈原文学艺术奖,2011年出版《秀本色——张秀书法作品集》,举办《秀本色——张秀书法作品展》, 2010年获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奖,2007年获全国第八届艺术节群星奖,2007年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创作奖,1989年出版《曾侯乙墓编钟铭文》摹本,1986-1989年8次获青藤杯等全国书画大赛头奖。

编写《写字》全日制小学课本等教材和字帖300余本,在《中国书法》等杂志发表《杨守敬的学术与书法》等论文20余篇;18岁起即为屈原祠、黄鹤楼、武当山、东湖等名胜古迹书写碑文。

作品追求清雅古朴、劲秀逸美的风格,富于荆楚文化底蕴和书法气息。其字结体方整,中宫舒展,外密内疏,字里行间,沉静柔婉、清雅超脱却又不失圆浑厚实,足见潇洒与雄强;笔法气韵,明快瑰丽、秀美绽放而又似有铁线游走,更显古朴与风骨。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和董桥先生先后著文《闺秀小楷》和《张秀本色》,评价张秀小楷“十足明清闺秀风格,秀丽柔婉之外又加一些刚劲明快;兼收一些隶意;还有一些唐人写经。总之很美。”其字被称之为“秀体”。

张白渺

女,1989年11月生于湖北,湖北省艺术研究院青年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曾赴台湾世新大学访学,师从戏曲学家梁燕教授、周靖波教授和台湾两院院士曾永义教授。2014年在湖北省图书馆举办《妙笔秀墨——张秀张白渺书法展》,出版《妙笔秀墨》书法集,获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大赛和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书法大赛一等奖。

《艺术中国》《香港书画报》《书画印》和《珠海特区报》等报刊分别以4-8个版面或整版进行专题报导,并登载其书法作品、文章及评论。在湖北美术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举办《妙笔写韵味》等讲座。在《广东戏剧》《炎黄》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2017年至今在《书法报·硬笔书法》开设“渺思微语”专栏,发表书法评论文章和散文随笔多篇。其书法作品在“荣宝斋”拍卖,并被中外博物馆、图书馆及收藏家收藏。

其蝇头小楷清静秀雅、婉约淡泊、流畅自如、笔法自然,蕴涵文征明笔墨情趣;行书清和大气、妩媚灵动、墨断意连、一气贯注,沁润明清笔意;大字清新古朴、别致有趣,含碑碣之浑厚,蕴古帖之情韵;其自撰诗、文、联以书法作品呈现,文采丰润,笔随情走,散淡灵秀,轻松自在,文与字融为一体,给人天然浑成之感。湖北省书协主席徐本一先生评价其“蝇头小楷尤见其佳,直逼明人,令古之女书手瞠目乎其后矣”。“小字娟秀,大字骨鲠,皆能循旧轨而前行。虽从明代诸贤入,而侵侵然不激不厉,上溯古源,自信而递进。艺文双修,诗墨相辉,大道通衢,前程无量也。”

张秀本色

睽远经年,书法家张秀武汉寄来一册书法作品集,真谢谢她。湖北美术出版社新印,书名《秀本色》三个行草漂亮极了。扉页上题“董桥贤兄雅正。辛卯年夏张秀赠”。刘永泽、陈方既写序一和序二,接着选登张中行的《闺秀小楷》和我的《张秀那一手闺秀小楷》。好多年前的旧文字了,一霎眼。张秀写后记说我是她没有见过面的远方朋友,她读我的书通篇繁体字觉得高兴,久违的熟悉,遥远的亲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写成简体字破了法度,书法家不舒服。张秀多年前跟我通信句子文白夹杂,笔画尽量繁体,省得字不像字。这册作品集里她写的许多跋文也不避白话,读来比全篇文言文加倍动人。“秀本色”大字那段题跋这样写:

古朴典雅、秀丽柔婉、刚劲明快、清新自如乃书法之本色,亦是人之本色。秀乃吾之名也,因本人生于农历六月,起名秀,六月六,看谷秀。秀为动词,意为抽穗扬花,寄托了父母的殷切期望。而今,秀的动词含义,源于英文show(显示)的音译之意,汉字借英文之意,依音译字,可谓妙用,真是一绝。庚寅菊秋张秀于东湖。

好多年前张秀给我写过一幅《兰亭序》,字字楚楚,至今深爱。这回在作品集里看到半张信笺临写小行书《兰亭序》,流畅,刚劲,自如,实在动人。跋文说那是一个深夜突发的奇想,多时所思所得倾注羊毫笔下,写完了感觉痛快,仿佛解脱,“总之很爽”,随手压在办公桌的玻璃垫下,日子久了又给茶水渗过留下茶渍,像“做旧似的,挺有味的”。这幅字古今呼应,最可玩赏,万一流入拍卖市场我一定重金竞投。中国大陆金钱泛滥,历代书家翰墨价钱都成斗富指标,张秀这样典雅这样自如的小纸片难得一遇,豪门不要我偏要。到底是讲究创意的书法家,她的作品里连冰心的《寄小读者》都写,四张诗笺工楷抄了一篇《通讯七》,秀丽不输俞平伯不输张充和。张秀一九八三年二十一岁写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一笔一笔绣得工整,去年写小跋说那时候“只知道将字的结构和章法把握好,认为一幅作品只要字写漂亮、匀称、大小一致就好,就满足了,当然也就说不上有什么风格了”。我不懂书艺,年纪大了还肤浅,老早忘掉欧阳询忘掉颜真卿忘掉褚遂良也忘掉先父命写的何绍基,也想着结构章法配搭得漂漂亮亮已然可观,写久了写多了不难写出风格。多年来爱读拙著的人看到我的签名错以为我是书法家,寄来典雅的诗笺精贵的宣纸要我题字,害我惶遽三天赶紧寄还佳纸恳求体谅。有些朋友太熟了我没好意思方命,屏息落笔,苦过受刑,挂起来一看结字运笔都乏主宰,丑得不得了,美丽的至交沈茵厚道,安慰我说:“不丑,不丑,像五四时代老作家的字,清贵!”还说人家稀罕胡适墨宝,谁还计较胡先生书法是不是学过郑孝胥!胡先生那手字是娟秀的东坡体,少了雄浑多了清畅,我最爱看,早年南洋有个会馆集他的字做招牌也很气派。台静农的字十足倪元璐,我也喜欢,那是台先生那一辈人的修炼,我这一代人半新不旧,从来没有那份能耐。台北一位大学问家告诉我说,台先生国学修养深,字也随之大佳,溥心畲倡言诗词写得好画自然也好,道理一样。

张秀不同,是晚辈,用功用得深,旧学底子比我们交往那些年还要再厚,新学知识也不浅,难怪书艺又上了两层楼,作品集里不少作品都多了几分大家风范,都解开了闺秀发簪迈进英文说的“放下头发”的境界。做学问做艺术做到了“放下头发”才做得到张秀要的自如和本色。她写《学书偶想》说书法要激情要冲动要忘情,那是对的:谁愿意看到清清秀秀一个书法家镇日枯坐案前临碑临帖临到变成不长胡须的王羲之!读完这册作品集我高兴张秀笔底乾坤那么旧也那么新。旧,她的毛笔徘徊在唐诗宋词元曲的灯火阑珊处,临古而见销融。新,她的感情在亦干亦湿的笔路上踩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步一回眸,刚媚如《本草纲目》的百草千花,凌空如摩天楼台的无畏无悔。我还高兴张秀好像不写太草的草书。草书难读,世人不懂,不合时宜。乔旸前几天从上海给我寄来新印祝允明《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卷》,认识的几个字确实好看,不认识的那些字也懒得费神核对原诗了。真要我珍藏我情愿珍藏张秀那幅高骈诗,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轻易换回了一個仲夏的牵念。

书法我一生偏爱楷书行书,尤其小楷书小行书,真本领,真性情。草书笔走龙蛇,都造作、都矫情,摆出假名士潇洒的样子其实满肚子是机关是密圈。小时候家中大人天天叮嘱写字一笔一划有头有尾才富泰,才长寿:字无福相,人无福气。我从来信,老了还信,不写难认的蓬头草字,一见俞平伯沈尹默张充和眉清目秀的小楷忍不住都想要。张充和写的工尺谱小册页我痴心爱慕,张先生一边点头让给我珍存一边说:“你不唱昆曲,要工尺谱做什么?”我说我痴恋您的小工楷!相隔两代人,张秀的小工楷隐隐然荡漾着张充和的墨影韵致,随便写在细花纨扇诗笺,一幅李清照咏白菊《多丽》顿时雪清玉瘦,无限依依,醉得倒几代读书人!这款手绘朱栏暗花诗笺我家挂了一对沈尹默给张充和写的《虞美人》三阕,沈先生秀穆的小行书字字解语,客人每每驻足多看两遍,不忍忘情。北京谭然用旧纸替我做了好几款,真精致,不舍得糟蹋,改天选一张求张秀赐一阕漱玉词陪我老去也好。

董 桥

东湖一荷 素波千顷

“东湖一荷”乃女书家张秀一闲章耳。我问其意,答曰:居于斯,观于斯,工作于斯,亦挚爱于斯也。伊生于六月,荷花为六月时令之卉,取清妍芳馨以为征象,岂不是东湖一遍翠绿万柄荷盖摇动之中亭亭玉立之谓哉!于是我想,张秀其书亦可以清婉之品许之。

中国书法自晋唐达到高峰以来,法的概念首以笔法为要。而笔法以笔力为先,众妙攸归,务存骨气,而“清”正是骨法用笔的内蕴。清,既是笔法构成性的直接体现,也是书法审美性的概念。张秀以颜楷立基,正是刚正清健笔法的取向。而学欧阳询之清峭,又效虞世南之清润,似两者又调和两者,介乎两者之间,得清之法习成于手而霑洽于心矣。观其大字每每以颜鲁公面目顾盼左右,大笔浓墨,又有化北碑刀痕为笔迹的转变,然而,严重挺健之中仍不乏清朗之气。而小字更为其擅长,泛滥晋唐直至元明清之小楷流变,参以碑版清劲之意,津津挥运于彩笺素帛之上,珠圆玉润,气秀色妍。咫尺筆阵,万里乾坤,品小而象大,笔简而情溢,深得千年以来小楷书传统文脉之神髓。这种小楷书所表现出来的婉约简静的风貌,在其“清”的审美观照下,被结合与滋养了起来。

张秀清婉书风的形成,在于其数十年不间断的孜孜以求,潜心修研。观者可以清晰地从其作品中读出一种书写背后的时间与空间的真实性。任何矫情与作伪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遮掩,任何非创作者主体性因素在艺术真实尺度面前显得多余与无力。这就是中国书法所重视的功力的光泽。如果说功力指向形的直接性,那么天然更是心性敞开后的秀地丽天。张秀已经从案头操持的困顿与疑惑中归向了功性双修的畅达与淡定。瑜珈功式的运动与冥想,不仅解放了她的肢体,也使书写沉浸在一片晶莹透剔若无所思的心境之中,使其书法有了更开阔的天地。

清人李联琇在谈到诗作的境界时,有云:“诗之境象无穷,而其功候有八,不容躐等以进。八者:由清而瞻而沉而亮而超而肆而敛而淡也。”书之品或亦有类此者。以张秀之清婉仍有不断演进之可能。“清”虽以骨法用笔为要。亦需弥补其偏向,避免轻、弱、直、露、浅、薄、尖、刻之弊。以清气为主导,以婉约为基因,从而在历史纵横参照下达到自己终极意义的风格。以张秀对书法的虔诚与为人的朴实,她清婉的书风一定会有更多向的融合,在以清为主调的风格流派中头角峥嵘。

荷花,以清妍高洁的花品,历来为诗人所吟咏。东湖是武汉的名湖;东湖的荷花,是武汉的名花。取“东湖一荷”之张秀,其譬有深意焉。咏荷花有名句:“胭脂雪瘦薰沉水”,我以为亦可以作张秀书品的意象。我亦居住在东湖之滨,现在再去观看东湖的荷花,要生出更多的观象与观感了。

徐本一

渺笔可言

一路走来,有许多的不期而遇,有的留下难得的印迹。听母亲说,尚在襁褓中的我一望见堂屋中的对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就兴奋地手舞足蹈,咿呀而语,仿佛认识似的,这或许是我最早与书法的相遇,所展现出的兴趣并非是佩服诸葛亮富有哲理的思情,而是熟悉出自母亲之手的书法,因为母亲当年怀胎十月还在挥毫泼墨,在娘肚子里我就在感受母亲书写的气息,更有一脉相承的血液中传承着母亲书法基因,所以出生后见到母亲的字就感到亲切而激动。

如果说初次望到对联时的那种激情是一种缘分,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6岁拿笔写字就是与书法的相识,每天午饭后享受母亲的“书法甜点”:先读碑帖,再临一张字,从汉字结构,到作品章法,再到法书的精气神;一年又一年,才知道书法还有内涵、神韵、情感… …对书法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其深奥,甚至有点陌生,但还是听母亲的话,去亲近书法,在临碑学帖中练其法则,品其原味,思其深意,悟其气韵,虽然这一切仍在懵懂之中,但不时地还尝到了一点乐趣。

记得初中时在书柜翻到了陈上岷老先生手书的杨守敬《学书迩言》,一手淡雅清宁的小楷吸引了我的目光,便记下了梁山舟学书三要:天分,多见,多写;特别是杨守敬又增以的二要默诵于心:“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品高、学富就成了自己学书之心愿,可谓是初心。母亲有时带我去拜访隔楼相望的徐本一老师,探望一江相连的陈方既和唐翼明老师,聆听其书法教诲,铭记其书学思想,巧学其书写经验;特别是千里之行去拜见张中行老先生还记忆犹新,大师不经意的一番点拨真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让人顿悟明了,眼界高了。

日积月累,不知写了多少张字,虽获奖不少,但心仍不甘,因离心愿还远。时常想到苏东坡作书不只是心手双畅,还一目了然,不愧为一代大师。“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其“意”在笔先,法在自然,“信手”而书,寄情于一点一画。被贬黄州的东坡先生寒食节惆怅孤独,感叹人生苍凉,便遣兴吟诗而书,将萧瑟之情融入诗境之中,又寓于点画线条之变,起伏跌宕,参差错落,恣肆奇崛,痛快淋漓,一气呵成《黄州寒食诗帖》。真是吾手写吾心,诗书传情,妙不可言。

东坡大师将才情四溢的诗文书画融于一纸,留下千古杰作,成为后辈楷模。“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稿》,或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之所以成为书法经典作品,是因为所书之文同样出自书家之手,他们满含激情书写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写起来才那么得心应手,那么流畅自然,哪怕是涂抹,也是信手为之。试想一下,假如他们是书写别人的文章,也会饱含同样的深情,写出这传世之作吗?” 这是母亲《学书偶想》之问,回答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我们不能去假设历史,但相信书家在挥写自己心灵独白时情更深,意更浓,心更诚。的确,书写自撰联和诗文时,亲切之感欣然而来,不只是熟悉,还有那潜于其中的一丝情感,一份祈盼,想用笔去说出心里话,于是调动起隐在心里藏在胸中的激情,一腔热血将气息传递到手臂直至指尖,挥笔倾洒在纸上,发出心底之声,尽管是默默的,听不见,但要用眼去读,用心去听。《与董桥先生字外相逢》就是这样随心而作,既是《书法报·硬笔书法》“渺思微语”(我的专栏)里的小品文,也是书展中的小册页,挺有意思的,也有点意义。

走过2019,走进2020,与一个寓意为爱你的岁月不期而遇,与一个有历史故事的昙华林巧然相会,难免思绪万千,心有所愿,但不管怎样,初心依旧,渺笔可言。还是白居易在《画弥勒上生帧记》里说得好:“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簡言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也许有一天,还会在昙华林偶然相逢!

己亥冬至,张白渺

墨香一掬   书影三春

文字承载记忆,书法发抒性情,中国人在文字的存有上多出了书写的愉悦与美意,在此中心灵得以滋养而丰盈。

张白渺出生时,已经改革开放了。当时张建伟张秀夫妇住在湖北省博物馆内的宿舍里,一排平房中的一间。是父亲或是母亲抱着襁褓中的白渺,父母亲的喜悦引发出白渺小嘴的啧啧声。屋里墙上挂着母亲的间距,怀里的白渺四顾张望。但屋里有些仄小,有些暗淡。抱出来站在门口,阳光灿烂些,门帘是蓝底白花的土布,两侧贴着红对联,是母亲的手笔,父母女儿三人同框,一幅色彩鲜亮的家居图相。当时没有手机可实时即拍,倒是我的眼睛留存了这一瞬间。这段回忆是白渺自叙引发的,她说她从小就看着母亲的书法滋润长大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的,莫非就是在襁褓中的那一天。这种记忆从她自己口中说出来,就不寻常了,尤其她今天的书作,愈发透出了一种娟秀的灵气,好像正是从她双眸开始转动时就萌发的。

眼睛得到了,可以传之于心,再传之于手,心手相应,眼睛为之豁明。白渺的书法,随着年龄年级的增长而层层提升,没有辜负父母亲的期望,也没有在沓匝的时俗中跌落,以清纯之心挥清劲之笔,标领了时势的风雅。

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风致。白渺即使与其父母亲一代相比也已经大不相同了。白渺学业顺利,从学传媒专业到戏剧硕士毕业,所从学从业能与自己内心企盼保持一致。为文为书,也由自己内心真情实感所生,无更多的羁络能阻止心灵的骏驰。

在白渺自作文中,可领会感受到她的遐想。"莫若于清静处习字,更顺四季交替,享沐春晖而书,不求畅而自畅",这是她书写时心态的流露。"若每日以洗笔水浇花灌木,使其常品墨香,识墨味,日久天长,満肚墨水不亦乐乎,所开之花皆墨色,宛如国画,所结之果皆青果,润似墨块,可谓于草木得灵性"。这是花仙子的梦境。

无忧无虑,乐游安行,是这个时代对一部分人的眷顾,而白渺恰恰在其之中。她的文或书,都是春天气息的,是花蕊开放时一霎百态。虽然她自度春夏秋冬的景况,那只存于她的文字想象中,人生的真实境遇对她来说还很漫长。

小字娟秀,大字骨鲠,皆能循旧轨而前行。虽从明代诸贤入,而侵侵然不激不厉,上溯古源,自信而递进。艺文双修,诗墨相辉,大道通衢,前程无量也。

凤笺细写娟娟字,文砚长吟脉脉情。白渺的书展使我看到了新生代别样的情怀,祝福白渺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庚子将临之春于鹏城,徐本一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我爱书法
书法鉴赏
书法
书法十佳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