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三“导”:让学生行走在学习中央

2020-06-08张旭

考试周刊 2020年44期
关键词:导学学习策略智慧

张旭

摘 要:当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向是必然趋势。但是,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打破传统课堂讲授模式,融入老师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不容易。本文旨在通过例谈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追求教师在教学整体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参与学习;同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以此作为有效教学中参考研究的依据与方向。

关键词:智慧;导学;有效;学习策略

一、 思维转变:寻找智慧导学的奠基石

(一)智慧导学的释义

“导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顾名思义,它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导学”是存在的,但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功能,而忽略了学生主体。

所谓智慧导学,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灵活机动的引导,确保学生主体地位,使学习更加高效。这对教师本身在学识修养、教学智慧、课堂把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

(二)智慧导学的意义

1. 强调学生主体,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可以看出,忽略学生主体的传统课堂中常用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机械阅读等被动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率是最低的;而当学生主动钻研,以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方式学习时,学习效率则大大提升。智慧导学的最大价值在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符合学习要求,提升师生素养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思维是线性思维,重点关注教材,关注如何传授知识。智慧导学则要求对课堂进行变革,致力于由“教师讲授”向“学生行动”方向转变,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加强研究,具备更好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同时,智慧导学也同样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究,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 “智慧导学”探索实践之路

为切实实现智慧导学,提升教学功力,笔者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拓展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

(一)“导”预习——明确要求,丰富设计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智慧导学首先关注的就是课前预习。

1. 明确预习要求

回顾现实,语文预习在很多情况下是“软性任务”,教师口头布置预习,结果是学生随意翻翻书,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去思考,抑或是直接略过,没有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年段特点,进行系统和持久性指导。

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可实施的预习方法。每逢开学,笔者会整理出一份年段“语文预习要求”单,要求每一位学生熟悉,贴在语文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供每次预习使用。

以中高年段语文预习要求为例:

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写速度和独立思考能力,预习的要求可以稍微提高。预习围绕“阅读”展开,笔者设计了“六字诀”阅读要素——“查、划、写、记、练、思”。即查着工具(字典、词典)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要求学生以此为基本方式,围绕具体文本展开预习,这是指引学生做好预习的第一步,也是形成预习习惯的重要一步。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丰富预习设计

(1)因文设计

预习中,除却基本的朗读课文、解释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探讨,在基础要求上进行机动丰富。

①记叙类文本

在学习人物故事、写景状物类文章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章人物相关资料,加深理解。比如六上《郑成功》一课,笔者在预习导学单中设计了“查阅有关郑成功的资料”的预习任务,学生们有的找到了郑成功“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事迹,有的找到了关于郑成功的民间小故事,还有的找到了当代郑成功纪念馆的图文介绍……通过分享,同学们对郑成功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在学习文章时对文本的解读就更加到位,对人物的理解也就更加明晰了。

②抒情类文本

浓厚的情感体验是学习抒情类文本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前,笔者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基本预习要求之外,还要求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学们有的慷慨激昂地朗诵诗歌,有的展示纪录片,有位同学直接走上讲台,现场演唱《我爱你中国》,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在丰富的预习展示中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2)因人设计

“智慧导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如果预习要求设计得过高,那么学生的预习任务会难以完成,且会让他们失去耐心,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到难,设计“阶梯式”预习任务,实现预习分层。比如《理想的风筝》一课,笔者围绕文本设计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预习体验完成,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能够在完成第三题的基础上,也实现对前两个问题的思考。而学习能力稍弱一些的同学,能通过查阅文本和资料,实现基础问题的解决,也能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二)“导”课堂——以学定教,机动而导

德國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在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在智慧导学的课堂上,教师将时间、机会充分让给学生,让学生位居学习的舞台中央,主动地、创造地学习,而教师自身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这要求教师在课堂的进行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随机而动,恰时而导。

猜你喜欢

导学学习策略智慧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有智慧的羊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