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防御机制看莎菲女士的矛盾心理

2020-06-08唐欢禐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

唐欢禐

内容摘要: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对现状的不满与不安贯穿整部小说,她饱受身心交瘁的折磨,惯以“畏强欺弱”、“表里不一”以及美化他人的姿态来处理自我与外界的关系。她的日记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矛盾、挣扎,甚至病态、扭曲的心理状态。然而,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来看,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理解导致莎菲的心理的原因。这是人遇到烦恼与困境時都可能会产生的心理。

关键词:弗洛伊德 心理防御机制 莎菲女士的日记 矛盾心理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弗洛伊德热”。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部分学术界知识分子中传播流行。[1]丁玲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体的形式,刻画了主人公极细腻的心理状态,为我们展现了莎菲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弗洛伊德以焦虑和心理防卫机制理论为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为我们分析人的心理提供了方法论。在文学作品中,同样为我们解读人物的心理特征提供了可能。本文试以心理学中的防御机制理论的角度,来解读莎菲女士的心理。

一.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最初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后经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进行了系统研究后逐渐成熟的理论。[2]安娜·弗洛伊德在1966年出版的《自我与防御机制》英文版序言中写道:“此书专门探讨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自我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来应对不愉快和焦虑,并控制冲动行为、情感和本能冲动。”[3]所谓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指从意识层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种心理操作。[4]

心理防御机制主要包含: 否认、歪曲、反作用形成、转移、抑制等二十二种常见的类型。[5]

心理防御机制的发生极其普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趋乐避苦、趋利避害的倾向。当面对一些困境时,为了躲避负面情绪带来的困苦、维持心理状态的稳定,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就发生了。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研究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防御行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人格。

二.莎菲的心理防御机制

莎菲女士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体现在转化(Conversion)、转移(Displacement)、反向(Reaction form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四种方式上。

(一)转化(Conversion),指某人经历过特定的事情,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问题,将个人心理上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强逼等代替成躯体上的病症,故此释出内心的痛苦一面。[6]

“物哀”是日本美学之一。对于事物而言,我们人无法窥视事物的内心,因而表现它的衰败时,只能从外在的萧条展现“哀”。对于人来说,“哀”既可以从内在的心理活动上刻画,又可以从外在的生理状态上展现。“疾病”就是表现生理上的恶化与衰竭的重要标志。

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有一巧合之处——莎菲的肺病状况和她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几乎是亦步亦趋的。在小说的叙述中,莎菲心理上的痛苦与生理上的疼痛相辅相成。她将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上的疼痛表现出来。这种现象便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转化”。譬如,凌吉士的出现为莎菲枯燥乏味的生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感,这种新鲜的涌入使莎菲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出现在她的心理上,还表现在她的身体上。初遇凌吉士时,莎菲对他一见钟情却不敢靠近,望着凌吉士远去的背影,莎菲的病严重起来了。“两夜通宵的咳嗽”是她求之不得的痛楚在身体上的表现。而在找房的时候,莎菲偶遇了凌吉士,她高兴得胆大起来了。在大胆的驱使下,凌吉士问及莎菲的病情,莎菲却说她全好了。和凌吉士交往的愉悦感成为了莎菲治疗肺病的良药。但此时,莎菲却承受不了这良药,因为这良药带着三分的毒性,带着与社会道德的背道而驰,她唯恐她的任性将她送到更坏的地方去,她没有胆量去承受那份激动。于是她决计不搬到凌吉士的身旁居住,与他保持距离,从而一心一意地养病。但离了这良药如何养病?离开了凌吉士,莎菲的病又严重起来了:“我闻到屋子中所遗留下来的酒气和腥气才觉得心是正在剧烈的痛,于是眼泪便汹涌了”。自始至终,莎菲的疾病都是随着心理上的愉悦而好转,随着心理上的失落而恶化。

(二)转移(Displacement),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的对象身上。[7]

莎菲与凌吉士、莎菲与苇弟的这两组关系分别体现着莎菲强势和脆弱的矛盾两面,并微妙地折射出莎菲身上自卑与自负的矛盾共存。

一方面,她在苇弟身上释放着她的骄纵。譬如,当苇弟的眼泪掉在她的手背上时,她却像野人一样地得意的笑了。而莎菲之所以将生活的琐碎无聊发泄在苇弟身上,因为莎菲在某种程度上确认,即使将这种情绪发泄到苇弟身上,苇弟也不会离开她。但莎菲对待苇弟也并非冷酷无情,她也懂得审视和反省自己,当“捉弄”完苇弟之后,她身上的一部分“超我”又唤醒她的良知,带着某种忏悔般地想要请求:“我知道自己的罪过,请不要再爱这样一个不配承受那真挚的爱的女人了吧!”

另一方面,她在凌吉士面前又展现出无尽的温柔。从莎菲的整个书写中,都透露出一种低到尘埃的脆弱和卑微,尤其是在凌吉士面前。莎菲把在“强者”身上无法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弱者”身上,这便是心理防御机制中的“转移”。她在苇弟面前的骄傲、放纵,正是在凌吉士面前失去的骄傲和自我价值的补偿。溯其本源,都是为了保护那个卑微脆弱的自己。

(三)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又称为矫枉过正,指个体表现的行为与潜意识的思想方向彻底相反。[8]

在莎菲的日记中,莎菲多次意识性地采取一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行动,具体表现在她总是用笑来代替她的哭。这样似笑而非笑的行为就是“反作用形成”。

那么莎菲的焦虑又来自于哪里呢?在曾奇峰先生为《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写的序言中提到,有一些人,由于成长的道路过于坎坷,他们在成年后还持续使用早年学会的低级而落后“护心术”,无法学会更加高级而先进的手段来保护自己,所以他们也许终身在心理的疾病状态上。那么莎菲到底经历了怎样坎坷的成长呢?[13]在她一笔带过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窥见答案——“在我刚稍微有点懂事的时候,便给爱我的人把我苦够了,给许多无事的人以诬蔑我,凌辱我的机会,以至我顶亲密的小伴侣们也疏远了。后来又为了爱的胁迫,使我害怕得离开了我的学校。以后,人虽说一天天大了,但总常常感到那些无味的纠缠,因此有时不特怀疑到所谓‘爱,竟会不屑于这种亲密。”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莎菲之所以有以上种种心理和行为,大概就是因为她“稍微有点懂事”的时候所经历的创伤。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一个神经敏感者的自白,莎菲从始至终虽然饱受心理矛盾的煎熬,却对她的心被理解而存以希冀。以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来分析莎菲,我想我们更能真切地明白她的矛盾心理源于何方,并且我们能够以新的角度,来理解个性解放过程中女性与社会、与自我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王元明.弗洛伊德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34-40.

[2] 易法建,冯正直,等.心理医生[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54.

[3] 安娜·弗洛伊德.自我与防御机制[M].吴江,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5

[4] 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毛文娟,王韶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1

[5] 李长庚,李泉,周小露.心理防御机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122-125.

[6] 颜刚威.试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J].《黑河学刊》 (黑河学刊),2017,6:48-50

[7]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性学经典[M].王秋阳,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1:209

[8] 颜刚威.试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J].《黑河学刊》(黑河学刊),2017,6:48-50

[9]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性学经典[M].王秋阳,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1:209

[10] Barelds D P H , Barelds-Dijkstra P . Love at first sight or friends first? Ties among partner personality trait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onse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love[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7, 24(4):479-496.

[11] 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毛文娟,王韶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1

[12] J·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毛文娟,王韶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1

[1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317-333

(作者介绍:唐欢褑,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
美跪杀黑人前警察 被判21年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2700万美元!弗洛伊德案和解金
美国使馆外
弗洛伊德的生日
释梦,在仅容回身的空间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弗洛伊德尘封百年的爱情
弗洛伊德和一个纳粹分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