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舞:渊源、特色与当代发展

2020-06-08段珍珍

艺术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渊源发展

摘 要:敦煌舞源于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壁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价值的新舞种。它蕴含了中国古代乐舞的精髓和当代舞蹈艺术家的创作智慧,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元素,聚集了各类舞蹈的技巧和精华,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敦煌舞已走进了学校,走上了世界舞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迎来了中国古典舞多元并存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敦煌舞;渊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6-00-04

敦煌1000多年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流,给人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它闪耀着瑰丽的艺术光华。其中,敦煌壁画中千姿百态的舞姿,为研究中国古代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辟了新的领域。今天以“敦煌”冠名的舞蹈,它既不是敦煌地区的舞蹈,也不是属于历史上某一朝代的舞蹈,而是对整个敦煌壁画舞姿的提炼与概括,是对壁画舞姿广采博取而形成的一个新舞种。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1]在新时代,敦煌舞蹈文化艺术发展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1 敦煌舞的渊源

1.1 敦煌舞源于壁画舞姿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为宏大、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自公元4世纪的十六国起,历代艺术家就在敦煌开窟、造像、绘壁,创造了世上绝无仅有的敦煌文化艺术。敦煌莫高窟有洞窟735个,泥质彩塑2415尊,壁画4.5万平方米,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舞蹈图像和文献资料,特别是在公元4世纪~14世纪的492个洞窟中,约有240个洞窟中都绘有乐舞图像。这些图像反映了中古时期上下1000多年音乐舞蹈发展的全过程,生动地表現了佛国世界中的天宫伎乐、飞天伎乐、不鼓自鸣乐、大型经变乐舞以及敦煌民间的世俗乐舞等音乐舞蹈和器乐演奏场景,形象逼真,气韵生动,场面宏大,气象万千,令人心驰神往。[2]这些凝聚在壁画上的舞姿承载了乐舞历史的长河,给后世留下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古代音乐舞蹈画卷。舞蹈是转瞬即逝的时空艺术,在没有古代舞蹈动态资料的情况下,这些凝固在石窟壁面上的各个时代舞蹈形象,就成了十分罕见、珍贵的舞蹈史料。[3]

1.2 敦煌舞剧《丝路花雨》诞生

1978年,甘肃省派出了高金荣、徐琦等老一辈舞蹈艺术家深入大漠腹地敦煌莫高窟,走进浩瀚的敦煌壁画世界,寻找与舞蹈相关的元素。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这些舞蹈艺术家先后5次进入莫高窟,对其中102张临摹壁画的舞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复活敦煌舞姿,他们从舞伎的眼神、手势、体态中提炼基本舞姿形态。经过日复一日的艰苦工作,最终把壁画中的舞姿图以动态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并以独有的舞蹈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这就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经典舞剧的《丝路花雨》。《丝路花雨》中的舞蹈动作设计,主要来源于唐代壁画中的胡旋舞、胡腾舞、霓裳羽衣舞。至此,那些凝固在敦煌壁画上的舞姿被“活化”了。

《丝路花雨》的诞生,是当代中国古典舞剧有史以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大型民族舞剧的里程碑。史论家傅兆先先生在总结《丝路花雨》的贡献时指出,《丝路花雨》创造出了敦煌舞,古史上没有见过“敦煌舞”表演的记载,它是今人根据古壁画创造出来的。[4]《中国舞蹈史纲》中评价说,《丝路花雨》的开拓性成就有3个方面:其一,从敦煌洞窟中挖掘并复活了敦煌舞蹈语汇;其二,创造了敦煌舞流派;其三,掘故创新强调地方特色,为发掘运用民族舞蹈提供了新的方向。[5]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丝路花雨》已成为敦煌舞蹈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古典舞流派,展现出了中国特色民族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

2 敦煌舞的艺术特色

2.1 敦煌舞的表现形式

敦煌舞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经变舞、飞天舞、礼仪舞、童子舞等形式。经变舞是指各种经变图中所表现的舞蹈,这种舞蹈形式规模大,姿态优美,是我国唐代宫廷宴乐形式的生态再现。经变舞的表现形式为:两边是演奏各种乐器的乐伎,中间为手舞足蹈的舞伎。乐队成员的排列形式有单排式、双排式、三排式以及多层组合排列式,其突出特征是对称。唐代风靡一时的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和剑舞等都属于经变舞。飞天舞舞姿源于北魏至隋代的洞窟中,大都画在洞的顶部和墙壁的上端,喻示佛国的天空。这些飞天身着五彩衣,手持鲜花盘,臂披彩色长带,遨游于碧蓝的天空之中,飞舞散花,其乐无穷,把吉祥和美好带给人间。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约有5000个飞天舞姿图,其舞姿优美,姿态变化万千,被称为中国佛教艺术之最。礼仪舞是指达官贵人在盛大礼仪场面中的一种舞蹈,表现在156窟中张仪潮出行时的舞队中,参与人数达10余人,分为两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这种舞蹈不强调细腻的表演动作,而主要追求的是渲染热烈气氛的效果,犹如现在社火中的秧歌等形式。童子舞的表现形式比较独特,舞者均为儿童,表演时均居莲花中,形式活泼,情趣盎然,表达了一种纯洁、美好、欢乐、吉祥的情感。

2.2 敦煌舞的形态特征

“S”形姿势与动律是敦煌舞姿最典型的形态特征,是当代舞蹈艺术家根据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态特点提炼出来的。在“复活”敦煌壁画舞姿时,将曲线形态引入舞蹈动作的创作之中,依据静态舞姿造型所隐含的动势,在时间、空间、力度的延续和承接中用“S”形曲线把动作连接起来,使舞姿形成三道弯的体态和造型,表演时能呈现出倾、拧、斜、曲为特点的流动韵律。由莫高窟112窟壁画上反弹琵琶造型而创作的舞蹈《妙音反弹》,就是典型的“S”形动律。敦煌舞除保留了原有的艺术特色外,还加了“圆”“柔”“软”的舞蹈韵律。这些韵律的融合,凸显了敦煌舞的曲线之美,使整个敦煌舞的造型变得新鲜,也存有曲中求圆的审美概念。[6]

“飞天”是敦煌舞蹈艺术的又一代表性特征。“飞天”是以扭动身躯来表现飞翔的动作姿态,以流畅、生动的线条来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富有韵律感的裙带来表现飞行的轻捷和自如。此外,敦煌舞还借鉴了西域舞蹈风格,融入了许多中国古典舞蹈的动律特点。

3 敦煌舞的传承与发展

3.1 敦煌舞走进学校

随着敦煌舞的兴起和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丝路花雨》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后,被誉为敦煌舞蹈摇篮的甘肃省艺术学校(现为兰州文理学院)率先将敦煌舞列入教学计划。在高金荣教授的亲自带领下,研究创设了全国舞蹈院校唯一的《敦煌舞教程》。根据教学需要创编的《莫高女神》《思维菩萨》《妙音反弹》《千手观音》《凭栏仙女》和《大飞天》等节目,以其清新、明丽的风格,规范化的动作、技巧和独特的魅力,不但征服了中国观众,而且博得了国际友人的赞叹。[7]为了传承和发展敦煌舞,学校专门成立了敦煌舞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并将敦煌舞设置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课程。2016年,启动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舞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敦煌舞传承与发展的后备人才。

敦煌舞不是简单的舞蹈形式,它更多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甘肃省部分中小学将敦煌舞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敦煌舞艺术活动社团。聘请了敦煌舞专业教师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接受敦煌舞蹈文化的熏陶,了解敦煌舞蹈文化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推动敦煌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北京舞蹈学院从2000年开始,古典舞系和当时的东方舞系均开设了敦煌舞课程,作为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目前,敦煌舞已成为北京舞蹈学院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内容之一。此外,各级各类敦煌舞学校和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为敦煌舞的传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敦煌系列舞剧层出不穷

1979年秋,《丝路花雨》获得了文化部组织的建国30周年全国文艺调演创作、表演双项大奖,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自此,一台台以敦煌为内容的大戏接连上演,与敦煌有关的各类演出更是层出不穷,如大型舞剧《大梦敦煌》《敦煌韵》《敦煌伎乐》《敦煌神女》和《飞天》。其中,《大梦敦煌》是继《丝路花雨》之后中国民族舞剧达到的又一高峰,是兰州歌舞剧院出品的中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该剧自2000年4月首演于北京以来,已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奖”等多项荣誉。敦煌舞具有鲜明的敦煌艺术特色和新颖独特的舞蹈语汇体系,以及优美丰富的审美表现力和浓厚的历史文化蕴涵,不仅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也引起舞蹈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3.3 敦煌乐舞再现荧屏

2013年4月2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了《敦煌伎乐天》。该片共分为《飞天伎乐》《反弹琵琶》《胡风唐韵》《仙乐飘飘》《霓裳羽衣》《舞动凡尘》《石室绝响》和《敦煌舞魂》8集,系统挖掘整理了莫高窟、榆林窟壁画中数以万计的古代乐舞图像,全面展示了中古时期上下1000多年间中原和西域的音乐舞蹈发展历程,再现了佛国世界和世俗乐舞的景象。[8]它是中国第一部集中展示敦煌古代音乐舞蹈遗存和演变发展的纪录片,通过人物“讲故事”的方式为观众解读敦煌文化,向海内外观众全景展现了敦煌古代舞乐。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敦煌艺术的文化魅力,更加生动地理解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交融的厚重内涵。

3.4 敦煌舞走向世界

198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撰写的《敦煌舞将走向世界》。30多年来,正如季羡林先生所预言的那样,敦煌舞逐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远播海外。敦煌舞创始人高金荣教授也应邀赴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参加国际研讨会,代表中国舞协担任北美洲首届中国舞比赛评委,并多次应邀参加敦煌舞讲学、教授活动。《丝路花雨》自问世以来,凭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创造了全球巡演超过1500场,观众达310多万人次的业绩,并成功地拉开了中国省级艺术表演团体出访各国开展文化交流的序幕,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斯卡拉剧院的演出引起轰动,成为亚洲第一。

4 结语

敦煌舞作为一种吸纳敦煌壁画人物舞姿为基础创作的古典舞种,它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充分说明敦煌文化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力。[9]敦煌舞的产生离不开敦煌文化,并依托敦煌文化传播的力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敦煌舞作为敦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精髓,汲取多元文化元素,更加注重多元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保护传承敦煌文化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EB/OL].中国网——理论中国,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20-02/17/content_75714304.htm,2020-02-17.

[2] 高德祥.敦煌古代乐舞[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87.

[3] 王克芬.多元荟萃  归根中华——敦煌舞蹈壁画研究[J].敦煌研究,2005(3):41-50.

[4] 何燕云.对敦煌舞体系的认识[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1):17-22.

[5] 本报记者.敦煌舞:三十而立的辉煌与隐忧[N].兰州晨报,2009-03-05(01).

[6] 夏莹莹.关于敦煌舞美学特征的探索[D].西北民族大学,2014.

[7] 董锡玖.佛国仙姿妙入神  特教薪传娱万民——评我国首创《敦煌舞基本训练教材》为敦煌学百年纪念而作[J].舞蹈,2000(5):53-54.

[8] 纪录片《敦煌伎乐天》开播[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04-27/4772489.shtml,2013-04-27.

[9] 刘慧.“一带一路”视阈下敦煌石窟考古对敦煌舞的借鉴与发展[J].敦煌学辑刊,2019(3):121-125.

作者簡介:段珍珍(1989—),女,甘肃张掖人,本科,学士,助理馆员,从事图书管理和音乐舞蹈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渊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