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精神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与不足

2020-06-08刘立袁佳

关键词:扶志扶智黔西南州

刘立 袁佳

【摘  要】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连片贫困的典型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区域。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黔西南州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精神扶贫”领域,黔西南州在“扶智”“扶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对“扶智”“扶志”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主体错位,缺乏“扶智”“扶志”的文化自信等不足,这是持续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重大挑战。

【Abstract】Southwest Guizhou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a typical poverty-stricken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which is the key area to win the wa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arduous struggle,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Southwest Guizhou Autonomous Prefectur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Southwest Guizhou Autonomous Prefectur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aspiration suppor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insufficienc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disloc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aspiration support" and lack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aspiration support". This is a major challenge to win the war of poverty alleviation.

【關键词】“精神扶贫”;精准扶贫;黔西南州;“扶智”;“扶志”

【Keywords】"spiritual poverty alleviatio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outhwest Guizhou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tellectual support"; "aspiration support"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2-0103-04

1 黔西南“精神扶贫”工作的成效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作为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主战场的黔西南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七个不能脱”的标准,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深入实施“战区制”,用好“四方五共”①工作法,深入推进14项扶贫行动计划,持续打好“四场硬仗”②,在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建设、民政兜底保障、饮水工程建设、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脱贫攻坚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果。目前,黔西南州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并不意味着黔西南州的精准扶贫工作即将步入尾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反复强调,“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1]。黔西南作为一个深度连片贫困地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摆脱“绝对贫困”绝对不代表贫困彻底消除。如果脱贫工作质量不高,不解决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乡村内在发展活力不足,一些贫困人口即使现在脱贫了,将来也有可能返贫。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扶贫”,要认识到“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树立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2]。

1.1 “扶智”方面的做法

在“扶智”方面,黔西南州主要通过加大教育扶贫投入、构筑教育扶贫讲习所等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扶贫”。

1.1.1 持续加大教育扶贫投入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计划实施的“十大惠民工程”中第一件大工程就是“实施教育惠民工程”,计划继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稳步推进册亨教育精准扶贫试验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3],持续加大对教育扶贫的投入,是从根本上可持续地消除贫困的有效策略。除了资金投入,黔西南州各乡镇在教育扶贫方面还创造了许多有特色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如贞丰县鲁容乡投入资金,招募本乡大学生回乡开展暑假带薪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直接参与乡“两委”精准扶贫工作,不仅提升了大学生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的了解,更解决了贫困大学生假期勤工俭学的问题,与直接获得教育资金扶助相比,前者既能学到更多知识、提升能力,又能让学生的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体会到劳动致富带来快乐。这种心理转变正是教育扶贫希望达到“扶智”以及“激发内生动力”的效果。

1.1.2 构筑讲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精准扶贫教育

黔西南各级政府还大力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干部夜校、露天会场三大阵地,构建精准扶贫教育平台。农民讲习所是我党在大革命时期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创办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贵州省毕节市从党史中汲取养分,借鉴学习建设起“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利用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宣讲政策、培训群众,切实解决了群众培训时间安排、集体组织、效果保证的“三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曾表扬“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

通过调研,黔西南州农民讲习所的宣讲培训工作大概有如下特点:一是严选讲师。讲师必须信念坚定,专业水平突出,了解农村,有农村工作或生活经验,能够流畅深入地与农民交心、交情。二是严选主题。讲习所、干部夜校、群众院坝会开展的宣讲培训,必须“靶向”群众需要。内容涵盖面广,深受群众喜爱。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讲习中,效果最好的是“感恩教育专题”讲习,讲师围绕群众身边鲜活的人、事、物,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惠民政策,增强群众的感恩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构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加强思想扶贫教育,可以转变贫困群众的一些落后思想观念,提升认知水平,增加贫困群众的一些技能和一些知识,进而达到变观念、转习惯、增收入、“扶贫扶智”的目的。讲习阵地凝聚了脱贫攻坚正能量,培养了“新时代农民”,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是黔西南“精神扶贫”工作的有效举措。

1.2 “扶志”方面的做法

长期以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都非常注重扶贫同“扶志”相结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深入开展党政干部的思想扶贫工作。牢牢抓住各级党组织这个阵地,发扬优良传统,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扶贫攻坚战的桥头堡、排头兵。

第一,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各级党组织紧紧扭住精准扶贫工作中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党员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五主责任”,明确强化党委的责任意识。

第二,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深入践行“民心党建”新常态下的新群众路线,建强基层党组织堡垒,切实推进落实“精准扶贫”工作。

第三,抓好干部管理。要求党员干部做好作风管理工作,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好“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队伍机制,用好纪委四种形态工作结果,严抓“两率一度”扶贫开发考核指标。

第四,深入推进学习教育。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全国“时代楷模”黄大年克服艰难困苦凿水渠的坚韧精神,学习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姜仕坤坚守耕耘决战贫困的务实精神。

上述工作的不断推进,为黔西南的扶贫攻坚工作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作风优良、思维活跃、热爱人民、兢兢业业的党员干部队伍。除了作风扎实,许多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引领作用方面,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兴义市在兴义籍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浙江省杭州市组织党员建立流动党支部,不仅可以凝聚民心,成为在外务工人员的“家”,还承担了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党的建设为各级干部增强信心,长了党政干部扶贫的“志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思想保障。

2 黔西南“精神扶贫”工作的不足

必须正视的是黔西南州的“精神扶贫”工作尚存在较大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力度不足,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较为欠缺。

2.1 对“扶智”“扶志”认识不足

黔西南州“精神扶贫”工作开展不足,主要源于对“扶智”“扶志”认识的不足,对“精神扶贫”重视不够。

第一,许多干部不了解“扶智”“扶志”的内涵及重要性。在调研中,项目组发现许多干部尚不了解“扶智”“扶志”的内在含义,误将文化建设甚至是文化场馆建设当作“精神扶贫”,认识不到“精神扶贫”才是“内源”扶贫。部分同志在实践中意识到“扶贫”与“扶志”之间的关系,但也只是将“扶智”与“扶志”简单等同起来,认为加大教育投入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只顾提升贫困户的“谋生技能”或“知识水平”,没有关注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志气”树立。部分干部不认为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志气和智慧,直接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了贫困户下一代身上。这些做法都是对“扶智”“扶志”的内涵认知存在较大偏差的表现,以至于某些干部在思想扶贫、文化扶贫工作中始终没有“精准”方向,影响扶贫的效果。

第二,“扶智”“扶志”精力不足。扶貧干部精力不足既是对“扶智”“扶志”工作认识不足的体现,也是对“扶智”“扶志”重视不够的原因。黔西南州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4]。所有艰巨任务都要依赖基层干部去推进,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产业发展、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问题已经让扶贫干部耗尽精力,遑论做好“精神扶贫”工作。2017年底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越发频繁地提及“精神扶贫”,将“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写进多份重要文件,为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供了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因此,在面对扶贫攻坚工作巨大压力的同时,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不但要做好既定的扶贫工作,还要关注精神领域的“扶智”“扶志”,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可持续扶贫,克服困难,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应对新时代扶贫工作的要求。

2.2 对“扶智”“扶志”投入不足

黔西南州在现阶段的扶贫攻坚工作中,由于对“扶智”“扶志”的认识不足,对“精神扶贫”的投入也严重不足。

第一,对普通贫困群众的“扶智”“扶志”关注不够。与“精神扶贫”相关的只有教育扶贫。但是如前文所述,教育扶贫的主要做法集中在加大资金投入、用好教育扶贫贷款、改善教学基础设施、资助贫困难学生方面,仅仅关注了贫困学生的“扶智”问题,没有关注到普通贫困群众的“扶智”与“扶志”问题,未对改造普通群众的思想观念给予重视。

第二,未制定针对“精神扶贫”的文件。由于“精神扶贫”还未成为单独的问题,未受各级政府重视。因此,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出台的“1+20”文件,尚未制定“精神扶贫”的相关文件,缺乏对“精神扶贫”工作的指导。

第三,“精神扶贫”“思想扶贫”处于自由生长环境中,发展严重不平衡。对“精神扶贫”投入不足在基层还体现为由于各地对“扶志”“扶智”的重视程度不同,目前全州的“精神扶贫”、思想扶贫、文化扶贫工作基本处于自由生长状态,非常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与良好精神面貌的全面构建,不能形成持续脱贫攻坚的文化土壤。

第四,思想扶贫、文化扶贫形式单一。目前,黔西南各乡镇思想扶贫、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主要有舆论宣传、文化场馆建设、农家书屋建设等方式。经调研,群众普遍反映思想宣传内容单调呆板,许多宣传语言晦涩难懂。同时,上述宣传形式老旧、单一,都是单向宣传,缺乏互动,缺乏与贫困群众精神世界的对话,没有起到“扶智”“扶志”的作用。

2.3 “扶智”“扶志”主体错位

目前,黔西南的“精神扶贫”工作中还大量存在“主体错位”的情况,即把对党员干部的“精神扶贫”等同于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扶贫”,这个问题是项目组在调研中发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只有贫困群众和党政干部都具备“摆脱贫困的智慧”和“战胜贫困的志气”,才能实现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5年,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面对严峻的脱贫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同步不同步,关键看干部”的理念,明确干部责任,统一干部思想,转变干部工作方法,强化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要求党员干部全心全意带领群众致富、帮扶群众脱贫。在这样的理念下,黔西南涌现了一大批好干部,如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姜仕坤同志,通过其不懈努力、全力帮扶,2015至2017年,黔西南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拔寨期,能被感染拉动的群众早就实现了脱贫,剩下这部分群众,除了必须财政兜底扶贫的一部分,其余很多都是缺乏内生发展动力的群众,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也应该变“背着贫困群众跑”“推着贫困群众跑”为“指引贫困群众跑”“鼓励贫困群众跑”,变贫困群众的“保姆”为贫困群众的“教练”“导师”。

2.4 缺乏“扶智”“扶志”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和传统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黔西南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形成了文化自卑心理,地方谚语中甚至出现了“山好水好人裹搅”的说法。这样的负面文化认知使得黔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更为片面和狭义,认为少数民族群众“民风彪悍、荒蛮落后”,少数民族文化更是少有可取之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就坚守,无自信就放弃,文化自信是“精神扶贫”的基石,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因此,要做好黔西南的扶贫工作,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辩证客观地看待黔西南人民根基浅、底子薄、发展迟的贫困现状,要始终坚信黔西南人民具有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文化自觉”,要将优秀文化作为精准扶贫事业的精神航灯。

3 结语

总之,黔西南州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已经取得重大的胜利。但持续打赢精准扶贫战役的关键在于脱贫不返贫,全面查找“精神扶贫”方面的不足之处,坚持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有利于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注释】

①“四方五共”工作法是黔西南州在异地搬迁中探索的一套党委领导下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其具体做法是由政府、群众(搬迁户)、工商联盟、社会中介组成“四方联盟”,凡涉及用权、涉及各方面利益的工作,都让四方联盟一起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通过共商,形成共识,合力共建,发展共享,责任共担,努力使各方利益最大化、平衡化,确保易地扶贫搬迁不留隐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②“四场硬仗”是指“聚焦产业发展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工作”四场“硬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2】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2/14/c_1122419808.htm.

【3】習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DB/OL].http://jhsjk.people.cn/.

【4】黔西南州政府办公室.2017年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qxn.gov.cn/zwgk/zjbg/zzfgzbg/201703/t20170307_10652012.html.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