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及实施应用

2020-06-07孙宾王亚锴郭荣志乔晓芳

流程工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正态限度工序

文/孙宾,王亚锴,郭荣志,乔晓芳

本文作者孙宾、郭荣志就职于云南雷允上理想药业有限公司;王亚锴就职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通讯作者乔晓芳就职于河南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审稿人系河南医药技师学院制药工程系主任王建涛。

本文研究国内GMP 及附录和PDA TR60 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实施应用情况,就如何进行持续工艺确认提出了一系列执行策略,其中包括:CQA 和CPP 的评估,以CQA 评估相关工序工艺趋势的方法和应用,并讨论了持续工艺确认与年度质量回顾相应部分的区别问题。

1 引言

1.12010 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附录《确认与验证》第27 条:持续工艺确认(CPV):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应当进行持续工艺确认,对商业化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趋势分析,以确保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1]。

1.2 美国注射剂协会(PDA)第60 号技术报告《工艺验证:生命周期方法》[2]中提到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见图1。

图1 工艺验证生命周期三阶段示意图

图2 工艺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1.3 持续工艺确认目的:确保工艺成功验证后,在日常商业生产过程中,保持工艺的验证(受控)状态。

不是所有的变化来源,都能在阶段1(工艺设计)和阶段2(工艺性能确认)中预计和确定。持续工艺的监控能帮助发现不可预期的事件或趋势,提示可能的工艺控制问题和/或工艺改进的机会。

图3 工序对成品CQA 影响评估案例

2 逻辑原理

原理1(逻辑基础):工艺过程的稳定、受控包含输入稳定和输出稳定两方面。输入稳定是输出稳定的前提,只有输入与输出均稳定,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稳定的。输入包括变量“可控因子”与 “非可控因子”,输出为“响应变量(CQA)”及其他异常输出。逻辑原理见图2。

原理2:可增减的评估策略,评估工艺需考虑多方面因子,当认为参考不足够时,则需考虑增加更多的因子。

原理3:评估的前提是建立标准,通过与标准对比来证明没有明显变坏的趋势(或对比前后两个阶段来证明稳定)。此处注意:当发现有任何输入因子变化时,可认为是具有潜在导致输出CQA不稳定的可能。

3 持续工艺确认主要涉及内容

3.1 工艺输出:响应变量(CQA)

关键质量属性(CQA):指某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或微生物学的性质,应当有适当限度、范围或分布,以保证预期的产品质量。(GMP 附录《确认与验证 》第54 条)

成熟工艺的CQA 来源:

●药品属性: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质量标准:注册标准/国家药品标准/药典中的项目。

表1 工艺输出:其他

图4 参数关键性决策示意图

通常质量标准上指标即为成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只有符合所有质量标准项才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应用:工序影响CQA 评估实例见图3。

评估时,需对相关工序如何影响CQA 进行说明(建立联系)。

评估后:对于高影响的CQA,针对参数项目,如水分、崩解、装量差异、含量等,进行评估分析(趋势图/控制图/能力分析);而对于性状、鉴别、产品稳定性只描述其情况,如性状,2019 年1 ~2 月,15 批均合格。对于含量均一性只需检查其是否有相应均匀性的验证即可。

3.2 工艺输出:其他异常输出

有关工艺输出的其他异常输出信息可参考表1 内容。

3.3 工艺输入:可控因子(CPP)

可在生产中加以调节控制的因子是输入变量,影响着过程最终结果。

关键工艺参数(CPP,同义词:关键操作参数):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关键质量属性会有影响,因此应当监控和控制工艺参数,确保加工的产品达到想要的质量。

重要工艺参数(KPP,同义词:重要操作参数):输入工艺参数应当在很窄的范围内加以仔细控制,其对加工性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艺参数不影响产品质量属性,如果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它将影响工艺(如产率、持续时间),但不影响产品质量。此处注意:因涉及产量等经济指标,大部分公司KPP 也按CPP 进行管理、验证。

非重要工艺参数(Non-KPP,同义词:非重要操作参数):输入参数已被证明易操作、控制或者有着很宽泛的接受限度。如果超出可接受限度,非关键性操作参数可能会对质量或工艺性能产生影响。参数关键性决策见图4。

确定为CPP 的参数,就是工艺验证时检查的参数。

对于范围参数,还需有对应的验证,如充填速度“2800 ~3300转/min”,在设备PQ 进行不同充填速度(2800、2900、3000、3100、3200、3300)设置的性能检查,指标为充填装量差异、外观、上机率等,以考察速度对质量和性能指标的影响,并确定其稳定可靠的范围。

持续工艺确认时记录CPP 参数及实施批次,如充填,2019 年1 ~2 月,15 批 充 填 速 度 均 为3100 转/min)。若有不同设置时需注明。

此处注意:考虑到“重要工艺参数(KPP)”影响收率、时间等经济指标,对于公司而言是重要的,也可按CPP 进行管理。

3.4 工艺输入:非可控因子(人机料法环等)

非可控因子[3]:影响过程及结果的变量除了可控因子外,还可能包含一些可以记录但不可控制的非可控因子(图2 中的U1、U2、U3……),它们通常包括环境状况、操作员、材料批次等。这些变量可能取连续值,也可能取离散值。对于这些变量,通常很难将它们控制在某个精确值上,实际问题中它们确实也可能取不同的值。

持续工艺确认时,相应情况描述对比分析即可。评估应用举例如下:

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作用和职责(组织机构有无变化):2019年1 ~2 月现行组织机构文件SMP-RG-0001-04,该文件自2017年6 月16 日生效至今,经核对实际组织机构没有变化。(注:若有变化则提供变更前后的组织机构图,并评价可能的影响。)

人员变化对工艺的影响,应用案例见表2。

表2 阶段性生产工序人员表

图5 持续工艺确认实施批次策略示意图

结论:人员有个别变化,可能存在潜在影响。但从工序特点来说,人员的影响主要为操作失误可能造成的收率波动,故可由总混收率是否异常波动、趋势异常判断。若操作分班组,则可能存在班组间的变化。

3.5 持续工艺确认执行策略[4]

3.5.1 实施批次策略(见图5)

3.5.2 评价指标CQA 的限度制定方法

方法1:期望的工艺指标本身性质应该是正态的,并且监测数据符合正态时。以数据均值±3σ作为控制限,数据不正态时计算的限度存疑(不正态时标准差的统计计算公式不成立)。若数据量少,所得限度将可能不涵盖所有范围,造成控制限适用性不好。

方法2:适合数据非正态,以大量数据(大量历史数据:至少100 批,最好超过300 批),用百分位数法得出限度。如用相同工艺条件下连续几年的数据为计算限度,此处注意要结合经验判断限度是否合适。举例来说:2.5%分位数作为下控制限,97.5%分位数作为上控制限。(2.5%~97.5%数据范围可以理解为4 倍标准差的水平,因为±2σ 包含95.45%的数据。)注:其他任何有文献依据的方法均可尝试使用。

3.5.3 CQA 趋势评估应用

实例1:评价总混工序的工艺趋势,评价指标CQA 总混含量。

建立限度:2017 年和2018 年所有生产批次,共341 批数据;以2.5%分位数3.6 作为下控制限,97.5%分位数4.3 作为上控制限。(注:法定标准≥3.2)

评估应用:2019 年1 ~2 月,共15 批(均值为3.82)数据,并在时间序列图上添加Y 值参考线:下限3.6;上限4.3;均值3.82,见图6。

分析:观察进行检验分析:①超限:没有;②连续7 点在中心线一侧:没有;③连续7 点全部递增或全部递减:没有;④连续14 点,上下交错:没有。结论:总混工序总混含量稳定,工艺稳定。

实例2:充填工序的工艺趋势,评价指标CQA 充填装量。

2019 年1 ~2 月,共15 批数据(每批10 个数据),首先进行“图形化汇总”,P 值=0.122,通过了正态检验,即可以进行能力分析。进行“Capability Sixpack”(六合图)正态的能力分析,数据每批10 个,子组大小为“批号”,下限为0.322,上限为0.378。输出六合图见图7。

分析:左上Xbar 图:没有任何超限点,均值稳定;左中S图:标准差均在限度范围内;左下最后15 个子组:上下交错单个值没有超限点;右上直方图:没有孤岛值;右中正态概率图P 值>0.05 符合正态;右下能力图:CP=2.48、CPK=2.13, 均>2,能力特优,并且CP 与CPK 接近,表明没有异因的存在。结论:充填工序装量控制能力特优,说明人员和设备性能均非常好,操作规程非常合适。

注意: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检测指标的性质,这决定了指标的分布类型,对于统计分析很重要。

3.6 常用统计工具

针对制药企业数据,常用的统计工具见表3。

3.7 工艺验证、持续工艺确认、年度回顾的对比

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工艺验证、持续工艺确认[5]、年度回顾概念相混淆的情况,下面将从几方面进行比较,以帮助区分和理解,详见表4。

表4 工艺验证、持续工艺确认、年度回顾的对比表

4 讨论与结论

经实践得出持续工艺确认可简单归纳如下:

●确定目标:CQA 和CPP;

●确定工艺输入稳定:生产时人机料法环状态稳定;按照CPP执行生产;

●确定工艺输出稳定:按计划进行取样,收集检验结果CQA 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质量趋势;收集阶段性的投诉、偏差等“异常报告”的数量及情况;

●综合输入和输出评估工艺是否稳定,或建立“基准状态”(即后续确认情况与基准对比,从而得出是否稳定)。

但有两点值得注意:

●确定CQA、CPP 是最先、最基础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专业人员参与,特别是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研发掌握着工艺设计时基础研究资料,生产和质量掌握着实际生产效果,三者的结合才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真实、及时收集数据是持续工艺确认的执行关键。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反映真正工艺情况,假的数据只能得到错误的结论,且无法指导改进;一切假的、被美化过的数据都是在浪费人力、物力。

猜你喜欢

正态限度工序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利用二元对数正态丰度模型预测铀资源总量
直觉正态模糊数Choquet 积分算子及其决策应用
指责也该有限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知识与能力提升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标准参数系下Alpha稳定分布随机变量的产生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