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0-06-07

中国石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油气原油一带

我国应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积极支持国际能源治理。

伊拉克哈法亚项目第一口井开工仪式。李晓东 供图

2013年金秋时节,当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发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真诚邀约时,恐怕谁也想象不到,“一带一路”这个发自一国之声、成效惠及全世界的倡议,在6年多时间里竟赢得了来自全球131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沿线连接欧亚两大能源消费市场和中东、中亚、俄罗斯等主要能源供给区。在“一带一路”区域内,能源是一部分国家重要的竞争力,却是另一部分国家发展的短板,加强能源合作符合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区域各国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但政治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使合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果丰硕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我国油气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在国家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决策指引下,在“政府引导、企业先行、市场运作”的原则下,积极实施“走出去”策略,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深化、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开放共享的合作之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在能源合作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在勘探开发、能源贸易、基础设施和下游产业合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油气合作的多元投资主体格局正在形成,“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得到国际上的积极响应和认可。

1.“一带一路”区域已成为石油企业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我国石油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注重风险管控与本土化合作,在海外的生产经营投资取得了丰硕成果,油气合作已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合作对象由自主勘探开发逐渐发展为与国际大石油公司或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合作开发、联合多家国际石油公司共同开发大型项目。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主要包括贷款换石油、市场换资源、项目换项目等。截至目前,在我国的200多个海外油气项目中,属于“一带一路”范围的项目有120个左右。“一带一路”上游油气合作的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亚太等几个地区,主要的合作项目见表1。

“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大型企业优化投资、保证效益,例如中国海油将“持续优化资产组合”定为重点任务;积极布局北极、深水及非常规领域,如中国石油、中国海油联合收购北极LNG2项目部分股权;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海外油气投资恢复性增长,联合能源收购科威特能源公司等。

2.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原油贸易合作不断加强。我国石油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石油产业的贸易合作成果丰硕。从原油贸易方面看,过去六年,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原油进口量逐步攀升,但比重略有下滑。2013~2018年,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原油进口量从1.88亿吨提高至2.76亿吨,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比重从67%降至61%。2019年分地区来看,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我国从中东和西亚地区18个成员国进口原油2.16亿吨,占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原油贸易总量的70%,为沿线最大原油贸易地区;从独联体7个成员国进口原油0.76亿吨,占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原油贸易总量的25%,为沿线第二大原油贸易地区;从亚太地区18个成员国进口原油0.12亿吨,占比约为4%。

成品油贸易方面,过去五年来,我国逐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品油进出口贸易。2013~2018年,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品油出口量从923万吨提高至2700万吨,占我国成品油出口的比重为56%左右。2019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为5493万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成品油出口量达到2899万吨。

表1 “一带一路”上游主要合作项目

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与“一带一路”沿线成品油出口量

3.“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中国和俄罗斯能源合作取得较大进展得益于供求互补、能源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内部契合因素和欧盟能源政策调整、美国页岩革命、乌克兰变局等国际地缘环境变迁的外部驱动因素。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于2018年正式投产,中国从东北进口的俄罗斯原油增加到3000万吨/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于2019年投产,年输气量38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收购诺瓦泰克持有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股份公司20%股份,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将有超过400万吨LNG运往我国。亚马尔LNG项目第一条LNG生产线已经投产,该项目已成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

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哈原油管道逐步完善,新的能源运输通道不断开辟。中哈原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B线、C线均已投产,A线、B线设计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C线设计输气能力250亿立方米/年。D线塔吉克斯坦段2017年开工,预计2022年底建成,将新增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年。

中国和缅甸原油/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中缅原油管道我国境内段全长1631千米,设计输油能力2000万吨/年。中缅天然气管道我国境内段全长1727千米,设计输气能力100亿~130亿立方米/年。2013年10月,中缅天然气管线全线贯通,2017年4月,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在缅甸马德岛正式投运。

海上油气通道建设合作成为新的重要支点。马来西亚马六甲皇京深水港、中国-马来西亚“港口联盟”,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缅甸皎漂马德岛深水港-中缅油气管道,斯里兰卡科伦坡港等海陆重点港口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油气产业合作。目前沿“一带一路”跨境油气管道原油输送能力达6300万吨/年、天然气输送能力达602亿立方米/年,国内码头接卸能力、LNG接收能力分别达到5.3亿吨、4080万吨。

4.“一带一路”下游产业合作获得突破进展。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地区石油产业链下游业务合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俄罗斯与中国在寻求上游合作的同时,还不断努力拓展下游的合作,实现中俄能源合作的“上下游一体化”。俄罗斯东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滞后,而这一地区能源开发与我国在地缘区位、资金技术和市场空间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优势。2013年,中国石化认购俄罗斯西布尔集团位于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的合成橡胶厂股份公司“25%+1”的股份,大大提高了该合成橡胶厂的生产能力;2015年,中国石化收购俄罗斯西布尔集团的10%股权顺利交割,此次顺利交割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中哈合作方面,哈萨克斯坦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给国和油气管道过境国,是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之一。近年来,中哈两国下游合作也在不断加强。2015年,由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承担EPCC总承包、十建公司参建的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100万吨/年连续催化重整装置及芳烃装置项目、丙烷脱氢—聚丙烯装置项目成功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石化与西布尔公司签订阿穆尔天然气化工合作协议,中国石化在该项目中拥有40%的股份,该项目也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化工合作项目。2019年,文莱恒逸石化大摩拉岛综合炼化项目投产,该项目是中国民企海外投资建设的最大炼化一体化项目。

5.“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兼容对接,如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发展之路”、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欧盟“欧洲投资计划(容克计划)”、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和“2020国家转型计划”、环孟加拉湾经合组织“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越南“两廊一圈”、孟加拉国“金色孟加拉”愿景、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巴基斯坦“愿景2025”等,为实现地区国家间的利益融合和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高质量发展充满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合作的基础。“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具有坚实的资源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丰富。“一带一路”区域与全球特提斯富油气域相吻合,特提斯富油气域占全球已探明70%的大油气田、75%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8%的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油气资源丰富。从剩余探明储量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油剩余探明储量占全球总量的55%,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占全球总量的76%。从待发现资源潜力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原油待发现资源量占全球总量的47%,天然气待发现资源量占全球总量的68%。从油气储产量分布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油气资源和产量主要集中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特别是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表2 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原油进口量 单位:万吨

“一带一路”建成四大油气运输通道。中国石油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建成了中俄、中亚、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运输通道,战略意义很大。管道运营公里总长数已超过1.5万公里,年输送原油能力达1.5亿吨,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油气资源国多以资源立国,谋求油气出口多元化。

绿色能源投资成新风向。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能源相关项目投资正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绿色化”趋势。根据金融数据机构路孚特(Refinitiv)公布的数据,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项目总价值达到1.71万亿美元,项目数量为1353个,其中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总价值达到1049.5亿美元,项目数量达到102个。目前,“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资仍处于初期阶段,资金缺口十分庞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清华CFD)联合VividEconomics与气候工作基金会(ClimateworksFoundation)发布了全球首份关于“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资和碳排放路径的量化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2016~2030年间“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中,至少需要12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才能确保与《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资发展潜力巨大,庞大的投融资需求为能源合作带来机遇。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挑战

1.地缘政治风险。国际合作中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的政策优先事项是不同的。“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宏观、长远的合作倡议,难免出现与沿线国家自身的、短期的国家利益相矛盾的地方。在能源领域,由于跨国境能源项目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为了尽可能减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地方所带来的政治、环境、社会负面影响,项目方可能要长期承担额外的协调成本。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安全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项目建设乃至领土主权稳定。同时,跨境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和建设许可程序等方面可能面临周期长的问题,双边和多边关系、政府更迭和政策变化等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导致能源项目推进面临不确定性。

2.国际大国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带来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避免,美国一定会联手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制造麻烦,包括利用军事、金融、外交和经济等各种手段干扰市场合规运作,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设置障碍。中美关系已经发生新的变化,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他们遏制中国发展,阻挠中国2025年制造业转型,封锁中国高新技术进口,挑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和谐稳定关系,某种程度而言,这是美国的既定方针。

3.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带来的风险。资源国本身的政局、政策变动风险很大,合作模式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传统的合作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新的商业模式,更新法律框架。过去,我们在文化沟通方面做得不足,在了解对方国家文化背景方面十分欠缺。不理解真正的利益诉求,无法制定相应的政策,项目投资存在诸多潜在风险。要改进风险评估的方法,善于从文化的深层次角度识别风险,提高风险预判和风险管控的能力。

4.企业内部面临的技术风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形成的系列技术对付我国老油田尚有办法,但在新领域遇到的难题,应该用怎样的新技术来解决?比如深层、深海和北极冰冻地区等。过去,我们解决的是常规油气问题,现在遇到更多的则是非常规油气的问题。即使是常规油气,地理、地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都需要新技术来解决。这些年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有很大进步,但是适应市场的需要方面仍有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国企改革时特别强调,要提高竞争能力,其核心问题就是核心技术。尽管我们的应用技术已经是系列配套的,但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独门绝技”比较少,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亟待提高。

5.企业管理理念落后,经营粗放,要素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石油企业缺乏高新技术,也缺乏高端人才,综合管理水平仍远落后于先进国家,习惯运用管理国内项目的方法去管理国际项目。应对这些挑战,一方面要靠改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研究,要跟国际大公司合作,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创新我们的管理机制,跟上发展的新形势。

6.金融和投资风险。在金融和投资领域影响“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沿线国家财政实力与营商环境问题。政府自身的财政实力和投资能力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落地。穆迪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只有不到40%的国家拥有相对较高的财务实力。穆迪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37%的“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流入评级为“Ba”或更低的国家,这意味着与投机因素和重大信用风险相关联。二是能源项目的效益问题。由于能源项目通常规模大、周期长,因此单纯的政府支持可能无法满足项目融资需求。“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将社会资本纳入投资,使用PPP模式。然而,考虑到跨境项目所面临的各类政治经济社会风险,以及当前着力推动的新能源项目收益不足的现实,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公共部门有责任通过建设透明的监管框架、加强参与方政治联系等手段,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稳定性。

推进“一带一路”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深耕细作新阶段,为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我国油气企业必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扎扎实实推动油气国际合作,坚持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动项目合作。

1.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打造良好国际合作环境。我国应更加主动、深入地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体系,积极支持国际能源治理。通过担任成员国、联盟国、对话国、观察员国等方式,与国际能源署(IEA)、国际能源论坛(IEF)、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能源宪章等组织加强沟通并发挥影响力,在G20、APEC等机制的关键能源问题讨论时充分表达中方意见,以宏大视野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不断提出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能源治理,不断促进国际能源治理的提升,为我国能源企业国际合作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2.构建综合保障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整体防范风险。包括完善对外合作机制,加大对“走出去”的协调指导和服务,构建“能源产业+金融”合作模式,建立项目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等。

3.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扩大高端市场占有率。应以油气重大专项为依托,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工程装备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尤其是在非常规、深海勘探开发技术、物探技术和相关软件开发、旋转导向钻井、测井仪器等关键技术上加大投入力度,早日缩短与国际领先企业之间的差距。

4.提升国际贸易水平,建立反映区域油气市场的交易平台。积极参与全球油气贸易与市场体系建设和交易规则制定,持续完善贸易网络和全球天然气贸易体系,提升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功能,积极探讨更好的发挥上海原油期货所、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功能建设,加快研究建设我国天然气期货交易,在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逐步建立反映区域石油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交易平台,确保交易各方实现互利共赢的长期可持续合作。

5.提升能源企业国际化水平。包括制定和实施国际化运营战略,加强风险防控,提升本土化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打造企业海外品牌等。

猜你喜欢

油气原油一带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