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实验研究*

2020-06-06郭苏子高小波魏克元郑爱玲苑春丽吕文君刘东泽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骨粉透明质牙槽骨

郭苏子,张 卓△,高小波,魏克元,郑爱玲,苑春丽,吕文君,张 漫,刘东泽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锦州121001);2.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赤峰024000);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医院(赤峰024000)

牙槽骨吸收的速度在牙齿被拔之后相比新生速度还要快。多项研究表明,拔牙后半年里牙槽骨水平向吸收3.8 mm,这大约占吸收的29%~63%,而垂直方向为1.2 mm,这大约占吸收的11%~22%[1-2]。拔牙之后种植区骨量缺乏的常见原因就是牙槽骨被吸收,这使得种植修复的困难程度提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提高种植修复的成功率,如何保护拔牙窝成为了这几年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显示拔牙窝位点保存术对减少牙槽骨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使牙槽骨的高和宽得到保持[3-4]。人体中广泛存在着透明质酸,它组成了细胞外基质的重要部分[5]。不仅有着较高的吸湿性、润滑性等,而且在促进成骨、抑制炎症、抗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上颌窦提升术里,透明质酸在保持窦底提升的空间方面有重要作用[6-7]。本实验通过测量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并通过组织学观察,检测透明质酸和Bio-Oss骨粉共同应用对牙槽骨修复重建及骨量维护的作用,为有效、实用的临床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选取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重量为(2.0±0.4)kg,雌雄不限,口腔检查无疾患。免疫组化配套试剂均购于西安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离心机购自意大利塞法登特公司;真空采血管购自英国Gmb H 公司;游标卡尺购自深圳市松本机电有限公司;Bio-Oss骨粉购自深圳希伯伦贸易有限公司;透明质酸购自意大利美纳里尼有限公司。

2 实验方法 ①麻醉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将1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麻醉,使用微创拔牙钳完整拔除兔子四颗中切牙,并且注意保护好牙槽嵴附近的软硬组织。②拔牙窝处理:本实验采取白兔自身对照方式,对每只白兔四个牙槽位点做不同处理:上颚左切牙牙槽点种植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复合物(A 组)、上颚右切牙牙槽点种植透明质酸(B 组)、下颚左切牙牙槽点种植Bio-Oss骨粉(C 组)、下颚右切牙为空白对照组(D 组)。故而A、B、C、D 各组共18个种植位点。实验组分别使用相应材料,对照组则不作相应处理。③术后处理:术后给予盐酸丁丙诺啡减轻疼痛,肌肉注射青霉素注射液以预防拔牙窝感染。在术后4、8、12周末时,分别随机选取6只实验兔,用速眠新(0.1~0.2 ml/kg)麻醉,仔细游离颈部结构,用生理盐水和多聚甲醛常规灌注开放创口,时间约为1.5 h。灌注完毕后在拔牙创面两侧边缘约1 cm 处,先用纯水洒,与此同时将颌骨全层快速切下。修剪好组织块后,在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固定。

3 观察指标 ①A、D 两组术后半小时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并且于术后4、8、12周拍摄CBCT 影像,使用Simplant测量CBCT 影像骨密度差异。②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组不同时间段拔牙创区最低点至两侧牙槽嵴连线的垂直距离,同时测量两侧牙槽嵴的宽度,从而计算牙槽骨高度、宽度降低值,每个拔牙创区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③术后12周标本均选用EDTA 脱钙法将骨组织标本脱钙,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HE 染色,用显微镜观察骨组织缺损区新骨生成情况。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1 大体观察 术后4周,A、B、C 组牙龈松动容易脱离,牙槽骨高度、宽度与原来相比差异不大,牙槽窝内可见移植骨;D 组窝内纤维结缔组织聚积,与牙龈组织黏连,难脱落,骨高度、宽度明显降低。术后8周,各实验组骨高度、宽度都有降低,窝内见新生骨组织,表面粗糙;对照组牙槽骨高度、宽度较第4周减小,窝内见少量新生骨,结缔组织减少,脱落不易。术后12周,各实验组牙槽骨高度、宽度相比第8周差异不大,窝内有较多新生骨,表面稍粗糙;对照组高度、宽度较第8周差异不大,窝内可见新生骨较少,结缔组织量较第8周进一步降低,可脱落。12周之后,相比对照组,各实验组的牙槽嵴饱满,骨面更加光滑,尤以A 组牙槽嵴最饱满,纤维结缔组织较少。

2 CBCT 检查 用CBCT 测量A、D 两组术区骨密度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其与术后各时间段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P<0.01),可以发现差值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A、D 组术后各时期骨密度值差异(±s)

表1 A、D 组术后各时期骨密度值差异(±s)

组别 术后骨密度 第4周骨密度 第8周骨密度 第12周骨密度A 组 182.556±1.552 170.229±2.363 152.153±1.452 121.298±1.167 D 组 189.267±1.465 180.953±2.235 169.157±2.635 146.226±2.567差值 7.621±2.452 10.812±2.763 17.812±2.497 25.821±2.765 P 值 <0.05 <0.05 <0.05 <0.05

图1 术后各时期CBCT 测量骨密度值A、D 两组差值比较

3 形态学测量 测量不同时间段中,拔牙创区最低处和两嵴连线的垂直高度及两嵴的距离(整个过程皆由同一操作者来做),工具采用游标卡尺。用测量数据计算出牙槽骨高度、宽度减少量,重复测量三次该创区取其平均值。实验组(A、B、C 组)牙槽嵴的高、宽降低量相比D 组均较小,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降低量最小的为A 组。见表2、表3。

4 组织学观察 拔牙窝愈合之后A 组大多为新生骨组织,连接成片的骨可以把骨缺损的区域几乎全部填充,排列有序的骨小梁空隙较小。而D 组生长成了很多排列无序且空隙大而疏的小梁,内含较多类骨质。见图2。

表2 各组术后不同观察时期牙槽嵴高度降低值(mm)

表3 各组术后不同观察时期牙槽嵴宽度降低值(mm)

图2 拔牙窝新生骨组织(HE 染色,×200)

讨 论

牙齿被拔掉之后,人体吸收相应牙槽骨的速度相比新生要快。牙齿被拔掉之后3个月到半年里人体吸收的速度是最高的,到半年时,牙槽骨大概损失了五分之二的高度和五分之三的宽度,相对舌侧,唇颊侧的流损更严重,而且在吸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牙龈的塌陷和萎缩,这更降低了前者的丰满度,极大阻碍了缺牙修复,影响种植的成功[2]。临床上对骨质缺乏的患者进行移植时,常使用的移植材料有四种: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异体骨和人工骨等。其中自体骨通常被当做是最优的一种,但是它的资源较缺乏,并且对供体有一定的伤害,部分患者有着较强烈术后反应[8-9]。在骨增量手术里,我们常常使用的Bio-Oss 骨粉来自即为第三种材料的一种(来自牛),多孔状的Bio-Oss骨粉有着65%的孔隙率,在成骨过程中起着支架的效果,可保持或提高成骨空间[10]。但Bio-Oss骨粉对骨没有诱导性,仅起着引导作用,它能引导接触到的骨面形成骨时间较早,相反外周部位新生骨在术后大约12个月左右才能见完全接近正常组织,即成骨较慢[11]。从本实验结果可看出,采用透明质酸结合Bio-Oss骨粉共同处理,不仅抑制了骨的吸收,同时加快了牙槽骨的形成。

Bio-Oss骨粉孔隙较多,对骨的生长有着较好的诱导作用。这种特性在成骨细胞的生长以及血管的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13]。人体对Bio-Oss骨粉的吸收替代比较慢,这能够有效诱导初期和后期的成骨作用[14]。Bio-Oss骨粉不能单独使用,原因是它有着较差的细胞界面,而且不容易粘附细胞,这是它的缺点,故需要透明质酸的加入。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它能够有效促进组织的愈合,原因是它的加入令形成的成骨空间和植骨形态稳定性更高[15]。这种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都很特别,因此它在机体内能够表现出很多不可或缺的生理功能,例如促进创伤愈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在别的方面如血管壁的通透性,水电平衡等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17-18]。

本实验经测量对比拔牙前后植入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12周后颊舌侧牙槽骨高和宽和此后植骨区和正常区密度的变化,由此得出植骨前后牙槽骨的变化。结果表明前后高度及密度都无明显变化,手术后宽度减小说明了两者合用能够有效促进窝内牙槽组织的生成,且需时变得更短。

综上所述,拔牙后透明质酸混合Bio-Oss骨粉能有效降低人体对牙槽骨的吸收,损失的减少体现在其宽、高上,此外还可以促进新骨和人造骨转换到新骨的形成,比起仅仅使用后者速度要快得多,本研究为临床位点保存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骨粉透明质牙槽骨
自体骨屑覆盖联合Bio-Oss小牛骨粉及Bio-Guide生物膜在种植体周骨缺损患者中的应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异种(牛)脱细胞真皮基质原联合自体骨粉植入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垂直面型骨性Ⅲ类患者切牙牙槽骨骨量的研究
注射用透明质酸的应用进展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骨粉面条加工制备工艺研究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