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2020-06-05谢晓利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语文教学微课

谢晓利

摘要:近年来,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基于微课自身的优势,众多一线教师开始研究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探索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微课 应用模式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自主设计、录制、剪辑成微小的视频课程。由于微课具有内容精简、知识点集中、操作简单、反复使用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有效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增添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应用微课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而小学阶段恰恰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可是,小学生的特点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制力差,传统讲授式教学易使学生疲倦、思维固化。而使用图文并茂、音频视频交织的微课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微课通常以问题为主导,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微课多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图解、空间方位转换、语言逻辑结构的剖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注入学习动力,培养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次数有限。新课程改革要求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恰当地运用微课,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及收获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这样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实现反复播放,满足不同需求

微课对终端设备要求比较低,手机、电脑、平板等均可使用,而微课本身具有网络存储与传播的功能,可以反复播放。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过的内容难以重现,课上学生靠耳听、靠笔记等方式学习,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只能靠记忆中的碎片去回忆,学习困难的学生极有可能无法回忆,甚至根本不记得所学内容。而微课却能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学生通过电子设备下载、保存后进行反复学习,有疑难的地方可以按下“暂停键”思考、释疑后继续学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复习,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确定学习的内容与进度,最终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安排。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使用。微课在教学中呈现出其不可或缺的教学优势,笔者探索了三种微课应用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导学”模式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除特殊单元外还是提倡学生课前预习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初步了解,让学生带着已知与问题走进课堂,而不是做课堂上空着脑袋的“听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预习也能得到训练和提升。目前,通用的预习方式是从认读生字、解决词语、读通课文、了解大意等浅显的层面入手,对于课上深入理解文本的作用有限,而微课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科普童话《在牛肚里旅行》一课,课文的难点是“了解红头在牛肚里的旅行路线”。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牛胃的结构特点。预习时把微课《牛胃结构及牛的进食特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课的动画形态了解“牛有四个胃”及其不同工作机制。接着,利用视频聚焦“牛休息时会重新咀嚼食草”的画面,介绍牛进食的特点,进而了解“反刍”的意思,最后拓展“反刍”的动物有哪些。这样的课前预习为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做了重要铺垫,同时由于“学在课前”,也能很好地“保护”这篇科普童话的文体特点。

再者,很多课文的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差异,如果学生课前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信息,对理解文本就会有较大的障碍。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学生对作者梁启超及作者写作此文的背景和目的不清楚,因而理解这样一篇感情充沛、寓意深刻的文章就有较大难度。如果把相关内容以微课的形式提前带学生了解,课上的学习就会变得顺风顺水,学生也能较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此外,预习中把生字归类指导、单元核心要素解读以及核心问题的提前分解等内容制成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中“导思”模式

目前微课与教学结合最为紧密的是课堂上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能以简洁明了的方式集中学习某个知识点。课上利用微课融合多样的教学形式,克服了“教师讲学生听”模式的缺点,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其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慈母情深”,就需要了解写作背景和时代特点。课上播放微课《20世纪60年代的“一元五角钱”》,带学生走进那个年代,了解“一元五角钱”是一笔巨款,是作者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由此引发学生结合文本的重点词句,思考作者买一本一元五角书时的犹豫和不忍心的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能为学生打通时代壁垒,更好地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再读课文时学生自然会眼前有画面、心中有感受。

还以此文为例,文中出现大量“反复”的词语,如作者在工厂内初见母亲时的场景描写中出现了四个“七八十”、三个“我的母亲”;母亲给“我”钱时,又连续使用四个“立刻”。这些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就成为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课上先引导学生多次朗读,通过换词语或者删去重复词语去感受表达效果的不同,然后利用微课《反复词语的表达之妙》带学生了解什么是反复词语、反复出现的作用、反复的类型以及不同语句的理解,学生对于反复词语的知识点就会有一个系统学习。

(三)课后“导行”模式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语文即生活。由此可见,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在课上,还要延伸到课外。微课在课外的使用,恰好能拓展语文的外延,建立语文与生活的链接。微课中通常会设计“进阶练习”环节,鉴于课上学习时间有限,通常反复练习的内容可以用于课外,如上文提到的微课《反复词语的表达之妙》,再从名篇中补充反复出现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谈一谈体会。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学生能活学活用,自然就能举一反三。再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课后把微课《地震知识知多少》传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了解地震知识、学习安全逃生的方式。这些看似与文本内容无关,但这样的知识延伸却是每个人终生必备的。

再者,结合微课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春联》后,为了让我国传统春联文化在学生内心积淀,我结合课后作业开展《漫游对联世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微课《话说对联》,从对联的种类、形式、特点、贴对联的规则、趣联赏析及对联的故事方面進行介绍,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春联,还能为学生收集资料、开展实践活动、汇报所得提供抓手。

总之,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尚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如何利用微课优化教学方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开发形式多样的微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成为“深层思考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龚凤艳. 微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路径研究[J].江西教育, 2019(24).

[2]顾婷婷.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3]刁芳. 微课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辽宁教育, 2019(3):4345.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语文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