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产贝类育苗过程中水质调控的技术探讨

2020-06-05于连洋

科学养鱼 2020年4期
关键词:沉淀池弧菌贝类

一、贝类苗种生产用水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规模、密度的逐渐扩大和海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赤潮、浒苔等有害藻类持续暴发及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海水水质。有害藻类能够产生藻毒素等有害物质,造成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死亡。有害细菌可以对贝类及其幼体产生伤害。因此,海水水质成为制约水产养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般育苗生产单位的用水主要是简单地经过二级沙滤和筛绢过滤,此过程不可能完全清除水中的有害藻类及有害菌类,未经完全有效处理的海水成了苗种生产过程中的最大隐患,给苗种生产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海水水质调控必须在更深、更细、更实的层面上进行。经笔者多方调查,威海市部分大型贝类苗种生产单位的生产用水获取流程为:吸取深层海水至沉淀池中,然后经沙滤和筛绢过滤之后存放于蓄水池(俗称预热池),以便随时保障苗种生产。沉淀池存放水体较小,调控相对容易。即使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其他杂质,还可经沙滤与筛绢过滤,既去除了有害藻类及菌类,又避免了因水质调控产生的二次污染。因此,笔者认为,在沉淀池中进行水质调控是解决水质问题的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方法。

二、水质调控方法

1.对有害藻类的有效处理方法

目前,针对有害藻类的处理方法主要有3个方面: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除藻技术虽然见效较快,但有化学物质残留,从而引发二次污染,目前,育苗企业主要应用物理和生物两种方法。

(1)黏土法。黏土法是国内乃至国际上均普遍公认的一种有效去除有害藻类的方法。主要原理是:黏土中的微粒对有害藻类有絮凝作用,可以将有害藻类吸附到黏土上,沉降到水体底部,达到清除有害藻类的目的。另外,黏土中的铝离子对有害藻类的细胞有破坏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死有害藻类。黏土法具有以下优点:对水中其他生物无害、对水体环境无毒副作用、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等。实践表明,黏土在单独使用时,其凝聚、沉淀、杀害有害藻细胞的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离子浓度(盐度)小的水体中,黏土对藻类的凝聚能力更低,因而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投撒大量黏土,从而产生大量淤泥,在后期清理淤泥上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针对这一不足,有很多研究者陆续提出了通过化学或物理等方法来改变黏土颗粒的表面性质,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吸附能力和灭杀效果。黏土经过改性,可以增大黏土矿物的层间距,增强其吸附能力和表面性质,有效提高黏土对藻类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改性黏土去除藻类的能力与普通黏土相比均有显著提高。

具体实施方法:在赤潮或浒苔发生期,向沉淀池中泼洒一定量的改性黏土矿物,浓度(一般为0.03克/升)视赤潮等有害藻类的数量而适量调整。一段时间后,经沙滤、筛绢等方法过滤后将处理过的海水引流、存放于蓄水池中备用。

(2)大型藻类与微藻间的克生效应法。在水体中,各类生物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和复杂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竞争,存在的相互有害和有益的效应,即克生效应(al lelopathy)。具有克生效应的物质称为克生物质,分布于植物的各个器官,可以通过分泌、分解、溶解、挥发等多种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克生效应具有以下优点:运用成本低、针对性强和对水体环境无害等,是公认的、有发展前途的有害藻类治理方法。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很多大型藻类对微藻存在着克生效应,表现为抑制藻类细胞生长、降低藻类细胞运动、影响细胞内含物等,为有害微藻的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具体实施方法:在沉淀池中投放一定数量的石莼、小珊瑚藻、缘管浒苔等大型藻类的新鲜组织或干粉,也可以将新鲜组织或干粉同时使用。根据有害藻类数量在7天或更长时间后,经沙滤、筛绢等过滤后,将处理过的海水引流存放于蓄水池中备用。运用此种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提前计划、提前抽取海水。

(3)紫外光法。紫外光(UV)是一种具有穿透力和杀伤力的光波,因其具有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率、杀菌范围广且不改变水的成分等优势,在水处理领域得到迅速推广,已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主流消毒手段。紫外光灭杀藻类的原理就是使得DNA上的碱基发生突变,DNA指导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受到影响,从而使细胞出现变异或死亡。研究表明,UV辐照对不同藻类的生长均有抑制效果。

具体实施方法:在沉淀池中安装便捷的紫外光水处理器,按照水质现状适时、适度进行紫外光照射。由于紫外光较上述两种方法具有成本高、操作复杂、目的性差等缺点,在赤潮等高发期可作为水质调控的辅助手段之一。

2.对有害细菌的有效处理方法

经笔者调查,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我国贝类工厂化育苗中D形幼虫面盘解体是严重影响贝类育苗成功的主要流行病之一,弧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原体。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环境条件有助于病原繁殖、亲贝和幼贝处于不健康、易被感染的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疾病。幼虫面盘解体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传染面广、发病快、几乎无法控制,因此,对此病只能预防。水质对面盘解体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育苗防病工作必须重点控制育苗水体的水质问题。

蛭弧菌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普遍存在于各种水域以及土壤、植物根际、哺乳动物的粪便中。蛭弧菌大小为(0.25~0.40)微米×(0.8~1.2)微米,呈弧状或杆状,对热、pH敏感,最佳生长温度为25~35℃,最适pH为7~8。蛭弧菌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弧菌属、志贺氏菌属、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细菌均具有较强的裂解活性。研究表明,蛭弧菌对致病菌的裂解能力>非致病菌,且对养殖环境中的有益细菌危害不大。同时,蛭弧菌制剂不但可以分解有害细菌,也可以分解、转化水中的亚硝酸盐,减轻水中氨和有机物的污染,从而改善水质。因此,笔者认为在育苗蓄水池中添加蛭弧菌制剂是控制有害病菌的一种有效的生物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在水体中单独泼洒蛭弧菌制剂或者和其他微生态制剂共同使用,如光合细菌、溶藻弧菌、乳酸杆菌和节杆菌等。这样,不但去除了有害细菌,并且可清除有机废物,改善水体环境,刺激贝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

三、展望

对几种成效较好的改善海水水质措施,育苗者可根据出现的具体水质问题单独或综合运用,从而为贝类育苗用水提供有效保障,有效推动贝类育苗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苗种培育是水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水质问题则是制约苗种生产的瓶颈。在此,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海水水质问题,多措并举,最大程度保障贝类育苗用水。一是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监管。加强宣教引导,运用各类媒体、走访入户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切实增强群众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严格用海项目审批程序,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完善执法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污染海水的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遏制海水水质变坏现象。二是强化海上养殖监管。根据海水水质和生产实际,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规划,科学划定限制养殖区、禁止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等,严格管控海上养殖规模和密度,严防因养殖规模和密度过大而破坏水质造成赤潮、浒苔等现象的发生。三是强化海产贝类生产用水指导。切实增强服务理念,开展走访调研,制定需求清单,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等有效手段,在现有水质条件下指导海产贝类育苗单位或个人千方百计地提升海水水质。

猜你喜欢

沉淀池弧菌贝类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厦门市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研究
一种矿井沉淀池清理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副溶血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长”出来的珍宝
污泥沉淀池改造提高离心脱水机脱泥效率分析
水处理专利技术在水厂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又一款功能性饲料横空问世,历时三年研发而成,4天解决虾蟹体内弧菌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