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节约利用油气资源的必要性与方法探讨

2020-06-04吴建邦杨胜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节油油气石油

吴建邦, 杨胜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能源是国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命脉,石油天然气是主要的能源来源,油气资源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而消费总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能源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长期低效高耗的油气利用模式对自然气候造成了极大影响,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油气资源的必要性,从技术、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以期有效实现节油降耗,维护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节约利用油气资源的内涵界定

油气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油气资源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同时,油气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杂系统,涉及战略、经济、技术、环境、政策等多个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1]。节约利用油气资源需要从以上各因素角度出发,实现油气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2]。从系统科学角度将节约利用油气资源定义为:在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目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对油气资源利用形势的合理分析,以经济、技术、政策等系列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选取经济、安全、环境作为能源问题三要素:经济发展引起能源消费增长,能源消费增长引起一系列的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而在制定应对措施时又需要兼顾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是能源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安全与环境因素则是其重要的驱动力与规制力[3-4]。

2 中国油气资源利用形势现状

由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石油需求大幅增长,油气进口量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与第一大原油进口国,而中国石油产量增速缓慢,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油气利用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依然严重,中国油气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石油供给相对不足,具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在资源禀赋方面,中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如图1所示[5],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仅仅是全球的1.5%左右,储产比仅为18.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2),且近年油气发现主要以非常规油气与深海油气为主[6]。在石油生产方面,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持续下降,而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6-7]。在油气进口方面,如图2所示[8],由于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回升,当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于70%红线[9],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了众多不确定性。

从资源利用与环境角度考虑,中国炼油能力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炼油能力为8.3亿t/a,产能严重过剩,但精炼能力相对不足,造成大量资源浪费[9]。另一方面,油气的过度消费也给气候环境造成了极大负担,以石油产品为主的液态能源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煤炭),数据显示[5],2017年中国碳排放总量为923亿t,高居世界首位,占比27.6%,并保持年均3.2%的增长速度。因此,有必要探索合理的能源利用模式,构建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

图1 2017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proven global oil reserves, 2017

图2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Fig.2 Changes in China’s oil external dependence

3 节约利用油气资源的必要性探讨

对于油气储产量低、消费过度与供需失衡问题,解决方案大多集中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首先,对于“开源”而言,目前可行的方法无非是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与寻找替代能源;加速石油资源开采在长期来看确实可以有效提高产量,缓解供需矛盾,但会进一步耗竭国内本不充足的石油战略储备,而且对于环境保护有害无益,如2010年以来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与中石油大连石化的爆炸事故,单向增加石油生产会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中国陆上油田大都面临着资源枯竭与成本上升的问题,海上油田开发周期过长,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石油产量,如中国2017年油气开采投资大幅攀升,但石油产量仍有小幅下降[7]。并且提高产量并不一定能减少对外依存,如美国在2011年取得了几十年来最大的石油产量增幅(6.4%),但对于降低对外依存度收效甚微。因此,通过提高石油产量解决油气资源问题面临诸多困境。

“开源”的第二个方法便是寻找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环保的替代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确实可以在安全与环境问题上一举两得,但由于其在技术上未有重大突破,在经济适用性方面缺陷明显,且就其整体生命周期来看并不节能[10-12]。能源替代需要考虑到大量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不仅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而且本身也是一件十分耗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的利用本身存在诸多限制,如美国一直推广的乙醇汽油在粮食供应短缺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可行,太阳能、风能存在着成本高、有间歇期、使用占比低等缺陷,无法在大范围内有效推广[13-16]。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新能源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可持续性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且新能源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常规能源[17-19]。因此,尽管“后石油时代”的来临只是时间问题,但短期内油气资源在能源领域的首席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相对于“开源”而言,“节流”是一件更为重要的工作。从能源禀赋、供需状况、环保形势和替代技术等多角度考虑,中国都应充分发挥“第四种能源”——能源效率的作用。数据表明[20],节约1 t石油的投资只是开采石油的1/5,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节流”就是最好的“开源”,在保证稳定供给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费才是关键。如图3所示[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能耗持续偏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高能效国家如日本的2倍之多,中国能效提高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在中国依然存在的高耗能发展模式下,经济、能源和环境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且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只有提高能源的生产利用效率和发展节能技术才能在减缓污染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21-22]。节约利用油气资源对于缓解供需矛盾、维护能源安全与减少碳排放而言一举多得。当然,节约用油并不意味着以牺牲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水平为代价,而是通过技术革新、政策调整等方式提高能源效率,以更少的能耗带动更高的经济增长。

图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011年不变价. PPP)Fig.3 Million yua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energy consumption (2011 years constant price. PPP)

不过,寻求替代能源的方式并非一无可取之处。替代能源分两类,一类是化石能源,一类是非化石能源。同属化石能源的天然气具有高效清洁等优点,且在中国储量较大,鉴于现有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有最大份额,且天然气在利用技术和设施方面与液体石油相近,适时提高天然气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应成为中国目前石油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4 国外主要国家节油现状与策略

在合理利用油气资源、节能降耗方面,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在工业化与节能措施应用方面起步较早,能源结构较为合理,于中国节油政策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4.1 日本节油现状与策略——科技先行

日本是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同时也是今日世界上能效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消费的精制”战略,有效提高了石油炼制的效率和能力[23]。之后,日本政府颁布了研发节能技术的《月光计划》并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大力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对高耗能企业予以监管。近年来,日本多次修订《基本能源规划》,着重强调了科技对于能源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据统计,目前日本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居世界首位,能效与节能技术居世界一流水平[24-25]。日本在科技层面及相关技术标准与法律层面的节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低油耗而闻名的日本汽车就是很好的例证。

4.2 美国节油现状与策略——战略支撑

美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但两次石油禁运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能源问题的严重性。美国以技术力量与宏观政策为依托,不遗余力地提升油气开采技术,推行节油政策,以期实现“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26]。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推行“石油需求管理-节能”政策[5],对石油价格实行宏观管控,同时推行公民平均燃料经济性(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CAFE)规定,联邦与民间组织联手开展节油科技等研究[27-29],以期降低石油消费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页岩气革命为其“能源独立”战略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与消费国,2017年以来美国已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2018年天然气仅次于石油已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9%,并预测将在2020年超过30%[30-31],显著降低了美国石油消费量与对外依存度,其能源结构调整的成果值得注意。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且病患病情严重,若合并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则会明显增加治疗难度,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临床实践证实,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可发挥明显治疗效果。选取所在医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对其临床用药治疗情况进行探究,现作如下分析。

4.3 英国节能现状与策略——政策引导

英国的节能措施主要集中在法律和税收层面,特点是政策引导和工商企业的积极参与。英国是最早提出节能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政府通过颁行《家庭节能法》和《气候变化计划》等法律法规,通过对碳减排项目和高效能技术进行财政补贴,对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征收能源税,推广低耗油发动机与天然气汽车等方式[32-34],有效减少了石油消费,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此外,英国是最早开展环境教育的国家之一,1970年环境教育就正式进入中小学并成为必修课程[35],有效普及了节能环保的理念。英国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以及有力的技术支撑使其整体能源效率得到提升,油气的利用更加节能低耗。

4.4 燃油车禁售政策

2017年来,全球特别是欧洲多国陆续推出的燃油车禁售政策值得关注。推广新能源车或电动车以替换燃油车确实可以有效减少燃油消耗,但该政策涉及到能源结构、投资市场等多个领域,目前少有国家可以做好政策顶层设计与宏观调控,部分国家的禁售政策往往沦为政党竞争的工具,而忽视了经济发展和人民意愿。另一方面,推广新能源车要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的环保性,类似的禁售政策不可盲目模仿,应予以慎重考虑。

5 中国油气消费结构分析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节油政策,需要对中国目前油气消费结构进行合理分析,以期有针对性地探寻合理利用油气资源的方法途径。

5.1 油气品类消费结构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36],中国2017年表观石油消费量已达到5.88亿t,其中汽油12 341万亿t,煤油3 345万t,柴油12 794万t,分别较2015年提高了3.0%,10.5%和2.0%;此外,燃料油消费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其他油品(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较去年有所上升。图4反映中国成品油消费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36]。从成品油消费需求来看,煤油消费量主要依靠航空运输业发展拉动,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而汽柴油增速出现了汽降柴升的反转现象[8],柴汽比不降反升,对于中国节能降耗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乘用车销量增速显著下降是导致汽油消费减速的主要原因,柴油消费量增速上升主要是公路货物运输量上升与工业生产增加引起的联动效应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消费量达2 352亿m3,相对2016年增幅达13.3%,天然气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用气、发电和燃料加工等领域[36]。

图4 2010—2017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速Fig.4 Apparent consumption and growth rate of refined oil products in the 2010—2017

5.2 油气消费行业结构变化分析

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的行业部门结构变化明显,已由工业用油为主变为交通运输业用油为主,如图5所示[36-37]。2016年中国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石油消费量达21 032万t,在终端石油消费量中占比由2000年的31.4%上升到41.3%,于2012年首次超越工业用油成为石油消费的最大需求者;其次为工业用油,消费量为19 093万t,占比由21世纪初的52.1%下降到35.7%;其他行业占比相对较少[36]。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表明[36],2010年以来,在中国石油产量和工业用油量缓慢增长的情况下,石油进口量和交通运输用油量分别增长了14 562万t与6 953万t,这意味着除去不产生产值的近0.4亿t的生活用油,在假设工业用油首先选用国产原油的情形下,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原油有将近70%用于交通运输业,所以节约交通用油对于降低中国石油消费与对外依存度有很大工作空间。另外应注意到,中国用于原料和材料的石油消费量持续下降,由21世纪初的20%左右到2005的15%,进而下降到2015年的不足10%,而该比例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始终保持在20%左右[20]。这进一步说明近年来中国增加的石油消费量与进口量多用于燃料燃烧而非原材料制造,不利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石油节约与替代战略的实施,为此,应进一步分析中国油气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图5 中国2017年分部门石油消费结构Fig.5 China’s oil subsector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the 2017

6 中国合理利用油气资源的对策建议

合理利用油气资源,应从中国国情出发,根据能源性质、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法。对于石油资源,应以节约使用为主,以减少石油消费,提高利用效率为目标,从多方面入手,达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对于天然气,则应重视其清洁高效的特点,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根据中国石油资源消费情况,应着重从工业节油、交通运输节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主要以经济产业调整、技术改进节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3种途径,制定合理利用油气资源的方法举措。

6.1 经济产业调整对策

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主要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空间效应3种路径实现[39]。首先是结构效应,吕明元等[40]根据1978—2013年数据分析指出,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可以通过改善资本与劳动要素的配置结构,降低工业锅炉发电、重化工等高能耗产业比重,促进产业内部生产结构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其次是规模效应,产业结构升级会带动经济增长,研究表明[41],经济增长短期内会刺激能源消费,但随能源价格上升会引起能源需求减少,因此要注意政策的合理导向,满足经济增长条件下民众对于节能环保的诉求。最后是空间效应,于斌斌[42]根据中国285个城市2004—2013年面板数据分析指出,提高结构调整质量对于能源效率提升有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对周边地区的能源效率改善具有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部地区还可以通过加快调整幅度快速提升能源效率。因此中国各区域也应根据自身油气资源禀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油气资源配置,以产生油气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的协同效应。

具体来看,工业行业油耗占终端石油消费量的30%,是石油消费的第二大户。研究表明[43],提升工业部门特别是制造业能源效率是实现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从区域划分来看,研究表明[44-45]:对于河北、广东等14个制造业强省,提高能效主要通过制造业高级化,即实现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结构和环节升级来实现,其实验结果显示,制造业高级化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能源强度降低0.037;对于新疆、内蒙古等资源型省区,则主要应通过降低高能源密度行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来实现。从具体工业行业耗油来看,如图6所示[36],金属与非金属矿采加工工业和石油化工与煤炭开采工业属于高油耗低增加值行业,且污染严重,应列为重点调整行业。另外,石油在开发、储运等生产线上以石油为原料的能源损失问题值得注意,据统计,中国近年来整条生产线上的石油损耗率约为3.55%,相当于大庆油田1/5的原油产量[36,46-48],通过管网调整、产业升级、发展精细化工等方式降低石油损耗率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节油途径。

图6 中国2016年部分行业石油终端消费量与工业增加值Fig.6 Oil terminal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value added in some industries in China in 2016

天然气在节油降耗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天然气可作为汽油与柴油的替代燃料,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CNG)汽车有着与燃油汽车相近的性能指标,但燃气汽车比燃油汽车的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约86.44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约27.56%,有着明显的节油环保效益[49]。此外,天然气还是合成甲醇汽油、氮肥、合成氨等能源或化工产品的最佳原料。目前来自石油的大宗化工产品是低碳烯烃和苯系芳烃,而天然气可以通过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MTO) 技术高效生产低碳烯烃[50],位于内蒙古的某MTO项目可年产甲醇210万t[51]。天然气凝析油也是替代石油生产大宗低碳芳烃的优质原料。目前天然气以天然气合成油(gas to liquid,GTL) 方式替代石油的技术也已经基本成熟[52],位于卡塔尔的Pearl GTL可达到每天14万桶的天然气合成油产量[53]。天然气可在多个领域成为替代石油的优质能源,从而大幅降低石油消耗,减少碳排放。如图7所示[8],目前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较低,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行业中的用气量大幅增加,天然气消费总量持续上升,应尽快制定相关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使中国能源结构进一步节能低碳化。

图7 2018年中国天然气供应结构Fig.7 Natural gas supply structure in China in 2018

6.2 技术改进节能对策

技术改进是中国实现节油降耗的有效途径。根据对数平均 (log-mean divisia index,,LMDI) 法可将能源强度分解为结构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37],而中国近年的能源强度降低主要得益于后者。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效益在交通运输产业和高耗油工业部门中更为明显,并且软的技术指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对于节能的贡献也十分重要。

2017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8 515万辆[36],并以每年超过2 500万辆的速度在继续生产和进口。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交通运输业已成为中国油耗最大也是节油潜力最大的行业,技术进步在交通节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8所示[38],在不计入新能源车的情况下,2016年室内能源气候(indoor climate and energy,ICE) 节能技术与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NEV) 核算对中国平均油耗下降的贡献就达到了1.7%,即每年石油终端消费节约超过300万t。但实际上,上述 1.7%的节能比率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并无明显改善,原因之一便是大排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汽车通过技术革新节能的效果大打折扣。

图8 2016年ICE技术与NEV核算对平均油耗下降的贡献Fig 8 Contribution of ICE technology and NEV accounting to lower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in 2016

车辆大排量化与重量化趋势是乘用车油耗下降的最大障碍,据统计[36],乘用车每增加100 kg质量将额外增加0.3~0.6 L的油耗,如图9所示[37],2009—2016年,国家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增加了163 kg,技术革新和新能源替代所节约的油耗很大一部分为其所抵消。大排量汽车的平均功率、排量和占地面积都大于普通乘用车辆,鉴于中国人口与资源现状,大排量汽车保有量不宜过多,应该把发展小排量汽车作为一项长期国策,降低民用乘用车排量有着巨大的节油减排潜力。

图9 2009—2016年乘用车平均整备质量发展趋势Fig.9 Development trend of average preparation quality of passenger cars in 2009—2016

另外,汽车结构功能的改进是降低油耗的重要途径。车辆效率是衡量行车能量效率的重要指标,内燃机汽车发展至今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整体车辆效率仍偏低,还存在有不少改进的余地。图10、图11分别列举了美国能源部对汽油内燃机小型汽车以及柴油内燃机重型或中型卡车正在进行或今后开发的可行的技术改进方案[31],以及预测的节能指标;在该预测情况下,推广先进技术将使轻型汽车和卡车每年节省将近2 100万t原油。例如,根据美国能源部[54]和国家科学院[55]的实测数据统计,将汽车时速由60 mile降至55 mile (1 mile=1.61 km)之后,燃油利用率将提高7%~23%,通过改善全美汽车轮胎的充气率,每天可以节省54万桶的原油消耗。

图10 汽油发动机车预计提效Fig.10 Gasoline Engine vehicle expected efficiency

图11 柴油发动机车预计提效Fig.11 Diesel engine vehicle expected to lift efficiency

对于航空油耗,通过优化航线、适航维护、发动机改造和加装小翼等措施可有效节省燃油。以双发737-800飞机为例,通过上述措施每架年均可减少300~600 t的燃油消耗[56-57]。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估计[8],由于机型更替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燃油效率到2030年将比2010年提高18%,即平均每年节约70万t左右的原油。农业机械也属于高耗油交通设施,数据表明,只要做好适当的保养工作,农机节油率可达15%~20%[58]。铁路运输能源效率提升主要依靠电气化带动,高铁的发展可以减少一部分柴油的消耗,可有效降低柴汽比,优化能源结构。

技术改进在各工业部门都有很大的节油空间,特别是石油化工、原材料加工、电力、建材等高耗能部门,要加快发展利用节能技术,形成能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以耗油量与能源强度最高的金属行业与石油化工行业为例:数据表明[59],金属行业油耗主要集中在冶炼阶段,通过利用节能技术每年可节约至少6万t终端石油消费量。石油化工行业可通过推进炼化一体化、化工精细化等措施推进节油增效,数据表明[59],过去5年来,中国石化行业仅靠推广节能装置、淘汰落后产能就可达到每年节约近40万t终端原油消费,约等于纺织业一年的石油消费总量,节油潜力巨大。

对于技术节油,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也很重要。相关石油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如美国Duke SolutionsSM公司,形成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标准化合同,如法国的P4合同,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如欧盟的《节能服务法》,以提供节能项目设计、节能融资、节能设备采购与售后等节能服务,自负盈亏,独立运营。美国Duke SolutionsSM公司将专业的节能项目管理、融资和咨询作为核心业务,同时积极进行节能理念与节能知识推广宣传,达到了很好的节能推进作用[60-61]。

6.3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加强政策宏观调控与节油管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合理利用油气资源的重要途径。节油降耗涉及宣传教育、经济体制、财政制度、法律法规体系、企业管理、标准制度、社会风尚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总体控制,加强综合管理。

加强社会宣传工作是让公民提高节油意识,形成节油行为的直接途径,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社会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因素[62],造成中国石油过度消费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个人高耗能的行为方式,应通过各种舆论手段全面、深入地宣传节油理念,普及节油知识,不断增强公民的节能意识。例如广泛开展节油主题宣传月等活动,鼓励使用节能产品,鼓励乘坐小排量汽车出行,推广节油经验,如让人人在行车时做到“缓加速,多滑行,少刹车,勤保养”,有效降低耗油量。对高耗能企业进行曝光,对节油示范企业进行表彰,在社会范围内形成有利于节油降耗的激励机制和社会风尚。

推进节油教育是在全社会树立节油观念的长久之计。应将能源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初等教育就开始设置节能教育课程,让节能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例如,相关发达国家通过编写《节油降耗生活指南》,实施“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组建学生节油社团等措施[63],鼓励人们在节油降耗活动中扮演积极角色,起到了良好的节能教育效果。推进节油教育可以有效培养人们对于油气资源利用的敏感度,加强节油意识和动力,养成良好的节油习惯,以期形成全民节油、全社会合理用油的良好局面。

培育统一、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油气资源的有序流动,提高用油效率的重要途径。分析表明[64-65],由于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限制,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地区的能源禀赋呈显著负相关;可通过“西气东输”等方式强化区域油气资源调配力度,消除不同地区产业油气资源流动的“市场分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建立配套补偿制度,促进油气资源合理流动。

能源补贴和税收是促进能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干预能源价格和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研发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通过征收能源税等方式减少高能耗设施使用,改善能源效率[66]。姚昕等[67]通过差价法分析指出,中国2017年化石能源补贴过大,应该通过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削减化石能源补贴,增加清洁能源补贴,以减少石油消费与碳排放,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建立完善的节油法规体系,制定有效的能耗标准标识是推动节能降耗的有力手段。尤其是对高耗能工业部门制定详细具体的节能法规。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效标准十分重要。美国CAFE计划标准施行以来,美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从20世纪70年代的14 mile/gal提高到2016年的34 mile/gal[68]。中国现行的乘用车燃料能效标准与实施安排应不断完善制定,尽快落实,提高整体汽车燃料经济性,使石油消费量增速得到有效遏制。

鼓励公共交通,改变社区设计、进行节油精细化管理也十分重要。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科学构建节能评价体系,建立智能社区和交通网络,有效配置交通资源。以昆明市为例,其公交系统可通过均衡线网,提高车辆更新率等方式有效节约资源,仅通过提高绿色能源汽车占有率一项即可实现11.34 %的油品节约[69-70]。鼓励居民在家工作,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实施建立远程办公中心等需求侧项目也可有效提高交通燃油经济性,降低石油消耗。

7 结论

从经济、安全、环境3个要素分析了中国油气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合理节约利用油气资源意义重大。鉴于中国目前的石油消费结构,应着重从交通和工业两部门入手,挖掘节油潜力,并充分发挥天然气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实施政策宏观调控,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从而有效提高油气利用效率,促进形成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利用方式,以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节油油气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奇妙的石油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可调式机油泵及其节油潜力(二)
可调式机油泵及其节油潜力(三)
电动凸轮轴相位调节器的节油潜力
全新博世起停系统 节油%10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