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子: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020-06-04袁露

青春期健康 2020年10期
关键词:林子议题

文/袁露

林子参加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答辩比赛

学分绩点3.82,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发表3篇核心期刊论文,自主创业扶贫捐助,模拟联合国激烈辩论……这位学习成绩优异、实践经历丰富,创业扶贫的全能型优秀大学生,就是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度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本科生林子。

自主创业,关注基层扶贫问题

林子的家距离城中村并不遥远,对城乡差距有一定的感知。扶贫攻坚的报道中呈现出家乡贫困村的面貌,促使林子思考城乡发展的差异问题。从小切身体会到城乡间教育差距的林子,在高考中看到了创业和扶贫契机,“我们把收集的学习资料放到互联网平台上,把知识传播给更多身处偏远地区的孩子,这是弥补教育差距的一个办法。”

2016年夏天,高考结束后,林子就与伙伴合办了教育企业。“不是说要做成多么光鲜亮丽的项目,而是尽力去解决我们感同身受的基层问题,同时把我们的盈利捐献给家乡贫困山区。”面对家人的疑惑,他解释道:“做创业团队的初心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去解决现实问题。”

林子挖掘地区情况,通过驻村工作队联系地方,下到村里去实际探访。他对于资金的用途极其细致,每一笔都经过反复核实协商,尽可能挤出更多资金给学校。“所有捐赠的资金必须以实物安置,签订协议,明确条目,我们才执行。”通过林子的努力,村里的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季穿上了属于自己的棉服,每个孩子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新书包,学校的操场上有了第一个篮球架……

后来,为了便于将教师的驻村工作和教学集中管理,村里的学校搬到了镇上,统一成立中小学。林子知道后立刻改变援助计划,转向设立专项教师资金补贴,动态适应地方的教育需求。当时的林子坦言,短期内不会考虑寻找其他捐赠对象,要先把一个地方彻底做好。扶贫不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真脱贫。“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目前最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我是这片土地的人,这是我应当担负的责任。”这个大男孩目光坚定地说,“执拗地去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事情,比如边创业边做教育去搞扶贫项目,我想坚持下去,让它成为可持续的项目。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些孩子们走出贫困、迈向幸福。”

家庭氛围的影响、自己的兴趣与责任意识,使林子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我有信心学好,并把学到的东西服务于国家需要,把党和国家的记忆一代代传承下去。”在林子看来,学术研究是回答自身困惑与帮助别人解决困惑,也是舒展自己个性、更加充实自身人格的过程,他很享受这个极深研几的过程。“当摊开一项研究时,这就是我的舞台所在。”

大一下学期,林子在与班主任的交流中深受启发,不局限于历史研究,而是更深入现实,关注扶贫与基层治理问题。他走访调研、搜集资料进行写作,在老师指导下不断修改、打磨自己的文章,先后发表了3篇核心期刊论文。从调研到成文的过程是步步深入的,初步观点提出后,随着知识的扩充与思维方式的变化,林子慢慢加深对问题的看法,从时政角度发掘细节、检验问题。“研究的问题与意识在一条轴线上逐渐深化,每一个问题与知识点开始连成一个网,横向思维就越来越强。”

以小见大,窥见“党建云”整体格局

在大学生实验创新计划比赛中,林子与团队以“‘互联网+党建’对党员学习教育及关联行动的影响——基于某市‘党建云’推广应用的实证研究”为主题,获得国家级优秀结项。获奖的背后,是林子与组员日复一日深入到各个部门、基层做访谈,收集数据,除了每个村的宏观数据,林子还耐心细致地把代表典型性的样本数据、方法案例一点一点凑齐,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理论上存在短板,林子就与同学分工,阅读文献,找到扩充短板的突破点,再反复钻研,与指导老师深入讨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林子向相关领域的教授请教,从北京大学的2次讲座到中国人民大学开的研讨班,教授的悉心解答让林子醍醐灌顶。2年时间完成5万多字的课题报告,他以小见大地窥见“党建云”的整体格局,答辩时获得了老师的赞许,并一致通过。

“整个调研过程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小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小组外如何跟调研对象打交道,疏通调查的渠道,用更严谨求实的态度与专家学者探讨问题,收获颇丰。”林子说道。比赛结束后,林子还参与了“数字记忆——北京票据专题网站建设”课题,辅助研究团队,收集、整理资料,并初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票证制度演变的基本历史演进”部分。

在老师的引荐和指导之下,林子加入到地方的生态研究所学习、工作,在实习中,林子还下到基层参与调研,扩展了研究的网状范围。实习期间他获邀2018年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嘉宾,设计“文化体育名人与公众对话生态文明建设讲演会”现场提问环节,为国际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能这些活动看上去并没有其他人的简历那么丰富,”但林子认为,“至少我能在每一件事上尽量地精益求精,去把自己的见解融入其中,去丰富我所关注议题的讨论,同时也解答困惑,以精求广。”

林子(右一)参加牛津模拟联合国大会

兴趣为师,构建丰富知识体系

出于对辩论模式、政策讨论、政治经济社会议题的兴趣,林子在大三加入了模拟联合国。

有一次,他被分到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议题是公债危机。面对超出专业知识的未知与挑战,林子没有退缩。前期准备时,他不断阅读英文资料,浏览IMF官网、欧盟官网,查阅世界银行、G20峰会等相关资料,构建起清晰的议题框架。林子笑道:“一步一步将未曾了解的时事议题扩展与充实,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他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幸运的是,面试时的问题与自己准备已久的公债危机、难民问题相近,这也让林子更加坚信“努力终归会有回报”。对各种公共议题的密切关注和不断积累构成了林子丰富的时政知识体系,最后比赛时的议题,是克里米亚半岛文化遗产的保护,林子以严谨的逻辑与敏锐的时政观从容地完成了比赛。

“执拗又有创见”,是林子对自己的评价。遇到关注的事情时,他也会与自己“杠”到底,在学习上,林子对自己的要求永远比老师要求的再多一点点。中共党史专业常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联系,林子涉猎广泛,很喜欢不断更新旧知识体系、旧学习观念的过程。他常说:“参与活动并不与学习冲突,反而是相互助益的。”

如今,他以本学院、本专业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入选学校“拔尖人才”计划,推免直博,将继续攻读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博士学位,开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的5年。

猜你喜欢

林子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冬日的林子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Summer Vacation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冬日的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