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购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

2020-06-04林秋雄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冷链生鲜运输

□ 林秋雄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310)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与发展,是生鲜产品运输过程中损耗降低、品质保证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物流技术发展的方向。当下依托于网购平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建设,需要围绕本区域、区域外两种销售经营模式,进行水果、蔬菜、禽蛋奶等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储备建设,设置差异化的低温控制、冷链包装运输模式,在保证正常产销一体化供应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由于物流运输造成的生鲜农产品损坏、品质下降等问题。

1 不同类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分析

1.1 区域内部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在线上生鲜销售经营向线下转型的情况下,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等区域内市场为主导,开展的生鲜农产品生产、集散与销售活动,成为多数消费者农产品购买的主要渠道。这种短距离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对冷链物流冷藏、控温等条件要求较低,一般能在数小时内由批发企业送至消费者手中。但对于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店等品质要求较高的市场,以及蔬菜、水果、水产等实效性强的农产品而言,依然需根据不同商品的冷冻、冷藏、温控要求,在运送过程中为其提供一系列的冷链物流服务保障。如本地批发市场为区域内部生鲜农产品的重要进货渠道,这些农产品大多来自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基地,若销售中不存在货品积压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实现当天冷链物流运输后的当天销售。因而区域内部不同销售点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采取冷链低温运营、物流配送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供货渠道、货源质量的安全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不同物流运输环节的协调配合,加快不同区域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分销速度,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安心的农产品服务。

1.2 区域外部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相比于本区域内生鲜农产品销售而言,跨区域生鲜产品的物流中转运输、配送,需要经历更多的运送流程和更长时间,这就对物流冷藏运输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如京东商城、天猫超市等网络生鲜农产品销售,其往往更依靠现代化冷链仓储库、专业冷链物流运输和配送系统,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同类型、不同温控等级生鲜农产品的运送。这些大型集团公司冷链物流体系中,存在冷链仓、冷藏车、冷链分拣中心、绿色通道KT板等物流设备,对于跨区域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运输,包括蔬果、海鲜水产、肉禽蛋奶、巧克力等全品类生鲜产品,可以通过深冷、冷冻、冷藏、控温等四大冷链技术,使生鲜产品能够得到集中的装配、集散与运输,加强跨区域物流调运中不同环节的协调性,提高生鲜农产品保藏等级和物流周转速度,在降低物流损耗的同时确保销售生鲜产品的新鲜与高品质。

2 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自2011年中粮集团在“我买网”销售生鲜农产品以来,淘宝生鲜频道、京东生鲜卖场、顺丰优选等生鲜农产品电商纷纷上线,通过不断整合区域内部农产品资源而迅速发展壮大。同时与此配套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模式,也开始由于农产品种类、订单量增多,而在多数大型电商平台得到重视。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当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国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到7.035亿吨和2.57亿吨,无论产量、消费量或市场规模都保持持续增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在保证生鲜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程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对农产品精细加工、物流运输与配送、冷链储藏等环节进行完善,提升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冷藏运输技术的发展建设水平。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一系列冷链物流扶持政策,引导诸如阿里巴巴、京东集团、苏宁易购等电商企业,加紧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冷链运输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冷链物流技术落后,以及冷链物流设备投入成本高、前期协同性差等问题,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的建构仍然滞后,难以满足海量生鲜农产品冷藏、运输和销售的需求。

现阶段网络电商平台中销售的多数生鲜农产品,仍旧采取常温运输方式,进行区域内部、区域外部生鲜零售产业的物流运输。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生鲜农产品成本高、销售价格低,若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程冷链物流的运送,则部分商家将会出现严重亏损的状况,这不利于生鲜农产品经营销售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虽然国外已经建构起完善的冷链储存、冷链物流体系,但国内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仍旧滞后,冷链物流中心、温控设备、冷藏运输车等的建设未形成体系,多数电商企业也缺乏冷链物流运行的管理与协调部门,这使得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困难重重。如淘宝商城、京东商城中的第三方农产品经营主体,其在蔬菜、水果、水产品、禽肉蛋奶等的销售中,通常只是使用普通卡车进行物流运输,并没有在其中增加冷藏包、冰块等低温控制物料,再加上农产品包装加工等的不精细,以及物流运输环节商品装卸、分配的原始粗放,很容易造成生鲜农产品的磕碰损坏、腐败变质。因此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平台,制定统一的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建立从农产品采摘、筛选、包装、运输与销售的一体化冷链物流系统,才能不断降低农产品冷链存储和运输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销售的实效性与经济效益。

2.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网购电商缺乏冷链物流发展的意识。相比于传统物流储运而言,冷链物流需要的专业包装与存储设备、专业技术人才、供应链管理等要素较多,但第三方生鲜农产品销售平台属于小规模经营,自然会忽视冷链物流运输产业的建设。同时部分网购电商平台的销售业主,认为冷链物流就是冰冻运输,而对专业化的生鲜农产品分拣、包装、温控与分销置若罔闻。所以当下电商在生鲜农产品的产销过程中,缺乏冷链物流发展的意识与认知,通常会依托第三方快递公司进行冷链包装与运输,这种冷链物流运输与管理模式的成本较高,长期所带来经济效益不明显,甚至会在供需失衡情况下造成农产品销售的经营危机。

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网购模式下冷链物流产业的建设发展,需要多种冷链运输硬件设备、信息化软件平台的共同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生鲜农产品市场的物流运输、销售要求。当下各大网络电商平台的冷链物流运作与发展,仍旧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物流冷库中心、分销商冷库、温控读取设备、冷藏车等设施不完善,不能对冷藏运输库内的生鲜农产品,作出空气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的检测。另外部分电商平台的线下销售渠道,也并未建构低温保鲜的冷藏库,因此长距离物流运输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的冷链物流难以做到商品质量的精准控制,生鲜农产品出现挤压破损、腐败变质的几率高。

③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与覆盖水平较低。由于国内现代化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够成熟,所以即使由京东、顺丰等大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投入资金,开展冷链储备、运输与管理体系的建设,仍然不能完全覆盖城乡、农村等低级市场,无法满足大量生鲜农产品消费群体的需求。如虽然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在生鲜农产品储运硬件设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多数企业缺乏冷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系统,难以根据不同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要求,对相关的温度、湿度或气压等环境进行灵活控制,这使得蔬菜、水果等新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常常由于碰撞、挤压或发热而产生损坏问题。所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依然有待进一步完善、长远规划,以在保证生鲜农产品天然品质的同时不断降低物流成本。

3 网购模式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与创新发展策略

3.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网络系统的建设

①构建“互联网+冷链物流链”的信息化监控调度平台。当前中小企业在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并未建立起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信息控制平台,不同物流运输环节的信息沟通交流不通畅。首先从电商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对接方面来看,多数网购企业没有实现农产品“产地预冷”,但生产产品采摘过后的“产地低温储藏”,是很多发达国家冷链物流建设的第一步,也是保证生鲜农产品品质上乘的最重要因素。所以依托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精神,按照地区冷库建设的统一规划要求,加大城乡冷链物流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对原有物流冷库中心、仓储系统作出改革创新。

其次,建构“互联网+”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平台,由网络电商后台操控面板,将生鲜农产品信息、冷链物流企业信息与经销商产品需求之间形成对接,具体网络框架如图1所示。根据以下图可以得出,该信息化冷链物流平台属于动态数据资源的交互体系,其能够根据生鲜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信息,对农户农产品种植、物流冷库中心、物流运输冷藏车等的资源利用进行动态调节,并实时跟踪定位冷链物流的温控、空置状况,将这一数据统计信息及时反馈至上级管理平台,以保证冷链物流运输的集中装配、统一分销调度,以及上、中、下游冷链物流的平稳对接。

图1 “互联网+”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平台

②完善第三方冷链物流运输模式。当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集散与运输,绝大多数仍然要通过物流集散中心运往全国各地,因此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的建设与完善,成为生鲜农产品在区域内部、区域外部流通的重要发展模式。基于此,国家政府应与网购电商平台、第三方冷链物流展开紧密合作,由地方政府提供一部分的政策、资金扶持,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冷链运输建设提供支持,具体组成架构如图2所示。引进专业的冷链仓储服务设备、聘请专业科研技术人才,加快冷链运送干线、冷链测温系统、冷链保存设备等的建设,提升冰袋、泡沫箱、吸塑盒、温控箱等的12小时低温续航能力,从而实现不同物流环节全程冷链配送服务。

图2 第三方冷链物流运输模式组成架构

3.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创新发展策略

①加强多方联动机制,建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多业态模式。冷链物流系统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仅仅依靠电商企业单方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地方政府、电商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有效推动冷链物流运输体系的发展成型。首先由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补助资金,网络电商企业围绕生鲜农产品采摘、分拣、包装与运输等环节,展开冷链物流不同储运环节的规范化建设。或者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主体,建构自建冷链宅配、第三方冷链干线运输与落地配、一段式全程冷链、二段式半程冷链等多种配送模式,为不同品类生鲜农产品运输提供温控服务,逐步形成细分类型生鲜农产品冷链产业发展体系,以此提升批量化生鲜农产品物流储运的新鲜品质、安全水平。

②发挥市场协调机制,注重农产品冷链物流软硬件完善、供销对接。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应努力发挥市场自主协调机制,根据不同地区冷链发展现状、生鲜农产品供销状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区域内部电商企业、冷链行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规划。通过依据企业严格冷链物流储运制度、市场运作与发展规则,串联起由农产品基地、销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电商企业组成的上下游供应链,加强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冷链物流储运、销售过程中的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地方政府、电商企业、农产品基地与消费者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从而保证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与消费的平稳快速增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电子商务消费背景下,不同类别生鲜农产品的跨区域储运已经成为常态,冷链物流作为网络农产品运输与交易发展的重要渠道,必须加强全流程的冷链物流有效控制。通过地方政府提供冷链物流建设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电商企业平台、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共同参与,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运输与温控系统,开展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生产冷藏、运输温控与销售保鲜,可以实现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自动化冷藏管理,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新鲜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推动国内冷链物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冷链生鲜运输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生鲜灯的奥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