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静宁苹果无袋与套袋栽培理化性状及农药残留比较

2020-06-04李鹏鹏赵政阳李建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静宁多菌灵套袋

李鹏鹏,赵政阳,李建明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甘肃省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甘肃 静宁 743400)

近几年来,我国苹果产业四大产区之一的环渤海湾传统种植区域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下降,西北黄土高原产区优势不断突显,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持续增长[1];从我国苹果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形势分析,苹果产业发展呈现出西移北扩之势,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转移趋势明显,黄土高原产区已经成为我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静宁作为黄土高原产区苹果种植第一大县,目前,全县苹果栽培总面积稳定在6.67万 hm2左右,截止2018年底,苹果总产量达76万t,总产值35.5亿元,种植区域海拔1 300~2 100 m,年均气温8.3 ℃。由于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栽培面积最大的红富士全面进行了套袋,其着色佳、果实硬度大、含糖量高、极耐贮运等特点而享誉全国[2]。静宁县各苹果主产乡镇,套袋仍是当地苹果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富士套袋栽培发源于日本,尤其富士苹果套袋能明显改善果面光洁度、提高果面着色度、使外观更加鲜艳[3],增加了经济效益,但是,静宁苹果生产以单家独户为主,挂果园大多数为小块梯田地,大多采用传统栽植模式,进入盛果期后果园郁闭,生产成本随着人工的短缺而逐年提高,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已成为限制黄土高原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欧美、新西南、日本等世界苹果主产国早已全面推广苹果无袋栽培技术,无袋栽培苹果品质更占优势[4],大大降低了苹果生产成本,是苹果栽培向省力化、轻剪化、机械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为此,我们对甘肃静宁县果研所李建明等历经十多年自主选育的优良更新换代品种‘成纪1号’[5]和‘静宁1号’[6]进行套袋和不套袋栽培试验,对果实外观指数、理化性状、农药残留及生产成本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各指标差异,以期为静宁乃至陇东黄土高原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甘肃省静宁县威戎镇梁马村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母本圃进行。育苗基地位于静宁县中部,海拔高度1 600 m,年降雨量530 mm,年均气温8.3 ℃,试验所用材料为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两个苹果新品种富士芽变短枝型品种‘成纪1号’和秦冠芽变品种‘静宁1号’,于母本圃2014年4月定值,矮化中间砧为M26,基砧为新疆野苹果,栽植密度选择1.5 m×4.0 m,采用行内覆膜、行间生草,设立支架拉线,配套滴灌微喷的现代矮密栽培模式,中上等管理水平。

1.2 试验处理

2018年6月5日在苗木良繁基地母本圃选择树势中庸的‘成纪1号’ 和‘静宁1号’各5株,每株选择不同方位果枝长度、果实大小相近的8对苹果测量果实大小,每个果实悬挂标签进行套袋与不套袋标记,同时进行套袋与不套袋处理。

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样,‘成纪1号’花期在4月21-26日,‘静宁1号’花期在4月23-28日,两个品种均为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接近,其中,‘成纪1号’套袋和不套袋苹果采样时间均为2018年10月14日,‘静宁1号’套袋和不套袋苹果采样期均为2018年10月18日,采摘时对套带前标记的每对苹果进行果实大小测量,每个品种套袋和不套袋处理各40个样品(采前个别落果的进行标记),样品标记包装好后寄送至兴城农业农村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果实理化性状和农残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仪器

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农药残留等,检测主要仪器为电子天平,果实硬度计,气相色谱仪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纪1号’苹果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品质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成纪1号’苹果不套袋果实在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可溶性糖等指标均比套袋果实高,其中不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维生素c含量高5.6%,可溶性糖含量高0.5%,果实固酸比或果实糖酸比大小决定着果品的口感[7~8],果实固酸比高0.62%;而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在硬度、可滴定酸、糖酸比含量方面差异不大。

2.2 ‘静宁1号’苹果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品质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静宁1号’苹果套袋与无袋栽培检测指标同‘成纪1号’对比结果相似,不套袋果实除硬度外其他检测理化指标均比套袋果实高,其中Vc含量差异最为显著,高于套袋果实3.7%,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高出不足1%,固酸比高1.06%,而糖酸比高1.53%;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在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方面差异不大。

2.3‘成纪1号’和‘静宁1号’苹果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农残比较

经过连续2 a对无袋和套袋栽培果实进行试验地常用的6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由表2看出,两个品种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均检出了果树杀菌剂多菌灵与戊唑醇,‘成纪1号’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高于不套袋果实,‘静宁1号’套袋果实多菌灵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而套袋果实戊唑醇含量高于不套袋果实。而套袋与不套袋果实中均未检测出苯醚甲环唑、毒死婢、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等。参照我国食品中规定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9],戊唑醇在苹果中最大限量为2 mg·kg-1,多菌灵最大限量为 5 mg·kg-1,两个品种果实中检出的2种农药残留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说明当地生产的红富士和秦冠苹果均为无公害农产品。

表1 ‘成纪1号’和‘静宁1号’苹果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品质比较

表2 ‘成纪1号’和‘静宁1号’苹果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农残比较 (mg·kg-1)

经过连续2 a对无袋和套袋栽培果实进行试验地常用的6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由表2看出,两个品种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均检出了果树杀菌剂多菌灵与戊唑醇,‘成纪1号’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高于不套袋果实,‘静宁1号’套袋果实多菌灵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而套袋果实戊唑醇含量高于不套袋果实。而套袋与不套袋果实中均未检测出苯醚甲环唑、毒死婢、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等。参照我国食品中规定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9],戊唑醇在苹果中最大限量为2 mg·kg-1,多菌灵最大限量为 5 mg·kg-1,两个品种果实中检出的2种农药残留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说明当地生产的红富士和秦冠苹果均为无公害农产品。

经过连续2 a对无袋和套袋栽培果实进行试验地常用的6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由表2看出,两个品种套袋与不套袋果实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均检出了果树杀菌剂多菌灵与戊唑醇,‘成纪1号’套袋果实农药残留高于不套袋果实,‘静宁1号’套袋果实多菌灵含量低于不套袋果实,而套袋果实戊唑醇含量高于不套袋果实。而套袋与不套袋果实中均未检测出苯醚甲环唑、毒死婢、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等。参照我国食品中规定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9],戊唑醇在苹果中最大限量为2 mg·kg-1,多菌灵最大限量为 5 mg·kg-1,两个品种果实中检出的2种农药残留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规定的最大农药残留限量,说明当地生产的红富士和秦冠苹果均为无公害农产品。

3 结论与讨论

笔者研究表明,在甘肃静宁地区,苹果新品种‘成纪1号’和‘静宁1号’不套袋果实在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等方面均高于套袋果实,尤其是Vc含量不套袋果实远高于套袋果实,而农药残留方面套袋果实与不套袋果实差异不大,也均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笔者研究结论与鲁兴凯等[3]对富士苹果套袋与不套袋栽培果实理化性状方面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果实农药残留方面与耿军[10]对无袋与套袋栽培对果实农药残留的影响结论相一致,研究中两个苹果品种套袋与不套袋在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等理化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静宁地区富士和秦冠品质都较好,而无袋栽培果实综合品质更优于套袋果实。

近年来,在静宁及周边地区苹果套袋成本约占当地生产总成本的三分之一,由于在苹果套袋、摘袋、采果等大量用工时段出现用工荒、成本高等情况,果实套袋尤其可以明显改善富士等品种的外观品质,提高商品果的单价,但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当前境况,苹果套袋耗时费力,套袋栽培成本过高,而且这一宭境还在不断加剧。近年来,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建议在静宁乃至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山塬地大力发展“乔砧+短枝型品种”、在川水地根据自身条件适当规模发展矮化中间砧或矮化自根砧的现代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均采用宽行距窄株距、行间生草的建园模式,有条件的配套滴灌,促进肥水一体化,搭建防雹网等果园防灾减灾设施,为今后苹果无袋栽培创造推广发展条件,适应全国苹果产业新一轮变革发展要求。结合当地苹果生产成本、果实品质、经济效益等因素,在静宁苹果产业发展面临变革的关键时期,无袋栽培将逐渐成为静宁苹果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静宁多菌灵套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多菌灵在果园白三叶青贮中的降解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不套袋与套袋栽培的红富士苹果品质比较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疫 后
BURNING ISSUE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
苹果套袋后更需要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