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白血病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03钟涛李文超徐丹修春红杜秋焕丁慧珠王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尖端多普勒白血病

钟涛 李文超 徐丹 修春红 杜秋焕 丁慧珠 王艳

【摘 要】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0例儿童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和置管操作,记录研究对象导管尖端定位情况以及PICC置管期间内的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对象PICC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共计177例(占比93.16%),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和过浅分别为9例和4例(占比分别为4.74%和2.10%),总位置不当率为6.84%,经矫正后均调整至最佳位置,矫正成功率为100.00%;研究对象在PICC置管期间内平均渗血量为(1.44±0.42)mL,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0.83±6.72)d,留置期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以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共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9%。结论: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儿童白血病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置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导管留置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多普勒超声;定位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以多药联合的化疗方案为主,患儿需长期静脉输液[1-2],因此多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该操作具有安全、便捷等优势。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PICC操作在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可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但置管后仍需反复进行放射线胸片定位,增加辐射危害[3-4],因此临床中需要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穿刺后定位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多普勒超声在儿童白血病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为更为科学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操作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90例儿童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ICC置管操作,男105例,女85例,年龄1~18岁,平均年龄(7.29±4.24)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例120例(占比63.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7例(占比30.00%),其他13例(占比6.84%)。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取仰卧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X50型号,荷兰飞利浦公司)探查患儿静脉情况,并根据其静脉血管情况,选择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PICC上肢静脉的穿刺点,常规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沿导针架将针刺入所选静脉,穿刺屏幕显示穿刺成功送入导管。在PICC导管尖端送入预置位置时,进行超声引导操作,将心脏探头S5-1置于剑突下扫描,调整探头频率为3.5~8.5MHz,显示双房心切面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寻找导管内等号样影像结构,确定PICC尖端位置后进行止血,并包扎固定导管,通过行床旁胸部X线摄片再次确定,如果超声图像有干扰、显示不清晰时,应在患儿胸骨旁左侧行四腔心扫描,确定PICC尖端位置。

1.3 评价指标

1)导管尖端定位情况。所有患儿均通过胸部X线正位平片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评价,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导管尖端位于右心耳上端,即右心房入口0.5~2cm的上、下腔静脉内;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导管尖端入右心房;导管尖端位置过浅: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靜脉入口处。2)记录所有患儿PICC置管期间内的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导管尖端定位情况

研究对象经超声引导下置管后,通过胸部X线正位平片检查发现,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共计177例(占比93.16%),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和过浅分别为9例和4例(占比分别为4.74%和2.10%),总位置不当率为6.84%,均将导管尖端矫正至最佳位置,矫正成功率为100.00%。见表1。

2.2 研究对象PICC置管期间各项指标情况

所有研究对象在PICC置管期间内渗血量为0~10mL,平均(1.44±0.42)mL,留置时间为12~31d,平均(20.83±6.72)d,留置期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1.05%),导管堵塞4例(2.11%),导管异位5例(2.6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9%。

3 讨论

PICC技术是从患者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将导管送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多用于化疗的治疗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直接与手臂静脉进行接触,防止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5]。儿童白血病一般采用化疗方法,患儿需长期静脉输液,因此采用PICC操作更具优势,可降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在化疗过程中的疼痛感,提高治疗依从性[6]。传统PICC导管置入操作是采用盲穿,操作者在肉眼直视下进行静脉穿刺,但是对于血管条件不好的儿童,需反复多次进行穿刺置管,甚至导致穿刺部位渗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造成很大伤害[7]。随着超声引导PICC穿刺的应用,极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也将穿刺部位改为肘上,极大提高白血病患儿的生活质量,但是置管尖端的位置需要反复进行放射线胸片定位,影响患儿化疗效果,也增加患儿的辐射危害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更加经济适用、科学的导管尖端定位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患儿[8]。

PPICC穿刺后床旁超声定位方法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导管在超声下的影像结构,准确对导管尖端进行定位[9]。本研究发现,所有患儿经超声引导下置管后,导管尖端位置最佳共计177例(占比93.16%),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和过浅分别为9例和4例(占比分别为4.74%和2.10%),总位置不当率为6.84%,导管尖端位置不当主要为6岁以下患儿,由于患儿年龄小,有恐惧心理,害怕疼痛,置管操作过程中哭闹,影响超声图像,经矫正后导管尖端均调整至最佳位置,说明床旁超声可为PICC置管操作提供全程监测,明显提高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率,并且也可以为导管尖端定位不佳的患儿进行实时矫正,有效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10-11]。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所有患儿在PICC置管期间内平均渗血量为(1.44±0.42)mL,平均留置时间为(20.83±6.72)d,留置期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例(1.05%),导管堵塞4例(2.11%),导管异位5例(2.63%),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9%,提示PICC置管尖端准确定位,可有效减少发生静脉炎、导管异位、渗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非计划拔管时间,有效减轻白血病患儿的痛苦。

综上所述,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儿童白血病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置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导管留置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梁宇,王西阁,赵雪莲,等.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3):76-79.

[2] 金婷婷,裴仁治.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4):165-168.

[3] 张小田,周凤英.超声导管尖端定位技术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01):40-43.

[4] 陈英,高春恒,吴琼琼,等.超声心动图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8,42(01):94-95.

[5] 夏庆梅,李秀珍.超声在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8,24(06):63-64.

[6] 邓珊波,吕绿秀,程翠娟,等.PICC置管在儿童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3(41):33-36.

[7] 郭玉梅,陈来秀,刘春燕.超声定位在传统PICC置管中的效果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2):128-129.

[8] 黄向红,罗丽.床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上肢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7,12(05):634-637.

[9] 邓益君,黄秋雨.PICC尖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7):2158-2160.

[10]程功梅,何金孝,桑林,等.床旁超声检查在早产儿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6,16(05):44-45.

[11]汤巧,杨兵社.超声在新生儿PICC管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6):203,206.

猜你喜欢

尖端多普勒白血病
论班主任的“两端”教化艺术
机械波与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的相对论统一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Finding Another Earth
条纹先生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阅读理解Ⅰ
“魔力”手指
白血病·患儿